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金庸笔下的快意江湖,也是无数现代人心中的“诗和远方”。殊不知,云南大理之美不止于此,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蕴藏着千年苍洱文脉,向世人展示着独特的人文之美。守护好这方水土上的文化瑰宝,大理公安全力以赴,坚持联合巡逻、科技赋能、宣传发动、以打促防“四曲联弹”工作法,奏响守护文物“最强音”。
苍山派出所民警和安保人员在千年古塔前广场巡逻执勤。
随着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持续火爆,游戏画面中的取景地之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迎来前所未有的热度。
10月5日,这座位于苍山东坡山麓、大理古城北郊的名胜古迹人山人海。人潮中,大理白族自治州公安局苍山派出所副所长周元俊及同事正在执勤巡逻。他们走过千寻塔,走过雨铜观音殿,走进望海楼……
崇圣寺,曾有九位大理国国王在此出家修行,为南诏、大理国著名的王家寺院,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标志和象征。此外,大理还有太和城遗址、佛图寺塔、弘圣寺塔、元世祖平云南碑、云南提督府旧址、喜洲白族古建筑群、银梭岛遗址、大理天主教堂等众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理古城、巍山古城、剑川古城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1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1项省级、197项州级、352项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千年苍洱文脉在一座座文化地标中一览无余。
多年来,大理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坚持联合巡逻、科技赋能、宣传发动、以打促防“四曲联弹”工作法,确保文物保护工作落地落实,守牢文物保护的安全底线。
联合巡逻,守牢安全底线
10月4日10时许,身形矫健、装备精良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公安局女子交巡警队队员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建于明洪武十五年的大理古城南门、历经千年沧桑的古城墙,成为古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同一时间,巍山南昭古城内,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公安局南诏派出所的值班民警正在会同文物管理单位开展文物保护巡检工作。“国庆前夕,我们专门组织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安全大检查。”南诏派出所所长侯建勇说。
保护是核心,安全是底线。
大理公安机关建立文物保护巡检制度,派出所民警辅警和保安每日对文物保护重点单位进行巡逻,按照一月一检查、节日期间集中查的方式,常态化对文保单位开展检查工作。此外,他们还联合有关部门检查组重点检查安全保护设施、消防设施、保安配备、视频监控等,形成详细的书面检查记录,及时发现隐患,下达整改责任通知书。同时,大理公安机关还指导文保单位健全内部保卫制度、完善安全防范措施、配套完善装备器材、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并定期对文保单位安保力量进行培训,开展消防、巡查、反恐演习。
为强化日常监管,大理公安机关会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常态化对本地古玩、艺术品市场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严防不法分子以文物古玩市场为幌子,从事非法收购、私藏、倒卖文物犯罪活动。同时,加强对各类文物市场和从业人员的核查,全面核清经营状况、人员情况,建立行业从业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加强日常监管,做到“防微杜渐”。
今年以来,大理公安机关共开展相关安全检查38次,发现隐患16处,下达整改责任通知书16份,开展培训2次,组织演习17次。
科技赋能,织密防控网络
“三塔警务亭巡逻组注意,大雄宝殿出现人员拥堵,请周围警力立即有序疏散人流。”10月6日,记者走进大理白族自治州公安局指挥中心,大屏幕正显示着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的监控画面,各重点文物实时监控影像映入眼帘,实时人流情况一目了然。今年国庆假期,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鸡足山、巍宝山、大理古城等地持续出现客流高峰,指挥中心民警每日开展视频巡控,通过综合研判,及时调整警力部署。
“以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为例,我们围绕重要文物安装了124个视频监控摄像头,在陈列馆附近增加了红外探测仪,统一接入指挥中心,以及各大警务亭和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苍山派出所所长杨用宝说。6名视频员24小时不间断开展视频巡查工作,不仅能够保障文物安全、防止发生偷盗事件,还能有效预警监控火情、水情等突发状况,确保对各类突发事件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为了加强保护,大理白族自治州公安局建立“一保一警”工作制度,将全州641个文保单位一一确定责任民警,有力推进文保单位安全防范正规化建设;在全州重点文物单位建立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实现警力和警务服务的有效前移,为文物保护织出一张巨大的防护网。
宣传发动,提高保护意识
10月4日,大理白族自治州公安局古城派出所副所长王雪松带队巡检大理市博物馆。他们走进文物展厅,在巡查的同时向游客介绍大理的历史和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巡查结束后,王雪松与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详谈,引导他们强化隐患排查,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管理,进一步堵塞安全漏洞,确保文物安全,守护好国家文化根脉。
为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打击文物犯罪、保护文物安全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大理公安机关联合文化旅游部门、宣传部门,依托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常态化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观念和保护文物意识;依托常态化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社区、驻村民警辅警积极宣讲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时间节点,采取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形式,既注重文物保护知识传播,又加强情感培育,使文物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不断深入群众心中。同时,每所学校的公安法治副校长将文物保护引入校园教育,利用实际案例将文化传承融入学校教育体系,推动保护文物成为自觉行为。
近3年来,大理公安机关共开展文物保护专题教育634次,指导开展安全演练45次,发放各类宣传手册6800余份。
以打促防,遏制犯罪发生
2021年8月20日,云龙县公安局接到报警:位于云龙县苗尾傈僳族乡的杨名飏墓地有两匹用石头雕刻的石马被盗。杨名飏系云龙县人,清道光年间任陕西巡抚后官至正二品,在任期间整顿吏治、修撰史志、重建西安灞桥,为家乡云龙兴办教育、修桥筑路。杨名飏墓群修建于清代,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案件发生后,大理公安机关和文物部门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云龙县杨名飏墓群石马被盗案”专案组,抽调精干警力开展案件侦办工作。
因案发地点在野外,案发时间难以准确认定,专案组经过1个多月的缜密侦查,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当年9月17日至26日,专案组民警多次辗转玉溪、昆明、楚雄等地,行程4000多公里,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大力协助下,一举打掉一个跨区域盗窃销赃文物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在审讯中,犯罪嫌疑人交代杨名飏墓群的两匹石马雕刻件已被多次高价转手。专案组民警再次赶回玉溪开展工作,最终将被盗石马雕件成功追回。
近年来,大理公安机关勇于担当,坚持以打开路、以打促防,积极与文物部门共同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打防结合、群防群治”的文物安全工作新格局。
大理白族自治州公安局成立了由州公安局副局长任组长,刑侦支队支队长及治安支队支队长任副组长,警令部、政治部、警保处、治安、刑侦、法制支队、科信处、出入境管理局、走私犯罪侦查局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刑侦支队。各县市公安局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政治站位上再提高、在组织领导上再强化、在工作措施上再加强,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大理公安机关牢固树立依法依规办案意识,严格依法收集、固定、保管、审查、运用证据;加强对执法办案重点环节、执法办案安全、执法办案能力等方面的监督;全面梳理各县(市)文物犯罪底数,紧盯倒卖、销赃关键环节,提高主动发现线索的能力;对发现的线索、案件全面扩案,摸清整个文物犯罪网络和团伙结构,实施全链条打击;同时推动文物部门鉴定专家随案甄别、勘验,确保打深打透、破案追赃同步,实现战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