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起,张家港市公安局聚焦企业急难愁盼,推出“一项目一专班”的服务举措,为全市重大项目和百家骨干企业逐一指定项目警官;打造4个产业人才“5分钟便利服务圈”,点对点服务青年人才,牢牢守护助推产业发展的“人才引擎”。
作为民营经济强市,江苏省张家港市的各大企业早在乍暖还寒时候,就以“拼”的劲头、“跑”的姿态,开足马力忙生产、赶订单。在“拼抢一季度、奋战‘开门红’”的火热氛围中,全市拟投产、开工、签约项目合计186个,总投资达887.73亿元。在这片民营经济活跃的土地上,所见皆是欣欣向荣的发展图景。
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就是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对时代之问、城市之需,张家港市公安局围绕经济发展大局,聚焦产业发展新动向、企业发展新形势,在法治化保障、精细化服务、智慧化监管等方面持续发力,全方位保障民营企业“满弦开工”。
137名项目警官+60余项举措
法治保障服务重大项目建设
新年伊始,位于张家港市乐余镇的港城智能智造大数据产业园内一派繁忙景象,机械设备轰鸣运转,施工人员忙碌穿梭,二期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中。
“要严格落实数据安全保障措施,如果因为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用户信息泄露,不仅产生经济损失,还存在法律风险。”2月5日一早,张家港市公安局乐余派出所项目警官季辉就与法制、网安大队民警一道上门,与一家数据系统有限公司负责人沟通数据安全事宜。
为护航这座连续30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三甲的城市阔步向前,2023年起,张家港市公安局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推出“一项目一专班”的服务举措,为全市重大项目和百家骨干企业逐一指定项目警官,充分收集各类企业诉求,牵动各警种力量靠前解决企业困难。
在全市137名项目警官的带动下,出入境管理大队组成“翻译官”小分队,通过“一企一群”沟通群,为企业外籍员工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经侦大队会同安监、税务等部门成立护企党建联盟,开展政策辅导、规劝提醒等涉企服务指导,解答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疑问;人口管理大队会同人社局,为引进的高科技人才就落户安居等问题进行全面解读……护企“轴承”的每一个“齿轮”都全速转动起来。
“术业有专攻,不少专业问题我们都会邀请专业警种和职能部门共同会商解决。”乐余派出所教导员余磊介绍,针对大数据产业园的业务特点,除了汇集警种力量共同编写《企业数据安全手册》,乐余派出所还会同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举行磋商会,共同加强风险监测、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帮助企业完善数据库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数据安全。
依托专业力量,张家港市公安局以项目警官为支点,为全市重大项目提供法律风险“体检”服务,指导各行业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帮助各企业健全内部安全保卫制度、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开展应急处突培训、演练,不断增强企业防风险能力。
春节复工以来,全市项目民警已帮助企业排查整改安全漏洞120余处,提供法律风险防范建议180余个,解决企业实际困难90余件。
除了高新技术产业扶摇直上,张家港市农业发展同样日新月异。位于张家港东南部的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苏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良田承载区,先后创建了省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初春时节,一排排蝴蝶兰按照品种整齐地陈列于花架之上,错落有致的花海中,6000余种蝴蝶兰竞相绽放。种植大棚外,项目警官尤正洲正在挨个检查红外报警设备。
两年前,拥有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与园艺学双博士学位的杨业宝,选择将首次科创项目落户园区。他的“园艺作物育种育苗数智植物工厂建设”项目成功入选“张家港市领军人才计划”,已经孕育出了诸多独特的新品蝴蝶兰。
农业科创周期长,每一个挑战都可能成为发展的绊脚石,如今蝴蝶兰的绽放,离不开张家港市公安局常阴沙派出所的精心呵护。
作为重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责任民警,尤正洲每周上门走访,将项目的“进展情况、问题困难、风险隐患、解决建议”等情况收集汇总,并积极协调法制、经侦、治安、内保等警种积极跟进,为农业科创项目提供靠前支撑。
在项目民警的服务保障下,常阴沙农文旅融合区域发展也不断深入。“常阴沙花海”“稻麦乐园”“年代记忆村庄”等一系列农旅品牌先后涌现而出。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服务网络,推动工作机制成果转化,打造受众全覆盖、服务标准化、功能多元化的一站式全链服务。”张家港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钱飞介绍,通过打造市局、警署、派出所三级服务网格,以分层分类的服务模式推动涉及政务服务、安全生产、法律保障等5个方面60余项举措全面落地见效。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
4.5万产业人才+50万产业工人
聚集人力动能助力高质量发展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作为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张家港市把科创载体建设作为吸引高端人才、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抓手,已建成高品质人才公寓近万套,吸引高层次人才4.5万余名。
