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鉴宝直播”在网络平台上引起众多观众的关注。在这类直播节目中,粉丝们会拿出千奇百怪的物品请主播鉴定,而主播们光说个真与假远不能满足一些粉丝的猎奇心理。为了满足观众的好奇心,主播通过揭示这些物品背后的故事,以增加直播的吸引力。
记者搜索社交平台发现,不少鉴宝直播间都是以视频的形式进行“连麦”,与主播“连麦”的人展示物品细节,再由主播在线鉴定。
主播的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一件物品的“命运”,“剧情”的跌宕自然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连麦”之外还有不少观众在留言区与主播互动。观众们期待从直播中获得场外的评判权,却忽略了主播鉴定结果的权威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告诉记者,大多数主播以公益鉴宝的名义进行直播,旨在传播文物的历史文化。不过,过度娱乐化会让鉴宝直播的真实底色变了“味道”。
“鉴定是一个科学的过程,这个看法只能是一家之言,最终能否形成共识还需要大家讨论沟通。”刘庆柱强调,如果将鉴定过程变成娱乐大众、愉悦眼球的活动,对于真正的文物来说,就缺乏了必要的礼敬。
刘庆柱表示,鉴宝直播离不开受众的积极参与,头部主播动辄千万级别的粉丝量,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引导,很容易让观众对文物产生负面认知。刘庆柱介绍,可以通过电视、大数据介绍给公众什么是鉴宝,鉴宝需要哪些学科介入以及如何鉴定,传播这些知识是有必要的。
只停留在鉴别层面的直播,观众或许还可以“看热闹”,一旦将所谓“文物”明码标价,再搭配直播间种种“套路”,“看热闹”的观众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已成“局中人”。
今年一月,河南新乡的张女士(化名)向警方报案称,她的母亲在网络直播间买到了假文物,任凭自己再三解释,母亲就是深信不疑。
“直播的前半部分通常是一些剧本,有几个人站在镜头前表演,我母亲就一直在看,直到主播开始有卖货的意图,我就跟她说,这些人都是为了卖货。”张女士透露,直播中展示的一些带有雕花的碗碟,类似仿古制品,还有玉坠等,都是塑料材质,“一眼就看出来是假的。”
张女士粗略计算,母亲大大小小购买的所谓“文物”竟有几百件,总价值40余万元。无奈之下,张女士前往辖区派出所报了警。
经过警方劝导,张女士的母亲终于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诈骗。长垣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孙振宇介绍,根据张女士提供的信息,警方找到了涉事直播间,发现主播正在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直播。
犯罪嫌疑人陆续到案后,警方经过审讯得知,该犯罪团伙内部分工十分明确。团伙中有专人负责编写家长里短、生活琐事的剧本,并通过主播以自身经历讲述给观众,当观众慢慢进入到剧情以后,再以各种理由销售商品,最终达到赚取受害人钱财的目的。
长垣市公安局刑侦大队一中队民警苗赟胜介绍,该团伙自2023年10月至今年2月,不到4个月的时间,涉诈金额已达2000多万元。
苗赟胜表示:“经过侦查发现,受到该工作室诈骗的群体遍布河南、河北、青海、内蒙古、新疆、广西等多个地方,受害人高达几百人。”
目前,该团伙27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诈骗罪被全部抓获归案。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