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狼牙山峰峦叠嶂,挺拔秀美,云海波澜。山下溪流潺潺,波光粼粼,道路两侧农家小院遍布;路上车流如梭,游人熙熙攘攘。处处和美如画的背后,离不开当地公安机关民警辅警的辛苦付出。
近年来,河北省易县公安局狼牙山派出所坚持传承和发扬“狼牙山五勇士”的英勇精神,以红色党建为引领,深入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围绕“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聚焦优化旅游环境、社会源头治理、主防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用心用情守护这片“红色热土”,守护人民群众的平安幸福。2023年,狼牙山派出所被河北省公安厅评为全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重温“狼牙山五勇士”事迹。张铭阳 摄
红色党建引领 夯实思想根基
今年“八一”建军节,狼牙山派出所组织全体民警辅警开展“走进英雄狼牙山,体验红色教育,谨记时代使命!”主题活动,追寻红色记忆,深入学习革命精神。
在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广场,面对鲜红的党旗,狼牙山派出所所长付强领誓,派出所全体党员共同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民警辅警通过参观历史实物、珍贵图片及文献资料,重温5位勇士的英雄事迹。在狼牙山文化博物馆,民警辅警观看红色电影《狼牙山五壮士》。“5勇士绝不屈服的精神,激励我在工作中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民警孟文凯说。
近年来,狼牙山派出所坚持抓实“红色党建”引领,夯实党建思想根基,为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和思想保证。在工作中,狼牙山派出所坚持把“五个一”(一次参观、一次宣誓、一首红歌、一部红色电影、一段英雄路)和“四个红”(红色教育、红色宣讲、红色体验、红色服务)作为全所民警辅警的“入所第一课”和日常“必修课”,让全所民警辅警不断接受红色洗礼,筑牢忠诚警魂。
优化旅游环境 全力服务游客
“警察同志,请问上山索道怎么走?”8月20日,一名外地游客向正在巡逻的孟文凯求助,孟文凯赶紧给游客提供正确的前进方向。
旅游高峰期间,狼牙山景区人流、车流激增。对此,狼牙山派出所在景区重要部位布设专门警力保障游客安全,特别是在索道上下站口,安排多名民警辅警疏导游客有序上下。
“我们坚持警力跟着游客走,每天根据人流、车流科学安排警力,在景区不间断巡逻值守、疏导交通、维持秩序,力争为游客提供最优质的平安服务。”付强说。
狼牙山景区附近有农家院70余家、饭店40余家、宾馆民宿49家,为确保游客衣食住行安全,狼牙山派出所组织民警辅警开展常态化安全隐患排查。
每逢小长假,游客一天多达2万人,交通疏导、秩序维护等各项工作压力可想而知。“非常感谢狼牙山派出所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帮助我们维护景区的旅游秩序,保障游客安全。”狼牙山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聚焦源头治理 打造和谐稳定最小单元
8月21日上午,景区附近两家农家院因停车场使用问题发生争执,民警及时赶到进行调解,并联合景区管委会、村委会等单位多方努力,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避免了可能升级的矛盾纠纷。
“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牢固树立‘将矛盾纠纷消弭在源头、化解在基层’的理念,以‘一村一辅警’基层治理体系为抓手,探索建立了‘1+3+N’工作模式。”付强说,“1”是指包村民警,“3”是指职能部门、法律工作者和各村村干部,“N”是指由老党员、老干部等组成的义务调解队伍。
除了推动建立“1+3+N”工作模式外,狼牙山派出所还组建由“包村民警、职能部门、法律工作者、德高望重人员”组成的矛盾化解联盟,推动“律师入所”“民调入所”等,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打破靠民警“单打独斗”的传统调解模式,打造和谐稳定最小单元。
今年以来,包村民警围绕易发的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土地边界纠纷等开展常态化排查,力争“早排查、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赢得主动权。截至目前,累计化解38起矛盾纠纷,成功率100%。
聚焦主防体系建设 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
“大家请注意,此处水深,请看好孩子……”8月21日,狼牙山派出所副所长皮绍伟带领义警队员,沿着风景秀丽的漕河支流巡逻,并不停地用喇叭提示河边玩耍的游客注意安全。
近年来,狼牙山派出所以保障辖区平安为宗旨,积极打造“13+26+N”治安防控体系,即13个驻村警务站、26支义警队和N支群防群治力量,逐步形成“党委政府主导、公安机关推动、社会各界联动”的共建共治新格局。
“目前辖区共有义警130余名,在派出所的指导下开展治安巡逻、纠纷调解、安防宣传等辅助性警务工作。”付强说,随着义警队伍参与社会综合治理,警务工作实现阵地前移,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今年以来,辖区警情同比下降18.2%。
为了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将信息触角尽可能延伸到辖区的每个角落,狼牙山派出所在网上建立41个“警民微信群”,日常通过微信群发布预警信息、收集社情动态、提供咨询服务,向村民宣传防范电信诈骗、防火防盗、交通安全、防溺水等相关知识。
(编辑:陈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