2月8日上午,位于张家港市高新区(塘桥镇)的东渡人才港正式启用,作为入选苏州首批高品质人才社区的高新科创载体,已吸引总投资15亿元的26个科技型项目集中入驻,涵盖跨境贸易、高端装备、医疗器械等新兴领域。
启动仪式结束不久,住户肖先生就通过扫描张贴在人才公寓楼大堂的二维码,进入张家港市公安局鹿苑派出所“云上鹿警”小程序,咨询人才引进落户相关政策。花园警务站民警王卫东在后台收到留言后,立即在线引导肖先生上传所需申请资料,并为他“一键转发”至人社部门。两天后,王卫东将新鲜出炉的证件送到肖先生手中。
毗邻东渡人才港的花园警务站是张家港市首家实体化运作的“双网融合”工作站点,也成为鹿苑派出所服务产业人才的“桥头堡”。
早在东渡人才港迎来第一批住户期间,鹿苑派出所就依托张家港市公安局“精网微格+警网融合”工作机制,由花园警务站动员村(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全员参与,组建一支涵盖80余名成员的“人才服务联盟”,共同开展安全宣防、政务服务、隐患排查、矛盾化解等工作。
随着持续探索服务青年人才发展新模式,今年一季度,张家港市公安局围绕东渡人才港、沙洲湖人才公寓等人才聚居区,打造4个产业人才“5分钟便利服务圈”,点对点服务青年人才,牢牢守护助推产业发展的“人才引擎”。
服务好产业人才,同样也要保障好产业工人。张家港市现有集宿区278家,规上企业集宿区占比超50%。张家港市公安局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持续提升现代化产业集宿区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请先扫码,完成反诈答题和春季消防安全知识学习。”在张家港市经开区(杨舍镇)“易华公寓”集宿区,新入职的员工首次搬入宿舍前,必须通过张家港市公安局塘市派出所与公司共同开发的集宿区安全认证。
“在整个集宿区,只要扫描二维码参与安防法律、知识普及,就能获取免费WiFi、电瓶车充电免费时长等服务。”塘市派出所所长吴昊介绍。
据了解,在张家港四大产业园区的各个集宿区内,这种“警务便民”的二维码随处可见。新入住的工人不仅可以扫二维码进行自主登记申报、居住证办理等7项新市民业务,还能通过“人工服务”模块,直接联系就近的警务站、警务室,获取民警点对点帮助和服务。
除了“软”服务外,“硬”装备也不缺席。警务无人机低空巡逻、智能安检设备过滤风险隐患、5G消防烟感器、智能道闸辊闸、员工“一卡通”智能门锁……漫步在集宿区内,一系列安防举措目不暇接,让人感受到满满的科技感、安全感。
150个智能车间+6万次“云端”管理
数智赋能打造安全监管新模式
“滴滴滴……”不久前,张家港市冶金工业园(锦丰镇)某精密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车间内警报声响起,一条黄色预警信息在张家港市公安局锦丰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大屏上弹出,并被同步推送至责任民警及消防、安监等部门。
收到预警信息后,社区民警姚怡丰会同相关单位工作人员迅速赶至现场。经排查,原来是由于静电导致生产中的粉体沉积,堵住了散热器,造成车间内温度高于正常值。工作人员立即采取疏通措施,在最短时间内将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企业向“智”而行,产业向“新”而进。近年来,张家港市将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作为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拥有省级智能制造车间150余个。
为顺应发展趋势,高效开展安全监管,张家港市公安局针对智能制造车间新特点,以“物联网+AI”模式为发力路径,运用智能物联感知设备建立监测预警场景应用,搭建集视频监控、行为判别、环境监测、安全告警等功能于一体的AI智能预警调度平台。
平台直连辖区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实时显示车间内部影像,由系统智能监测操作环境、流程,根据风险程度对不安全行为进行“红黄蓝”三色分级告警提示,24小时在线物联感知、精准预警。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对于不同预警结果分级响应管理,第一时间通过平台推送给责任民警及相关职能部门,实现指令实时“云上跑”、处置力量“线下动”,最大限度地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数智赋能始终建立在人力监管的基础之上。对于面广量大的制造企业、车间,如何既“化繁为简”,将宝贵的警力资源用在“刀刃”上,又鼓励企业与公安机关“打好配合”,实现警企联动式“1+1??2”的安全监管效果?张家港市公安局同样选择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破题。
去年初,为着力解决“监管难”问题,张家港市公安局在充分了解企业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多次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公司商讨技术解决方案,“问需于企、问计于企”,打造推出危化品线上管理平台,并逐步引入危化品二维码管理、智能化数据关联分析、移动端应用等功能,实现在线申报、动态巡查、流程监督、疑难解决等需求“一网通办”。
“危化品管控更严、申报审批更及时、购买使用更规范……监管方式的数字化、智能化让基层公安工作更加高效。”张家港市公安局德积派出所所长缪峰说。
目前,张家港市535家危化品列管单位均已被纳入平台,企业、派出所、专业警种部门通过“云端”完成申报、监管、解决方案等各类事项6万余次。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聚焦企业所急所需所盼,让监管更高效、服务更贴心,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张家港市公安局政委陆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