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公安机关积极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高标准实施浙江公安大数据赋能科技兴警工程,提升浙江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大数据赋能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大模型的开发与应用。为此,浙江省公安厅搭建了一个配备高性能GPU的大模型基础设施平台,并部署了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平台为全省公安机关开展数据赋能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各地大模型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数字警察浙小荷生成的视频画面。
能连接到任意一台计算机终端,能操控“钢铁侠”的房屋和战甲,能照顾主人的饮食起居……电影《钢铁侠》中无所不能的AI管家“贾维斯”为观众描绘了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未来世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这样的AI技术已经开始从科幻电影里跃入现代人类日常生活中。从手机语音助手到自动驾驶汽车,AI技术正在不断突破人类的想象边界。在众多应用中,AI技术开始在公共安全领域进行尝试与探索,也为现代警务建设带来了新的动能和机遇。
杭州公安AI主持人如冶和真人一同主持节目。
近年来,浙江省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公安部的工作部署,积极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高标准实施浙江公安大数据赋能科技兴警工程,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大数据赋能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大模型的开发与应用。浙江省公安厅搭建了一个配备高性能GPU的大模型基础设施平台,并部署了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平台统管全省的服务器资源,并且还集成了优质通用模型337个、各类实战模型200多个。
该平台为全省公安机关开展数据赋能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使各地大模型应用如同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进一步助推警务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亚运期间,浙江公安推出两位数字警察——浙小安、浙小荷。
AI宣传让网友惊叹
去年杭州亚运会期间,一部名为《未来已来,浙江数字警察上线》的宣传片火爆全网,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3000万,话题全网总阅读量1.3亿,网友们在为视频中的科技效果惊叹点赞之余也好奇视频里的“数字警察”到底是个啥。而浙江公安随后“上线”的两位主播——“浙小荷”“浙小安”就很好地解答了网友们的疑问。
这两名主播本质上就是AI虚拟数字人,并且还是数字警察。“发展AI技术制作数字警察是短视频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提升短视频制作效率和表现效果,同时满足多元化的需求。”浙江省公安厅宣传处副处长陈啸介绍,目前,全省公安政务新媒体平台有近500个,粉丝数近1亿人,群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已逐渐向短视频发展,如何更高效地通过短视频进行公安宣传,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们考虑利用当下流行的AI数字人技术,提升浙江公安短视频的生产能力。”陈啸介绍。相比于传统的短视频制作方式,AI数字人技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制作,从而加快项目进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为短视频制作提供全新的素材来源。数字警察不仅可以作为主角出现在短视频中,还可以通过AI数字人技术将多个人物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除了“浙小荷”“浙小安”两名数字警察外,浙江还有许多出色的AI宣传员,为公安宣传工作注入新鲜活力。杭州市公安局临平分局的“临小爱”是群众微信列表里的警察朋友,能发朋友圈,能一对一、一对多地与群众交流,并且同样7×24小时不下线。目前“临小爱”已融入127万临平人的朋友圈,它还能实现精准宣防,实时捕捉群众诉求、自动识别关键词、智能回复互动,已有2000余万人次接受宣传、63万人次回复互动,甚至“临小爱”还通过这一功能救助了一名突发中风、生命危急的独居男子。
智慧警务高效破案
“小西你好,我们的童装被人假冒了,想去公安机关报案,符合哪些标准公安机关才能立案呢?”1秒钟后,数字知产警官“小西”将立案涉及的三个方面及严重情形精准推送给该企业工作人员,为企业提供智能、专业、个性化建议。
杭州市西湖区是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为有效回应企业需求、扩大服务覆盖面,西湖公安会同浙江警察学院共同研发了“AI知产警官小西”。他们通过对侦破假冒注册商标、侵犯著作权等案件的经验做法进行复盘回溯,搭建起训练专题知识库,并让“小西”进行深度学习,从而能灵活应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各类问题,并且能将掌握到的侵权线索第一时间提供给民警,便于民警及时开展打击。
今年4月,通过“AI知产警官小西”的帮助,西湖公安成功打掉了分布在山东、江苏等地的数个涉及侵权犯罪的童装工厂、网上直播店,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1名,查扣各类童装1万余件、商标3万余个,有力打击了相关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
除了知识产权领域,“AI警察”还在不少岗位上持续将“算力”转化成破案攻坚的“战力”。近日,慈溪凌晨发生一起入户盗窃案,接到报案后,慈溪公安快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身份,5个小时便将其抓获,并追回了群众被盗财物。
能如此高效侦破这起案件,要归功于慈溪公安的一位“AI神探”。慈溪公安智慧警务联合实验室通过科学布建前端感知网络,夯实基础支撑能力,梳理、融合、应用警务数据,打造了一个AI数据资源库。它能对海量信息进行高效整合,并通过智能分析引擎,实现对海量视频、图片的大数据智能分析、智能检索、关联分析、多轨碰撞,为民警提供多维数据,实现第一时间感知、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调度,做到全域全链服务警务实战和社会治理。
智能系统有效加强基层治理
“AI警察”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处理数据的强大能力,浙江各地公安机关持续探索如何将AI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提质增效。
平台根据距离、任务属性进行线上智能派单,民警线下“接单”……如此“有趣”且有变革性的警情处理体系,就是乐清市公安局创新推出的“乐巡亲访”AI巡处调度应用。
“过去,指挥中心负责警情处置的指挥调度,特巡警大队负责巡逻力量的指挥调度,容易出现多头指挥的情况。”乐清市公安局改革办副主任陈强称,如今有了AI调度新模式,可以计算最优处置力量、规划最佳出警路线,将任务“秒级”精准推送到民警。截至目前,该局民警处警到达时间平均缩短30%以上。
在温州,另外一位“AI警察”则在基层反诈领域大显神通。
温州市反诈中心“AI警官”可以定制个性化反诈信息,并通过朋友圈、私信等多渠道实时触达;而在接受群众咨询方面,它可以通过“AI智能回复+人工深度解决”的方式,实现全天候、全渠道、全自动AI应答。截至目前,这位反诈AI警官已添加全市易受骗群体2.5万余人,精准推送相关防骗信息10万余次,各类反诈宣传内容访问量累计超50万人次,解答群众反诈咨询达89万次。
在杭州市余杭区,“AI警官”也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余杭区中泰街道打造的“AI警官”通过邀请居民和各管理主体加入微信群进行基层管理。它能精准识别群内居民的诉求,并进行智能回复;同时,它能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简单纠纷由“AI警官”直接在微信群化解,复杂纠纷则充分倾听群众诉求,多方联动,搭建沟通对话平台,推动问题有效解决。自“AI警官”系统上线以来,已有3万余名居民进群入圈,系统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700余起,有效解决了800余个民生问题,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图片由浙江省公安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