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何荣功:
那颗已经上膛却未出鞘的子弹,让我们看到邱建军在“开枪自保”的人性本能和“以命相搏”的职业信仰中,把群众的安危永远高于一切刻入了骨髓,那是我们中国警察在处理日常和人民群众生命相关联的警务时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执法权力的克制。在生死关头,邱建军想到的是保护犯罪嫌疑人母亲的安全,却唯独没有考虑到自己。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作为老百姓,我们要遵守、敬畏法律,依法配合公安民警的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湖北省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三级高级检察官董丽:
邱建军生前参与破获1800余起刑事案件,其中大要案200余起,先后3次因公负伤,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公安。当天凌晨,当民警赶到报警点,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的情况下,他本可以不再连夜追查,但他选择了一刻不停、紧盯不放,因为“继续追”就是在震慑潜在的犯罪分子,可以减少犯罪的发生。这不是他一时的选择,他比谁都清楚,那一刻冲上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危险,甚至是牺牲,可那一刻,冲上去是他的本能。“人民公安为人民”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邱建军最后的生死抉择就是最有力的回答。
《长江日报》记者陈勇:
在历时一个多月的采访中,我一次次被邱建军同志的事迹打动,同时也一次次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能在面对持刀歹徒的危急时刻,为保护身边的群众、战友,挺身上前,英勇搏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从警30年,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他总是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冲在最前面,3次负伤,仍初心不改。据了解邱建军的人介绍,和电影中高大威猛的刑警形象不同,邱建军个子不高,身体也很单薄。面对身材魁梧,手持刀枪利刃的歹徒,他之所以能不顾个人安危,一次次冲在前,是因为他是一名人民警察,身后是人民群众。是因为,矢志献身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忠于党,忠于人民,是人民警察不变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