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市是江西省高校数量第二、在校师生达11万余人的高等教育集聚地,这里处处跃动着青春的活力。
漫步校园,随处可见民警与校园保安并肩巡逻的身影,反诈宣传点前围满聆听的学子,“校警联调室”里正耐心调解同学间的小纠纷……这些生动场景,正是共青城市公安局深化“校地融合”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共青城市公安局立足“一城十一校”的独特区情,以警校联动为纽带,以师生满意为标尺,通过建立“一校一警”精准对接机制、构建智慧安防体系、培育校园志警队伍等创新举措,推动涉校警情实现“三连降”,探索出一条具有共青城特色的高校安全管理新模式,谱写了新时代“平安校园”建设的动人篇章。
为高校学生巡防队员讲解相关器械的使用。
这里有支“乐巡队”
“在派出所民警的指导下,参加校园‘快乐义务巡防队’,不但可以提高自己与他人打交道的能力,还能维护校园的安全,我感觉很有意义。”共青科技职业学院学生、“乐巡队”队员欧阳说。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共有师生1万多人。为推动平安校园建设,2016年5月,共青城市公安局主动与学院对接,联合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义务巡逻队——“乐巡队”。队员主要由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班干部组成,配合民警和保卫处干部对校园周边进行经常性巡逻防控。
“乐巡队”成立后,既有效地发挥了群防群治作用,又对在校学生进行了生动的法治宣传和党性教育,这一做法已逐步推广到全市各所高校,参与过“乐巡队”的学生数超过千人。
为了提升在读大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2010年,共青城市公安局成立了“五警宣讲团”,由政治处牵头,兼顾治安、交管、禁毒、反诈四大警种,不定期进入全市学校、社区、厂矿、企业开展各项安全宣传。2023年8月,在“五警宣讲团”的基础上,该局新组建了“青锋宣讲队”,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的形式解读校园安防、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禁毒、交通安全等方面知识。
“参加‘乐巡队’的学生都要接受安全知识指导,让他们明白在开展校园巡逻中,不能仅凭一腔热情,更要让他们知道怎么巡、做什么。”共青城市公安局特巡警大队大队长薛浩说,他是“青锋宣讲队”的主要成员,也是一名警务教官,曾多次走进校园,就相关器材使用、紧急事件处置等内容,给“乐巡队”队员、高校保安进行授课、讲解。
如今,在“群防群治+警民合作”机制的作用下,校园内学生之间“讲法、守法、用法”成为新风尚,建设和谐平安校园已成为全市高校师生员工的共识。
“校际联盟”解难题
“校园安全稳定是确保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事关学校发展大局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3月12日,在2025年共青城市高校建设暨高校安全保卫联盟第一次联席大会上,参会的共青城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封成说。
为了打破校际之间的壁垒,加强高校与警方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的信息沟通互联,2024年10月17日,经共青城市公安局和各高校管理层的多次磋商、协调,全市11所在办高等院校共同组建了江西省首个高等学校保卫联盟,成立了理事会,制定了联盟章程。此举破除了公安机关被动管理、高校被动应付的校警隔阂,打破了各高校隔墙相望、各自为战的固有校园安全管理模式。
联盟组建后,共青城市公安局紧扣维护高校政治安全的职责主线,与高校密切协作配合,及时研判高校涉政风险,掌握工作主动权。同时,紧扣保障高校治安平稳的职责主线,统筹各高校的安全管理团队、高校志警队伍等力量,组建高校互助应急救援队,做到一校有事、各校相助。
“以前曾发生过因学生之间矛盾引发的校际矛盾,联盟成立后,因信息沟通快捷、处置及时,再也没有发生过。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公安民警的精心指导。”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谢大进说。
3月28日上午,共青城市高等学校安全保卫联盟在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开展了“最小应急单元”培训,全市11支高校应急互助队伍以及高校志警、退役大学生士兵近500人参加。现在,各高校以联盟为桥梁,很好地促进了校地、校警、校校合作,构建了问题联治、工作联动、责任共担、风险共处的一体化预防体系,有助于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高校新格局。
“足不出校”享服务
“同学说服务站可以办理驾驶员自助体检,我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过来看看的,真是太方便了!”近日,体验了青春不夜城服务站之后,一年级大学生赵亿维非常兴奋。
在服务站,驾驶人携带身份证进入“驾驶员体检机”后,只需按照语音提示进行操作,即可完成照片拍摄及各个体检项目。体检完成后,仅需3到5分钟便可获取体检结果。
2024年3月27日,九江市首家高校服务站在共青城市成立。高校服务站结合大学生多元化需求,提供政策推送、岗位推介、权益保障、事项办理等一站式服务。
“高校服务站秉持校地共建、服务师生的宗旨,致力于让服务站成为师生心目中的连心站、贴心站、暖心站。”负责高校服务站具体工作的民警孙群介绍,建立服务站,主要从创新打造智慧服务基地、探索建设学生安全中心、试点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三个方面考虑。
服务站设置自助打印、失物招领、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特色窗口,涵盖33项便民服务,包括户籍、交管、医疗等各类业务,工作模式实现了由“学生四处跑腿”到“部门协同办理”的转变,形成“学生反映—集中转办—限期反馈”的工作闭环,让学生足不出校就能轻松办理户籍、交管、医保等业务。
服务站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由各高校配备经验丰富的专业咨询师,配合民警为学生提供全过程陪伴和全方位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之惑、学业之困、就业之难。“目的就是让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放下心理包袱,了解更多的防范知识,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孙群说。
服务站还经常配合有关部门组织人才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就业创业指导讲座和校园推介活动,做好招聘岗位信息对接服务;拓宽人才工作部门、人社就业创业服务机构与高校之间的服务渠道,努力打通校园到职场“最后一公里”。目前,校园周边“15分钟便民服务圈”逐步形成。
安全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底线。共青城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吴重良表示,下一步,共青城市公安机关会继续准确把握校园安全形势,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强化警校联动、校地联动、校校联动,发挥联席会议议事机制作用,将校园安全与教育事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构建全方位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汇聚校园安全治理最大合力,切实筑牢高校安全屏障。
(编辑:高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