保险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防灾减损、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保险种类及覆盖面不断扩大,已经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显示,前三季度,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79万亿元,同比增长7.2%;新增保单件数784亿件,同比增长46%。三季度末,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3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3.5万亿元,增长11.2%。
一系列数据表明,当前我国保险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步伐稳健。但随着保险市场不断繁荣发展,保险诈骗犯罪案件也持续高发,这些保险诈骗犯罪活动不仅侵害了保险公司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还可能引发和滋生非法经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其他违法犯罪。
为有效应对当前保险诈骗犯罪新变化新趋势,更好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今年4月26日,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以下简称“公安部经侦局”)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联合召开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打击动员部署会,决定自2024年4月底至11月底,开展为期7个月的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打击。专项行动开始以来,公安部经侦局主动组织开展集中研判,有序发起波次集群会战,全面统筹各方形成工作合力,纵深推进专项打击走深走实,组织发起全国集群战役40余起,各地公安机关共立案查处保险诈骗犯罪案件14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00余名,打掉职业化犯罪团伙300余个,涉案金额累计15亿余元。
7月8日,在第十二 个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北京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携手相关部门,联合举办“保险,让每一步前行更有底气”主题宣传活动。
呈现新变化
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约4.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约5.3亿人,2023年车险保费8779亿元,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车险的广泛性,这也让车险成为保险诈骗占比最高的险种。
“我们在工作中就发现了同一车辆频繁出险、同一驾驶员驾驶频繁出险、犯罪分子勾结4S店或维修单位工作人员套取高额利润等特点,也出现了利用高端豪华型车辆故意制造事故、巨额车损大于车辆残值等新型犯罪手法。”公安部经侦局金融犯罪侦查处处长乐纲表示。
今年7月,北京市公安局经侦总队联合朝阳公安分局将“碰瓷王”申某某抓获。自2019年以来,申某某长期在视野开阔、视线良好的路段,通过不及时刹车、加速碰撞并线车辆等方式制造交通事故190余起,并以提前准备好的车辆老旧配件、车衣等损坏为由,通过小额快赔程序反复向保险公司索赔,非法获利上百万元。
除了车险这一传统险种,犯罪分子还盯上了一些新的险种,这让保险诈骗呈现出由单一车险类向人身意外险、航空延误险、雇主责任险等全行业蔓延的新趋势,部分不法分子针对新险种、新产品、新业务的制度漏洞实施精准欺诈。
雇主责任险,是一种由雇主企业购买的商业保险,投保人和被保险人都是雇主企业,一旦企业所雇佣的员工在保险期间内因工作发生意外或罹患与工作有关的职业性疾病而伤残或死亡,企业在先行赔付医药费、误工费、伤残金等费用后,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今年2月,上海警方在走访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时,发现近年来上海地区雇主责任险的理赔支出大幅上涨、赔付率异常,后在上海金融监管局的支持下,深入研判挖出一条雇主企业、保险代理中介相互勾结,利用雇主责任险实施保险诈骗的线索。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会同相关属地公安分局组成专案组循线侦查,今年3月、4月在上海、江苏、海南等地先后成功捣毁8个诈骗雇主责任险理赔款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0余名,涉案金额近千万元。
上海警方表示,本案中犯罪嫌疑人邵某在从事保险代理中介的犯罪嫌疑人蔡某、马某的帮助下,先后在不同的保险公司为自己企业的150余名员工购买了人身意外险和雇主责任险。一旦发生工伤事故,邵某等人在没有向受伤员工真实赔付的情况下,采取诱骗员工先行签字的方式伪造理赔材料,并据此骗得保险公司雇主责任险理赔款,事后又以人身意外险赔款冒充企业赔款搪塞受伤员工。
