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心理健康评估系统App、成立职业健康与安全研究中心、开展“温心警营”心理主题服务活动……湖南公安按照“省厅推动、专题带动、上下联动、全警行动”的总体思路,紧贴民警辅警需求,积极探索工作方法,推动心理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拿出“警务通”手机,打开心理健康评估系统App,“刷脸”登录,输入编号,开始测评。完成一系列测试后,系统会给出测评人心理健康状况。
“这是我们今年1月新上线的App,截至3月,全省公安民警辅警已在该App上完成了心理健康测评,目前正在利用大数据模型对测评结果进行多模态分析。”湖南省公安厅队伍建设处一级调研员常艳娥介绍。
近年来,湖南省公安厅坚持面向基层,紧贴实战,按照“省厅推动、专题带动、上下联动、全警行动”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全省公安民警辅警心理服务工作。各级公安机关根据地域、警种等具体情况,推出形式多样的心理服务举措,让心理服务工作真正成为从优待警的暖心工程,为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提供“心动能”。
湖南省公安厅“温心警营基层行”走进郴州市公安局北湖分局。
三级服务网络顺畅运行
走进长沙公安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室、沙盘减压室、情绪宣泄室等用于心理服务的功能间一应俱全。
在5月份的心理服务排班表上,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核心骨干成员和外聘专家的值班情况一目了然。“排班表是对全局民警辅警公布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心理老师。我们提供电话咨询和面询等多种途径的心理服务。”长沙市公安局政治部健康警队建设指导处民警李娜说。
自2011年成立以来,长沙公安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已累计为全局民警辅警提供电话咨询17.8万分钟、面对面咨询3230小时。
“长沙市公安局民警辅警的心理健康水平一直排在全省前列。”长沙市公安局政治部健康警队建设指导处处长朱彦说,长沙市公安局下属的分局、县局、市局支队都成立了心理健康服务站,配有心理服务专干,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辛苦付出,也离不开下属单位的有力配合和支持。
2009年11月,湖南省公安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公安民警心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要在省公安厅建立“湖南省公安民警心理服务中心”,策划、协调和组织全省公安民警心理服务工作,负责全省公安民警心理服务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在市州公安局建立公安民警心理服务中心,具体承担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训练、咨询服务、危机干预等工作;在县级公安局建立公安民警心理服务站,主要承担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民警心理异常状况排查、心理疏导和团体辅导等工作。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在全省公安机关基本实现了心理服务中心和心理服务站的全覆盖,省、市、县三级心理服务工作网络运行日趋顺畅。”常艳娥说。
专业服务团队日益完善
开展公安民警辅警心理服务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能力提升是核心。近年来,湖南省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将心理服务人才纳入公安机关人才队伍建设整体布局,并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2015年3月,湖南省公安民警心理服务核心团队成立。为提升服务能力,该团队按照理论学习、专业实践和专家督导的路径,每周三下午开展实务技能培训及网络督导,并对成员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年度评估,选送工作突出成员参加社会机构专业技能培训。
通过一系列措施,核心团队成员专业能力稳步提升,有8名成员成为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心理师,2名成员成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注册心理师。
“对于年度评估不合格的成员,我们及时予以调整,并不断吸纳市(州)公安机关推荐的优秀人才,从而保持团队的旺盛活力和强大战斗力。”常艳娥说。
为了进一步提升心理服务工作的专业水准,湖南省公安厅不断深化社会协同合作,聘请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10名心理专家、学者担任工作顾问,开展专业人员培训、咨询服务和危机干预,不断提升心理服务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今年,湖南省公安厅联合多部门单位,成立“湖南公安职业健康与安全研究中心”,将“心理健康研究”作为重要的工作模块之一,组建了15支“公安+医院”专业团队,拓宽了基层心理服务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业资源不足的困境。
心理服务活动亮点纷呈
5月12日下午一下班,长沙市公安局警务督察支队民警刘阳在食堂匆匆吃了口饭,便来到了心理咨询室。她是长沙公安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骨干。
在心理服务排班表上签完到,刘阳在桌上摆好纸巾,并烧上热水,“这是为面询人员准备的,如果等他们来了再准备,会破坏面询的氛围。”
今天晚上6点半到9点半,她将利用自己的下班时间为全局民警辅警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晚上6点54分,电话响起,是一位女辅警通过心理咨询热线打来的。刘阳熟练地记录下女辅警的情况,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经过一系列疏导,女辅警内心的苦闷少了一些,语气也轻松了很多。7点17分,这次心理咨询顺利结束。
这条热线于2011年开通,是全省第一条公安心理咨询热线,已成为长沙公安心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品牌。
公安监管工作具有特殊性,心理服务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6月,湖南公安监管心理服务中心成立,立足于监管工作实际,搭建外部心理专家与内部心理专干组成的服务团队,推出点、线、面“三位一体”心理服务举措,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以面扩片,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的心理服务,丰富监所的风险防控与管理教育手段,舒缓监管民警工作压力,疏导羁押人员心理障碍,用心理学为监管工作赋能,助力监管安全稳定。
翻开监管心理服务中心的工作时间表,上面详细记录着监管总队心理服务中心主任宋等红、常驻心理专家梁进及其他团队成员的工作情况。从一个看守所到另外一个看守所,他们开宣传讲座、做团体辅导、进行心理咨询……2024年,宋等红和团队累计进入监所服务191次、服务民警3600余人、服务羁押人员900余人。
“今年,我们将打造在押人员心理评估体系,增强管教民警谈话技能,给每个监所培养一名心理教员。”谈及今年的工作计划,监管总队处长周君满说。
多点开花,亮点纷呈。在实际工作中,湖南各级公安机关立足自身情况,采用面对面的交谈、线对线的交流、键对键的沟通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心理教育训练、心理普查、危机干预等工作,紧贴基层、服务实战,全面提升民警辅警心理健康水平。
2021年以来,湖南省各级公安机关围绕“温心警营”心理主题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心理教育、普测预警、咨询服务、危机干预”四位一体心理服务工作,开展心理健康讲座1115场,团体心理辅导1338场,危机干预364起。
“下一步,我们将从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加强重点人员服务、强化专业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继续发力,为更好地服务保障公安工作现代化贡献心理力量。”常艳娥说。
(本文图片由湖南省公安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