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扬的《东方红》整点报时准时响起,米色钟楼上的黄色琉璃瓦在灯光的照耀下更显宁静……
1月28日,除夕夜,晚上8时,热闹的北京站逐渐迎来一年中难得的空闲时刻。零点时分,在空无一人的站前广场上,5位执勤民警拍下了一张和北京站的合影。
1959年9月,新建的北京站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前夕投入使用,成为“中华第一站”。从此,一路繁忙的北京站就在一次次列车抵离中成为几代人的时代记忆,也在一次次岁月变迁中陪伴国人度过一个又一个团圆年。
正是从那时起,北京铁路公安处北京站派出所的一代代公安民警就将职责使命与这座车站紧紧相连,忠诚守护旅客平安出行,一同见证北京铁路交通发展的辉煌历程、见证一次次春运里的烟火人间。
巳巳迎新,又逢春节。今年,北京站有哪些新变化?新一代北京站派出所民警有怎样的春运故事?近日,记者走进北京站,感受蛇年春节里不一样的“中华第一站”、不一样的铁路公安人。
黄昏里的北京站。
老站新貌
“北京站是距离首都核心区最近的火车站,北京站的红色历史是派出所加强党建引领、强化队伍建设的力量源泉。”北京站派出所所长武超介绍,守护好车站旅客安全是这支队伍从诞生之初就融入血脉的职责与使命。
毛主席题写站名,周总理先后3次视察;车站位于天安门东侧2.8公里,从破土动工到通车运营仅用230天,荣膺新中国成立10周年“首都十大建筑”殊荣;北京站车站大楼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谈起北京站的历史,派出所每一位民警都如数家珍。北京站派出所成立于1959年,辖区为主站区22万平方米及10.6公里铁路线路。
一同经历、一同见证,从建站之初建筑的简洁大气到为适应客流激增之后的增建扩建,从传统老字号店铺陆续入驻到各种商业化元素越来越多,从春运期间大红灯笼的简单布置到如今每年更新的节日花坛、主题活动,民警守护着时代洪流里车站的不断变迁。
2022年,北京站通过一系列客运提质工程,对站内进行原貌修缮,让这座古老车站焕发出新的活力,派出所民警全力配合各项工程,营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
今年春节期间,北京站迎来了改造升级后的第二个春运,老站新貌的新气象下,“藏蓝”守护的平安成效更加亮眼。
记者来到北京站外,抬头向上,琉璃黄的墙体、精美的飞檐钟楼,一砖一瓦述说着悠久的历史;踏入北京站内,双曲扁壳穹顶引人注目,一万余盏造型各异的大小灯具尽显复古典雅之美。这其中,往来不绝的乘客或步履匆匆、或耐心等候,一切都井然有序。
据介绍,今年春运以来,截至2月12日,北京站派出所已累计保障320余万人次旅客平安有序出行,为旅客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件,为旅客找回遗失财物价值30余万元。
“平安春运背后是每一位民警辅警的付出,执着坚守背后是忠诚担当的精神。”武超表示,春运期间,派出所始终以思想政治工作为牵引,以丰富的党建活动为载体,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不断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加强重点时段、区域巡逻防控,坚持警力前置、显性用警,为广大旅客营造和谐、有序、安全的乘车环境。
蛇年第一天的零点时分,5位执勤民警拍下一张与北京站的合影。
除夕值守
打开手机相册,北京站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民警李浩给记者展示了以前拍的一张照片:经典的北京站钟楼上,时钟的指针指向零点,空无一人的站前广场内,6名戴着执勤袖标的民警微笑着留下一张合影。
除夕夜,当千家万户守在电视机前,伴随着春晚零点倒计时举杯欢庆时,来自黑龙江、河北等地的老中青三代民警又一次在岗位上迎接了新一年的到来。
“只有在特殊的除夕班里,才能见证到一年里最‘孤独’的北京站。”李浩是个爽朗的东北姑娘,她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在除夕夜值守。见到平日里人声鼎沸的车站难得空无一人,她赶忙拉着综合指挥岗、执法办案队以及广场执勤点位的5位同事留下了这特殊的一瞬间。
“比起李姐,我要幸运一些。”北京站派出所执勤警务二队民警刘亭洲虽然是2023年才参加工作的新警,但已经第二次参加春运安保,也恰好都在春节期间分在了除夕值班。不同的是,今年他被分在白班,因为晚上7时下勤后来不及赶回山东老家,只能选择在所里食堂吃了一顿特殊的年夜饭。
如果说除夕夜班面对的是孤独,那么白班的关键词就是守望。执勤警务二队民警、来自新疆的哈萨克族小伙阿恩沙尔·阿依丁同样在除夕白班执勤。尽管客流量并不算大,但是事情一点也不少。
