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骛,专注于工作,跑步是他唯一的爱好。这是江苏省扬州市公安局江都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孔德年的特点。他说:“我经常在跑步时思考难题、调整心态,久而久之跑步锻炼就成了习惯。”
孔德年怀着一颗“匠心”,在新时代不断奋进、追逐梦想,奋力打造基层平安建设的“智慧大脑”,被誉为奔跑的“数字神探”。今年,孔德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2024年“最美职工”荣誉称号。
与自己赛跑——研发“网上作战平台”
20多年前,信息革命时代浪潮翻涌,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搭上时代快车。2000年8月,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孔德年加入公安队伍,成为江都分局刑警队的一员。
两年后,孔德年被调往刑事情报岗位,负责信息分析研判和网络追逃工作。当时,孔德年所在的岗位只有他一个人,既没有师父带,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压力就是动力。他潜心钻研,不断突破自己,积极探索大数据服务公安实战的有效途径。
实践中,孔德年发现,现有警务工作平台无法满足基层刑侦业务的办案需求。为了搭建适用平台,他查阅大量资料,不断尝试可行方法,经常工作到深夜才回家,节假日也“泡”在单位。“他每天早上8点离家到单位,晚上回来就没准点了,深夜回家是常事,节假日大部分时间也见不着他的人影。”妻子单艳心疼地说,“他这个人没什么爱好,眼中只有工作,唯一的放松方式就是跑步。”
凭着一股敢钻肯干的劲儿,孔德年牵头研发出适用县级公安机关的“网上作战平台”,搭建起多个符合实际的实战应用模型,为侦查破案提供了有力支撑,打通科技信息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在追缉在逃人员工作中,孔德年发现传统侦查追逃做法效率不高,便革新理念,依托专业数据库,自主研发“追逃小助手”,提高工作效率,累计抓获网上在逃人员359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孔德年逐渐成长为扬州市公安信息化应用领军型人才。国内多家大型安防产品生产企业得知后,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有的甚至开出百万年薪,但他不为所动,依然怀揣着对公安事业的忠诚,无怨无悔坚守在刑侦战线上。“这身警服穿习惯了,年薪再高我也舍不得脱,我要一直穿到退休!”他说。
与科技赛跑——成立“数据侦查实战中心”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合成作战、数据侦查,成为公安机关新型警务模式。
2021年,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安战斗力,扬州市公安局江都分局成立数据侦查实战中心。孔德年负责中心工作后,带领民警积极探索基层公安机关合成作战机构建设路径。
没有模板就自己研发。他结合江都治安实际,在中心硬件建设、软件研发、资源汇聚、机制优化和人才培训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探索形成了以“五个一”工作要素、业务流程“七大机制”为核心的合成作战“江都模式”,为基层执法办案,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今年2月14日、16日,江都区大桥镇中闸村和邵伯镇渔业村两户村民家中先后被盗,失窃现金两万元以及金首饰、古钱币等物品。经现场勘查,办案民警认定为同一人所为。
孔德年接到警情通报后,与分局数据侦查实战中心同事一起,运用新研发的某数字模型进行研判分析,明确该区仙女镇38岁的任某林有作案嫌疑。根据孔德年提供的分析结果,办案民警很快将任某林抓获,任某林对盗窃作案行为供认不讳。
“现在破案都很快,经常是嫌疑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民警逮住了。”孔德年说。
江都分局“神速”破案,得益于孔德年和他的团队打造的平安建设“智慧大脑”。
“对全区发生的一半以上接触性案件,我们现在能做到‘上午接报案件、中午明确嫌疑人、下午缉拿归案’。”孔德年介绍。
近年来,孔德年带领民警研判出有价值线索1680余条,明确并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100余名,破获刑事案件1300余起。
工作中,每次民警研判出的对象,孔德年都要逐一审核,确认无误。2017年以来,中心提供给各执法办案单位的信息实现“零差错、零错案”。
为更好服务实战,孔德年在中心开通服务热线,24小时为基层公安执法办案提供数据支撑。
“他每天都要接电话100个以上,最多时有180多个。”扬州市公安局江都分局刑警大队图侦情报中队副中队长张杰说。
在孔德年和中心民警的共同努力下,扬州市公安局江都分局构建了以“前端感知、云上分析、数据导侦”为核心的数据侦查实战体系,在全局形成“用数据研判、用数据侦查、用数据服务”的理念和氛围。通过数据赋能,实现了“快破大案,多破小案”的目标。
与时间赛跑——守护群众生命安全
多年来,孔德年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心头,立足本职,把最先进的公安技术用在服务群众上。遇到老人走失、儿童失踪等求助警情,他都第一时间反应,以最快的速度研判查找走失群众。
2023年农历大年初一,新年钟声敲响后不久,孔德年就接到求助信息称,有一名身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走失。他二话不说组织开展搜寻工作,和同事一道顶着寒冷天气,搜寻了一天,终于在天黑前找到了老人。
看着老人又冷又饿的样子,孔德年十分心疼。老人被其亲属接回家后,孔德年陷入沉思——如何为走失群众提供更及时、更暖心的服务呢?
孔德年决定在中心配备救助包,放上衣服、食品、药品等应急物资,由中心民警处警时随身携带,以便能在第一时间为走失人员提供所需物品。
近年来,孔德年和他的团队共挽救13名群众,帮助找回走失老人和智障患者110名、离家出走未成年人21名、丢失物品69件。
面对一个个荣誉,孔德年没有沉溺其中。“科技兴警的集结号已经吹响,我要和大家一起,全力锻造一批懂数据、会分析、能研判的数据尖兵,让‘工匠精神’在警营开花结果。”孔德年干劲满满。
(编辑:高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