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国家的孩子”的结缘始于一张展陈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的一张照片。
2022年8月之前,我并没有接触过“国家的孩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有一张介绍这段历史的照片,照片的文字说明直击我的内心,“演绎了一个超越地域、血缘、民族的人间传奇。”我将照片发给很多寻亲的“老宝贝”,我和他们说,我们党和政府从来没有忘记那一段历史。
2月19日,“国家的孩子”赵丽俊认亲时专门向民警柯伟力赠送围巾致谢。
2023年上半年,照片里的“孩子”巴特尔找到我。见到他的时候,我第一印象是:他不像南方人,似乎是草原的风将他雕琢成了一个蒙古汉子。我和他聊了半天,听他讲述那一段发生在60多年前的故事。从家乡的记忆到草原的成长,从上大学时第一次去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寻根到退休后定居在苏州继续寻亲,他们既是普通的寻亲者,也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印记。
很快,我们就帮他找到了故乡亲人。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身着节日盛装蒙古袍,由于他头部受过外伤,情绪不能激动,但从他踏上故土站在村口凝神远眺的表情里,我能看得出,他对过往满怀深情。
从巴特尔开始,我们慢慢地和越来越多“国家的孩子”有了联系。他们都以为自己是上海人,但随后几年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他们的故乡遍及苏浙沪皖。
“母爱永远是伟大的。”我跟他们说,当年在那个苦难的岁月里,母亲为了能让孩子活下去,过上比自己更好的生活,将孩子从农村送到城市,从小城市送到了大上海。
2023年底,我们和锡林郭勒盟公安局的民警一起,送“国家的孩子”韩爱荣回到江苏宜兴认亲。现场看到90多岁的老父亲时,韩爱荣快步上前趴在父亲怀里痛哭。这一幕令在场的人都潸然泪下。后来她告诉我,当年她也曾埋怨过父母,后来年岁渐长,对那一段历史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从埋怨到理解再到出来寻亲,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来处。
“国家的孩子”是那一段历史的缩影与见证。作为一名助力寻根团圆的警察,我们见证的不仅仅是公安技术的进步,更是时代的进步。
今年清明节前后,我们连续组织了三场“国家的孩子”团圆认亲。在现场,我和他们分享说:“今天的泪水是对过去苦难岁月的告别,今天的欢笑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许。”
我希望警方、媒体和志愿者继续携手努力,让更多“国家的孩子”回家团圆,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故事。
(作者系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副主任、“团圆”工作室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