在这些保险诈骗犯罪案件中,犯罪分子呈现出团伙化、职业型、产业链等新特点。除此之外,在警方侦办的其他保险诈骗犯罪案件中,有的犯罪分子以经济实体或空壳公司为掩护,或者频繁更换经营地点或跨区域流窜实施保险诈骗;有的捆绑、裹挟或“围猎”腐蚀保险机构内部人员相互勾结共同作案;有的在特定区域或家族村落形成规模化保险诈骗流水线作业。这些新变化的出现,也给公安机关打击保险诈骗犯罪带来了新的挑战。
探索新模式
今年9月30日,江苏省启东市人民法院对一起保险诈骗案件进行宣判,被告人李某荣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3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5000元。在这起案件中,以李某荣等人为首的犯罪团伙,利用熟悉相关保险办理业务流程,掌握相关行业企业员工易发工伤事故的特点,伙同黑心企业负责人、保险公司员工、律师等,通过伪造材料、重复索赔、截留理赔款甚至先伤后保等形式大肆骗取保险金,案件涉案金额达2.7亿余元,涉及9省16市,涉案企业逾200家。
在案件侦办初期,江苏南通公安成立专案组,先后调取了4000余份保险理赔资料近20余万条数据,面对这些庞大的数据,如果依靠传统手段,很难把案件理出头绪,只有不断探索打击保险诈骗犯罪新模式,运用新方法,才能更好地应对保险诈骗犯罪团伙化、职业型、产业链的新变化。
“通过‘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我们对这些数据和160余万条资金流水进行了深度研判分析,扯出了整个案件的‘线头’。”南通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张心怡说。
面对保险诈骗犯罪新变化,南通市公安局坚持以专业打职业,优化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建设保险反欺诈研判打击中心——张心怡工作室,连续破获多起涉保险诈骗犯罪重大案件,同时为全国多地公安机关提供支撑保障,推动对职业保险诈骗犯罪组织的全链条打击。
各地公安机关积极探索打击保险诈骗犯罪新模式。
广东公安经侦部门探索招标式派发线索、集成化调取证据模式,搭建调查取证绿色通道,集中研判发现一批涉嫌保险诈骗犯罪线索,大幅提升线索成案率和办案时效性。
浙江公安经侦部门专题研究互联网雇主责任险诈骗问题,全量调取全国理赔数据,搭建数据模型,深度挖掘研判犯罪线索,打掉多个保险诈骗团伙。
湖北武汉公安经侦部门与金融管理部门、保险行业协会建立保险业反保险欺诈工作站,制定专门规程,明确组织架构、工作职责及案件办理、移送流程,积极收集信息、研判线索。
……
一系列打击保险诈骗犯罪新模式的运用,让专项行动向纵深推进。
凝聚打击合力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表明,加强信息数据共享、形成整体合力是高效打击保险诈骗犯罪的必由之路。
在侦办“碰瓷王”申某某的案件上,信息数据共享优势显得尤为明显。因为从单一事故来看,确实是申某某正常行驶,根本没有“碰瓷”嫌疑。但经过公安交管部门的数据筛查,以及通过保险行业协会调取保险公司关于申某某的理赔信息数据后,申某某“碰瓷”的嫌疑一下就大了起来。拿到数据后,案件侦办部门把相关数据汇集在一起,通过数据分析研判,案件一下就清晰了起来。
保险诈骗犯罪案件具有案值小、组织性强、区域性作案的特点,单一打击办案成本高、追诉难度大,这也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加强信息数据共享、形成打击整体合力。
专项行动期间,公安部经侦局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地方公安机关成立专班进行线索关联串并和深度研判,进一步聚焦跨机构、跨行业、跨区域实施的具有职业化、产业链特征的保险诈骗犯罪团伙,组织开展打击保险诈骗集中会战,发起全面打击攻势,对违法犯罪分子形成教育警示震慑和严打高压态势。
针对保险诈骗案件发现难的问题,各地公安机关主动对接监管部门、保险协会、保险机构,强化协作配合,努力形成“公安、监管、行业、机构”一体联动的综合打击整治工作格局,为全链条、全环节、歼灭式打击提供保障。
被保险人也是打击保险诈骗犯罪的重要力量,通过对保险诈骗案件分析,发现很多被保险人压根不知道自己被骗了,不知不觉间成为犯罪分子进行诈骗的“工具人”。
在浙江公安经侦部门侦办的一起保险诈骗案件中,受伤的被保险人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搞不清楚工伤、保险这其中的“弯弯绕”,虽然也感觉到哪里不太对,但是也不知找谁求助。
像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虽然其中原因各不相同,但最终都侵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让诈骗犯罪分子在中间赚得盆满钵满。
各地公安机关坚持宣传也是战斗力的理念,持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实施打击宣传联动。比如,北京公安经侦部门紧盯保险领域乱象和突出问题,聚焦热点和直接侵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痛点案件,联合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市保险协会,结合破获的北京市首例行业黑灰产骗取3000余万佣金的特大犯罪团伙案,联合举办主题宣传活动,揭示保险犯罪和相关黑灰产作案手法、显著特征和风险危害,提升公众保险意识、法治意识和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