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孤儿迎来的春天,是“国家的孩子”的春天,也是内蒙古通辽人民与江苏宜兴寻根接力的又一个春天!
今年2月12日,元宵佳节,正是阖家欢乐、万家团圆之际,我经历了时隔65载骨肉分离,今天终于实现团圆梦想。那一刻,我的心情既激动又复杂,感谢锡林郭勒盟警方,感谢引我寻亲的常亚南女士和志愿者们。
胡英华在认亲现场致答谢词。
2月11日,当我乘上飞往南京的飞机时,总觉得飞机飞得慢。当我走下飞机的那一刻,机场已是灯火辉煌。激动、亲切,与亲人马上就要重逢团聚的感怀不禁油然而生,所有的等待都融化在了即将和亲人热泪相拥的氛围里。
2024年12月28日,采集的DNA血样寄往锡林郭勒盟公安局时,我的内心还十分忐忑。今年1月18日,警方告知寻亲成功,我感到了骨肉亲人间的浓郁真情。
团圆的日子,场面庞大,锣鼓齐鸣,热泪与思念交织在一起。
这是真的吗?我不停地问自己,感觉在做梦。是真的,千真万确,是骨肉亲人,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65年的牵挂与期待,瞬间成真。与亲人团聚时,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让我深刻地懂得,亲情不会因时间和距离而消失,它就像一条无形的线,始终牵连着亲人!
团圆,无需多言,一个会心的眼神、一袭开怀大笑,足以释放压在心头的重负,足以释怀心中的“包袱”。
“接一个,活一个;养一个,壮一个。”“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诠释着民族团结的大爱情怀,凝聚着内蒙古人民的博大胸怀。如果一位母亲收养一个孤儿,那是一种善良;如果一个民族接受“三千孤儿”,这是一个民族的博爱。
通辽是我成长的地方,当地的蒙古人从来就没有把我当孤儿对待,而是关怀备至,呵护有加。在那个极其艰难的岁月中,缺粮少衣,为了让我存活,养母在我幼时,抱着我到村里找七八个正值哺育期的额吉给我喂奶,甚至还跟我小外甥一起抢姐姐(比我大26岁)的奶水吃。这份深情,我终生难忘。
1987年养父去世,2002年养母去世,2013年姐姐去世,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痛苦。在我八个月大时,额吉、阿爸抱养了我,精心呵护我幼小的生命,姐姐也给予了我无私的爱。我得到的爱,已经跨越了时代、超越了血缘、超越了亲情。我的人生获得的幸福,是额吉、阿爸、姐姐用无私的爱和心血换来。
还有那些好心人付出的大爱,凝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寻亲成为一个可能,让我在漫长的等待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并最终梦想成真。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寻亲之旅,点亮了我未来的人生,让我余生得以与亲人相伴。感谢遇见,感恩所有助力寻根的人们,认识你们真好!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退休教师,“三千孤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