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内外向阳花开,法治柔情浸润民心。
“来话人反映彭州市拘留所对每个被拘留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法律宣传,故来电进行点赞表扬……”今年1月,四川省彭州市拘留所所长杨强突然收到一张成都市12345热线平台转办单,倍感惊讶之余细看来话内容,才发现这是一位被拘留人员离所后专门致电热线的留言。
连续12年被公安部评为“一级拘留所”,连续7年被四川省公安厅评为“安全文明监所”,2023年荣立评集体二等功……一路载誉前行,彭州市拘留所步履不停,统筹推进监管安全、规范执法、禁毒宣教、矛盾化解等各项工作,在高墙内外奏响法治文明拘所建设“三重强音”。
彭州航空动力园区实验中学师生参观禁毒警示教育基地。
关口前移,打造“禁毒教育基地”
在“醒”馆,沉浸式感受VR情景体验、5D虚拟现实影厅,警钟长鸣在心头;在“悟”馆,直观体验“吸毒后的自己、吸毒后人体器官”,算清“吸毒的账”……
走进377平方米的禁毒警示教育基地,在精巧设计的场馆内,记者亲身感受了一场特别的禁毒警示教育。
“市局党委将禁毒教育工作关口前移,在拘留所打造禁毒转化教育主阵地,打造禁毒宣传教育‘特殊学校’,力遏毒品犯罪蔓延。”彭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张鹏告诉记者。
在各类涉毒情景切换中,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般体会毒品之变、毒魔之害。在参观结束后,每一位参观者必须在仪器前大声喊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誓语,才能走出基地巧设的“生死两扇门”区域,走向门外阳光普照的“光明未来”。
“这是一次非常特殊的禁毒之旅。吸毒者血淋淋的案例,让我们直观了解了毒品的危害,警醒我们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远离毒品。”彭州航空动力园区实验中学41位师生参观后,纷纷留下感言。
彭州市拘留所以禁毒教育基地为平台,不断扩展“监管+禁毒”“禁毒+普法”“禁毒+教育”等禁毒宣传辐射范围。自基地建成3年以来,拘留所已与彭州市禁毒办开展日常禁毒教育338次。
不止于此,平日里,彭州市拘留所对被拘留吸毒人员予以重点关注,着力做好吸毒人员警示教育工作,并对吸毒人员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并根据问卷调查、心理辅导等环节,针对个人制定宣教计划,为其提供专业合理建议,增强其回归社会的勇气和信心。
如何实现禁毒宣传与教育转化并行?彭州市拘留所成立以所长牵头、管教民警和禁毒办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禁毒宣传工作小组”,设立禁毒宣传工作办公室,利用宣传栏、视频、广播等各种载体,以禁毒教育大讲堂、心理疏导为抓手,推出系列禁毒教育内容,形成“三位一体”禁毒教育新模式,做好所内所外闭环式的禁毒转化教育工作。目前,已有634名被拘留吸毒人员接受完整禁毒宣传教育课程。
为将禁毒教育转化工作延伸到所外,彭州市拘留所在与社戒社康工作站形成无缝衔接的同时,还引入吸毒人员家属共同参与吸毒人员转化回归工作,如今已面向82位家属,有针对性开展禁毒法律法规、禁毒政策培训、后续评估回访等工作,并邀请彭州市疾控中心医务人员、律师到所开展禁毒、法律法规等专题宣讲和实践活动,齐心协力挽救“迷失的灵魂”。
以人为本,推进“枫桥经验进监所”
“你们还没有成年,千万不要再走错人生之路。”“民警叔叔,我们知道错了,出去后一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这是彭州市拘留所管教民警与两位被拘留人员的一段对话。今年3月,年仅17岁的黄某、肖某因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抓获,并处以行政拘留2日处罚。入所时,两人对所犯错误没有悔改之意,且不服从拘留所的日常管理教育。
绝对不能放任不管!彭州市拘留所制定专人管理方案,及时宣讲政策“攻心”,并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一对一”专题教育。结合“情理法”宣讲,管教民警成功解开黄某、肖某心结,让两人决心“痛改前非”。
新时代“枫桥经验进监所”正在彭州市拘留所落地生根。该所积极建立多元化矛盾化解联动调解工作机制,以引入“法院+部门+社会”力量为支撑,健全“法院+监所”“部门+监所”“社会+监所”的多元协作工作体系,联动专业力量共同攻坚,将拘留所矛盾化解工作进一步融入社会“大调解”体系中,建立社会矛盾化解跟踪回访制度,切实把矛盾化解在监所、把问题解决在监所、把隐患消除在监所。
着眼“入所必排”,彭州市拘留所把矛盾纠纷排查贯穿管理教育的全过程,对新入所人员、行为异常人员及时开展谈心谈话、心理咨询,多途径把脉问诊、多渠道消除纷争。对排查出的矛盾线索,拘留所按照“收集人—岗位负责人—监所领导”的模式流转,做到快速不拖延、内容不扩散,实现矛盾化解的主体全覆盖、途径全汇集、流转全闭环。
截至今年8月底,彭州市拘留所民警辅警已就地化解21起社会矛盾纠纷、38起司法矛盾纠纷。
以人为本,再塑灵魂。彭州市拘留所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不断推进人性化管理。在“身”方面,拘留所定期组织被拘留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在“心”方面,管教民警及时跟进掌握被拘留人员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
今年6月,在校大学生李某因违法行为入所,情绪低落且不服从管理。在管教民警引导下,李某逐渐卸下心理包袱。原来,李某需在规定期限内提交毕业论文,否则不能顺利毕业。
事不宜迟!彭州市拘留所迅速向上级汇报并联系学校及李某家属,多方努力让其顺利提交了毕业论文。完成论文提交后的李某眼含泪水,对管教民警说道:“谢谢警察叔叔,我终于能毕业了,还可以从头再来、重新做人!”
阳光公开,建好“法治文明拘所”
“这次参观令人印象深刻,我们直观了解到被拘留人员权益保障等情况,看到了法治文明监所的崭新形象。”6月18日,17名来自彭州市天彭街道朝阳中路社区的工作人员,来到彭州市拘留所参加社会开放日活动。
彭州市拘留所主动邀请监督员、被拘留人员家属等到所参观。今年以来,拘留所已开展社会开放日活动9次、家属会见55次。
近年来,彭州市拘留所纵深推进“法治文明拘所”创建活动,围绕监所安全、规范执法、智慧监管、管理教育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入推进法治化、规范化建设。
为提升依法管理水平,彭州市拘留所实行所领导24小时值班制度、双人值守监控巡视“二岗合一”制度、主协管民警管理拘室制度等。所领导每日对民警辅警执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利用每日交接班会议对当日执法情况进行通报。
针对“老、中、青”民警辅警业务水平的不同侧重点,彭州市拘留所狠抓执法培训,通过集中学习“淬火”、外出取经“充电”、执法考试“回炉”等形式,先后组织17次专题学习会议,使民警辅警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确保民警辅警在监所日常管理中做到有法可依、执法有据。
被拘留人员特殊性、流动性大,且年龄结构差距较大,文化程度也不同。为了依法保障被拘留人员的合法权益,除定期组织被拘留人员开展法制教育和法制大讲堂之外,彭州市拘留所还创新推出被拘留人员读本、记分卡和管理卡,明确列出相关管理制度和被拘留人员合法权利,实行加分减分奖惩制度,有效促进被拘留人员遵守拘留所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科学化、法治化管理。
(编辑:陈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