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安积极探索数字化、智慧化心理健康服务方式,全面构建起省、市、县三级心理健康服务架构,部署推动各地公安机关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以“心”力量为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
2024年,浙江省公安机关队伍心理素质评估结果显示,全省民警的压力水平及压力源各维度得分均较低,心理灵活性的接纳与解离、价值与行动维度的结果显著高于前两年。焦虑、抑郁情绪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均显著降低,生活和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实现了心理服务与民警辅警需求精准对接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浙江省公安厅高度重视全省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坚持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出台《全省公安机关加强民警辅警健康全周期管理十二项措施》《关于加强全省公安机关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持续拓展公安心理健康服务渠道,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新举措新方法,初步构建起“普遍教育、全程监测、有效预警、惠及全警”的公安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民警辅警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打造智能化心灵驿站
在守护社会安宁中,公安民警时刻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与巨大压力。据浙江省公安厅政治部去年开展的全警心理素质评估结果显示,2024年,近两成的民警认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对自己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一款名为“滨小警”的小程序正默默守护着民警辅警的心理健康。只需打开手机,轻轻一点就能进入这个温暖的“守护平台”。冥想音乐、小游戏……随时可以点击放松身心。睡不着时,白噪音会伴你入眠;烦躁或低落时,机器人会帮你舒缓情绪。“滨小警”还与专业心理机构合作,提供心理咨询热线。无论是工作压力还是生活困惑,都能在这里找到解决的出口。
“这个小程序很实用,不仅帮我们缓解了压力,还提升了工作效率。”民警们对“滨小警”赞不绝口。
近年来,浙江公安积极探索数字化、智慧化心理健康服务,开发了移动平台端的公安心理健康服务人机互动小程序。民警辅警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心理支持,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在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的“健心房”里,一套无感评估智能体正悄然运作。房间内陈列着丰富的心理科普书籍,摆放着音乐放松椅,温馨而舒适。智能体以非接触式方式采集音像数据,生成警员的心理画像。心理画像详细刻画了警员的人格特质、情绪水平、画像标签及潜在风险,并据此提供相应的建议策略,从而给予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别看这些‘健心房’面积不大,但功能一应俱全,真正成了大家的‘心灵驿站’。”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区分局政治处主任董志淳深有感触地说。
据浙江省公安厅政治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浙江公安已构建起省、市、县三级心理健康服务架构,打造了公安民警心理素质提升中心、服务点和辅导室,全面完成了“市级中心、县级站、基层科所队点(室)”三级心理健康服务站点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全省超过50%的基层公安派出所配备了“健心房”,内设专业的“放松椅”、心理测试训练仪器,安排专人负责操作。
4月12日,在长兴县公安局图影派出所“未来心理思政室”内,教导员相娇娇与辅警小李正在进行一场谈心谈话。相娇娇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在“谈心”助手的辅助下,她用温和的语气引导着小李,小李很快放松下来,主动倾诉困扰已久的情绪问题。这场“心理沟通之旅”背后,是长兴公安联合科技公司打造的AI心理大模型。该模型通过对行为特征的智能分析,围绕隐患发现、心理纾压、心理干预、引导帮扶四个需求层面,为民警辅警提供心理支持。
组建专业化教官团队
每当亚运会等重大安保活动期间,浙江公安都会筹备心理健康服务小分队,奔赴各个安保一线。他们深入场馆、驻地和执勤点,为忙碌的民警辅警送去温暖的心理关怀。在临时搭建的“心灵驿站”里,心理专家耐心地为每一位前来咨询的民警辅警答疑解惑。他们的存在,让高强度的安保工作不再孤单,让每一位民警辅警都能深切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支持,为圆满完成安保任务提供了坚实的心理保障。
为了全面提升民警辅警的心理素养与工作能力,浙江公安专门安排心理健康课程,邀请业内知名专家现场讲授专业知识和科学解压方法;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官团队,将服务送教的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
浙江公安致力于打造心理健康服务的中坚力量,精心选拔专业能力强、团队意识突出、助人意愿强烈的民警和志愿者,组建省、市两级公安心理健康服务核心小分队。浙江省公安厅连续10年组织全省公安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培训班,持续强化骨干能力提升。在全省公安大练兵大比武中,设置公安心理健康服务团体辅导技能竞赛和心理健康服务课程(讲座)开发大赛两项内容,全方位提升团队的实践能力,积极营造“人人了解心理学、人人学习心理学”的良好氛围。
金华市某地公安分局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时,部分民警辅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金华市公安局迅速组织心理专家团队奔赴一线,开展专项危机干预心理团体辅导。专家团队通过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引导民警辅警从积极的角度重新审视此次事件,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专家的悉心辅导下,他们逐渐走出了困境。
“警察同样是平凡的血肉之躯,工作中难免会产生焦虑、挫败等负面情绪。”浙江省公安厅政治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有效化解公安队伍中的心理风险隐患,浙江公安联合杭州市五云山医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每年开展一次“民警心理素质测评”活动,为全省民警提供心理素质在线测评服务,已有30万余人次的民警辅警参与并完成了测评,引导广大民警辅警正确对待心理健康问题。
浙江省公安厅积极推动各地公安机关将心理健康测评纳入年度民警健康体检项目。目前,浙江省公安厅已率先将心理健康测评纳入年度民警健康体检的自选项目,并定期邀请心理健康专家为民警解读体检报告,为开展精准心理疏导、缓解压力、激发民警辅警工作积极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依托全国公安民警心理训练杭州实验中心,杭州市人民警察学校主动与相关警种合作,将心理专业知识深度融入团队管理和基层实战,积极探索民警心理健康智慧精准服务;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建立民警数字心理健康库;通过对纵向数据的分析,找出民警从警生涯中的共性心理发展轨迹和心理危机风险因子,从而为民警的职业生涯管理与激励保障提供科学依据和量化参考。
开展针对性送教活动
在义乌市公安局的操场上,欢快的音乐声中,一支支充满活力与创意的队伍诞生。现场,大家积极参与互动热身游戏,笑声此起彼伏,轻松愉悦的氛围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通过这些减压和趣味活动,我不仅释放了压力,还增进了和同事的情谊。”参加活动的义乌市公安局民警感慨道。
为了将组织的关心关爱送到民警辅警心坎上,浙江公安组织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全面排查民警面临的普遍性和现实性心理健康突出问题。通过充分调研,精准把握民警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迫切需求,针对性地开发了一系列活泼有趣的互动游戏,以及具有浙江公安特色、新颖实用的服务项目。
长兴县泗安检查站地处浙江、安徽、江苏三省交界,车流量大,工作压力也大。湖州市公安局心理服务小分队来到这里,开展心理送教服务。教官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帮助警务人员放松减压、提升正能量。
浙江省公安厅积极部署并推动各地公安机关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各地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基层科所队,将关怀送到一线。他们主动融入警属联络群,通过新媒体平台,以辅导讲座、网络培训、云上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为公安队伍建设注入了温暖力量。
浙江省公安厅政治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浙江公安将进一步全力推进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开展心理健康状况监测评估与危机干预,组织全省公安心理健康巡回服务活动;指导建立海岛民警辅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组织省级专家赴海岛开展心理健康普测、心理讲座和现场问诊;持续推进基层派出所“健心房”建设,确保年内全省覆盖率达到80%。
(本文图片由浙江省公安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