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脸,眼神坚定,30多岁头发却已白了一半,他就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广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崇左边境管理支队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所长宋伦,辖区群众习惯叫他“小宋所长”。
带队在边境一线巡逻。
敢打善战 全力守护边境安宁
凭祥市地处祖国南疆,边境线长97公里。宋伦所在的友谊关边境派出所肩负着打击涉边违法犯罪的职责使命。
宋伦说,戍守在边境的移民管理警察,就应该是一把“尖刀”,出鞘直指违法犯罪分子,铲除邪恶。
2023年年初,宋伦在工作中得知,一个跨境贩毒团伙计划在夜间翻越边境山脊,偷运毒品到辖区边寨。“毒品一旦进到村子,狡猾的犯罪嫌疑人会马上分销、外运,到时候实施抓捕更难,社会危害更大,我们必须要把毒品截在边境。”
行动当天,多名全副武装的民警组成抓捕组,埋伏在山道上。可就在当晚10时,宋伦突然收到消息——运送毒品的犯罪嫌疑人改换了路线!为了不打草惊蛇,宋伦当即要求山上埋伏的民警按兵不动,他和其他5名民警组成临时抓捕组,绕道进入郁郁葱葱的山林之中,形成对犯罪嫌疑人的“围堵之势”。
次日凌晨3时,彻夜埋伏的宋伦突然发现树丛里有两个可疑的人影。当犯罪嫌疑人进入抓捕圈后,宋伦大喝一声:“上!”抓捕民警迅速冲了上去。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想丢下包袱逃窜,很快被抓了回来。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发疯一样冲下陡坡,宋伦和一名民警飞身一抱,和他一起滚了下去,最终将其控制。民警从两人的背包里搜出了20块毒品海洛因和一把镰刀,人赃俱获。
随后,在距离边寨约200米的小路上,宋伦和战友们将第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并在其家中查获10块毒品海洛因。此案共缴获30块毒品海洛因,重约10.5千克,有效堵截了境外毒品流入内地。
熟悉宋伦的同事都知道,无论是边境缉毒,还是打击非法出入境等行动,他总是冲在队伍的最前面。
2024年8月的一个深夜,宋伦得到巡逻民警反馈的信息,有人企图非法入境。不敢有丝毫耽搁,宋伦立即组织精干警力兵分两路,沿着附近的山林、草丛、废弃房屋等不法分子可能藏匿的地方,仔细检查。他带领一路民警,深入山林腹地,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出色的侦查技巧,逐渐缩小了搜寻范围。
在一个偏僻的仓库边,宋伦听到了一些微弱动静,他迅速示意民警靠近,然后猛地推开门,只见4名非法入境人员正蜷缩在角落。宋伦冷静指挥民警将其抓获。
在“刀尖”上行走,同各类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这就是宋伦的日常工作。从警14年来,他破获各类毒品案件130余起,缴获各类毒品240余千克,查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150余名,参与侦办偷渡案件200余起,打掉偷渡团伙30个,抓获偷渡人员1200余名。
多元调解 妥善处置矛盾纠纷
宋伦刚来到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辖区走访群众,了解民情。他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虽然群众能听懂普通话,但日常用壮语交流,而客商往往是外地人,甚至还有外国人,语言不通导致的买卖、劳资等纠纷高发。
纠纷再小,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了更好开展调解工作,2024年4月,宋伦和同事结合辖区民族特点,利用“汉壮双语调解室”,首创“一货场三专员”警务模式——挑选懂法律、懂语言、懂沟通的民警辅警在辖区6大国贸(边贸)货场担任警务专员,选取20余名代表建立“汉壮双语调解人才库”,将机动警力、专业力量前移至货场一线。
“派出所吗?一个境外大货车司机驾车压断了我们搬运工的梯子,他不会中文,无法与我们沟通赔偿事宜……”2024年11月23日,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民警接到辖区某边贸货场搬运队工人的求助电话。宋伦立即组织民警前往现场了解情况,同时联动在货场的警务专员协同开展工作。在大家的耐心调解下,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共识,分别让步,纠纷顺利解决。
“我的家乡话是壮语,可以很好地和当地群众沟通。”宋伦笑着说,“我们每天都要受理三五起民事纠纷,我和所里的民警用‘婆婆嘴’‘妈妈心’化解辖区的小矛盾、大难题,为南来北往的客商解决烦心事。”
宋伦还充分发挥“老周涉外调解室”和“警地联合调解室”的作用,带领民警与辖区群众结对子、认亲戚,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0余起。“调解室虽小,但它是联系各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宋伦说。
“警力、专业力量的提前介入,使矛盾纠纷通过调解就能妥善处置。”少数民族群众陆玉群说。友谊关边境派出所建立了“派出所+N”多元调解新机制,推行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联调警务”的工作模式,全面推行“普通话+当地民族语言”调解机制,解决了少数民族地区法律知识匮乏、语言沟通不畅等多种调解难题。
多类型的调解室相继成立后,友谊关边境派出所辖区逐渐转变为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民族团结“桥头堡”。
向前一步 努力解决群众困难
友谊关边境派出所辖区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大家庭,壮、汉、瑶、苗、侗等多个民族群众和谐共处。如何更好地服务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众,是宋伦心中始终思考的大事。他深知,要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就必须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
“我要让群众知道我这个所长,愿意和我交朋友。”宋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常常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家小院,与群众拉家常,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通过一次次的交流,他逐渐掌握了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也为更好开展工作提供了线索和方向。
2024年9月,受台风“摩羯”影响,辖区礼茶村板价屯一位70岁的独居老人房屋受损严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村委会和镇政府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劝离,老人仍固执地守在自己的老房子里,不愿离开。得知这一情况后,宋伦立即驱车前往老人家中。
走进老人的家,宋伦发现老人家里的门上贴着一面鲜艳的国旗。他灵机一动,指着自己制服上的国旗说:“您看,我的衣服上也有国旗,我们都要听国家的话,对不对?”老人听后,情绪有所缓和。宋伦又趁机引导:“我可以唱《歌唱祖国》,你也会唱吧?”说完,他哼起了《歌唱祖国》的旋律。老人慢慢地也跟着哼唱起来。最终,老人被宋伦的真诚和耐心打动,同意跟他离开老房子。
2024年9月25日傍晚,派出所接到一名客商报警,称自己丢失了装有重要物品和2万多元现金的手提包。在外走访了一天的宋伦顾不上吃饭,立即召集民警展开寻找。经过数小时努力,终于成功找回了客商丢失的手提包。当客商从宋伦手中接过失而复得的手提包时,激动得连声感谢。
自担任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所长以来,宋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全所民警积极探索具有边境特色的“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实施以破小案、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惠小利为主要内容的“五小工程”,努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一系列举措,成功为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广泛赞誉。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陈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