“这个时间,多数旅客都是卡点回家,很多都赶着到家吃年夜饭、看春晚。和家人团聚的心情急切,难免会因急生乱。”阿恩沙尔·阿依丁介绍,白班里发生的丢失类警情和求助很多,一个处理不好就会给乘客过年回家的好心情蒙上阴霾甚至耽误回家过年,守护好农历新年前的最后一波旅客至关重要。
1月28日18时30分,临近下勤,突然有乘客报警称有人醉酒在候车厅吵闹干扰其他旅客休息。接警后,阿恩沙尔·阿依丁快速赶到现场,第一时间把醉酒乘客从人群中分离开,在简单确定状态后将其带回派出所醒酒。
最终,经过反复确认醉酒者状态、严厉进行批评教育、得到当事人保证后,阿恩沙尔·阿依丁对接车站工作人员,把已经达到醒酒标准的当事人送上了车。此时距离列车驶出不足15分钟,不放心的阿恩沙尔·阿依丁还同步把情况通报车上乘警,提醒留心当事人状态、确保平安顺利抵达。
“将心比心,如果作出处罚他就不能赶回家过年了。”阿恩沙尔·阿依丁介绍,其他乘客已经谅解,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他的状态也符合了乘车的相关规定要求,保证他能及时返乡,这样的方式对他未尝不是另一种教育。
除夕夜,当一切都处理妥当的阿恩沙尔·阿依丁回到家时,特意从新疆赶来一起过年的父母用他最爱的大盘鸡犒劳了他。
接力传承
“这是我在岗位上的最后一个春运啦,还怪舍不得。”2月8日,记者在北京站派出所见到李辉时,他正做着上勤准备。尽管再有几个月就要退休,依然坚持要在一线勤务岗位站好最后一班岗。
“算上白班,几乎所有的年都是在岗位上过的。”谈起春节岗,李辉说自己有10年的年夜饭因为是除夕夜班没有和家人吃上,加上白天的班次,几乎没有在春节休息过。
2005年,李辉从看守所调到北京站派出所执勤警务四队,没想到这一待就是20年。队里的年轻人都很佩服他,还偷偷地告诉记者,李师傅经验丰富,带过很多徒弟,连所长武超都是他的徒弟。
“其实也没啥,铁路公安的基层工作很‘磕’经验,我们多带带,能少走很多弯路。”李辉爱看铁路公安题材的影视剧,《南来北往》和《驻站》里讲的师徒情深让他印象深刻。现实里,他也把很多经验传授给了所里的年轻同志。
“矛盾纠纷化解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会倾听,要听当事人把话说完,处理意见表达要后置,给冲突双方一个发泄的渠道,讲完了气就已经消一半了。”“很多新警刚从学校出来,就是想着破大案、讲打击,我们就是要给他们树立好最初的理念,要讲防范、讲服务。”
李辉滔滔不绝地讲着,队里民警不自觉地围了上来。在北京站派出所,每一位老民警都是一本历史的书,承载着北京站的历史记忆、记录着铁路公安的发展。在他们的口中,民警拿着大喇叭在售票口维持秩序,碰到乘客咨询时脱下帽子查阅贴在里面的列车时刻表;春运期间民警手挽手组成人墙将进站客流“切块”,这些故事都是那么生动。
“老民警是队里的宝,传帮带在基层公安机关里非常重要。”武超介绍,派出所注重新警培育,建立“警师制”,每一名新警都有一位老民警师傅,青蓝相接,薪火相传,派出所党建工作也被上级公安机关评为党建引领下的“薪火传承”党建品牌。
创新求变
近年来,随着北京铁路交通的不断发展变化,北京站经历了客运提质的“脱胎换骨”,以北京站派出所为代表的铁路公安也经历了基层基础建设、警务机制改革以及科技赋能等创新蝶变。
如今,来到北京站站前广场,最显著的一个变化就是存在多年的围挡拆了,临时建筑不见了,整个广场通透了。有记者这样评价,时代的转身往往体现在细微之处。对于与北京站休戚与共的北京站派出所来说,服务乘客同样有新气象、新面貌。
“‘指尖上购票’让排队买票成为历史,站前广场上的临时建筑也被统一拆除,派出所针对北京站大楼内外改造做足了功课。”执勤警务二队副队长王卓林介绍,改造后进站安检区域缩短,民警进一步加强安检区域的秩序维护,协调铁路安保部门加强安检员安检培训,提升安检质效。
在候车厅,北京站的变化同样非常明显,靠窗商铺全部撤除。据介绍,此举释放候车面积达到1124平方米。
“候车区更加宽敞明亮,进一步方便了民警的执勤巡逻。”王卓林介绍,为了更好地方便旅客在站区迅速找到站内目标区域,方便向民警求助,派出所在站区设立服务台标识、指引牌145块,积极组织开展开门评警纳谏和雷锋志愿者活动,更好地为旅客办实事、解难事。
“‘敢为人先’的北京站在创新求变,派出所也要不断发展。”武超介绍,接下来,派出所将继续围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始终把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旅客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依托智慧警务,拓展为民服务的深度和渠道,提高服务旅客能力水平,不断提高旅客满意度。
(本文图片由北京铁路公安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