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德宏边境禁毒一线采访的每一天,都充满着感动。这其中,不仅有荡气回肠的生死较量、默默无闻的日夜坚守,更有许多看似不起眼却打动人心的琐碎。
每天采访结束后,都有一种记录这些琐碎的冲动,于是便有了这些采访日记。
5月26日 星期天 两件宝
下午,我们从芒市出发,沿着曲曲折折的320国道在大山间穿行。大概40分钟后,“木康边境检查站”几个大字映入眼帘。
陈禹汀站长跟我们介绍着检查站的日常工作。刚刚还艳阳高照,突然狂风大作,飘起大雾,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
我们连忙躲进检查站的备勤室。备勤室很简朴,有三张床。床上的垫子,用手一摸,潮乎乎的。床上没有被子,倒是有打成卷的睡袋。
见我疑惑,陈站长忙解释道,这里的天气“半年雨水半年霜”,湿度非常大,被褥潮湿,容易生霉。于是,备勤的民警辅警都要自带睡袋,睡完要及时地晒晒或用烘干机烘一烘,“睡袋,可是站里民警辅警每人必备的‘宝贝’。”
在检查站院子的一个角落,我看到了另一个“宝贝”——炭火盆。
木康边境检查站海拔1600多米,冬天气温低、风大。民警们说:“执勤时站个几分钟就冻透了。旁边放个炭火盆,烤一烤能多顶一会儿。”
检查站的荣誉室里,赫赫战功令人应接不暇。该站建站40多年来,先后7次荣立集体一等功,30余人荣立个人一等功,被授予“缉毒先锋站”等荣誉称号。
荣誉的背后,是一代代木康人默默的坚守与奉献。
5月27日 星期一 信
晚上,回到住处,手机里弹出了德宏边境管理支队执法调查队副队长尹胜男(化名)发来的信息,是一封她写给牺牲哥哥尹铭志的信。
“哥,你走的那一天,我还在上高中。我时常想起,小时候你带着我上山砍柴,找猪草,到河里游泳、抓鱼、摸虾,你还记得我们老家背后的那座山坡吗?放学后,你总会带着我和伙伴们漫山遍野地跑、嬉笑打闹,玩累了我们就会躺在大树下休息,听你给我们讲故事,漫山遍野的山花,美极了……可人生,总还是会有些遗憾,对你所有的记忆都定格在1997年8月3日……”
读着读着,我眼眶不禁湿润。我透过这些文字感受着尹胜男内心的痛。但失去至亲的痛,旁人所能感受到的定然不及万分之一。
我想起采访尹胜男时她拿着哥哥照片给我看的样子,笑得很甜,“我刚到部队那会儿,短头发、黑黑的,大家都以为我是小伙子,长得和我哥几乎一模一样。”
对我而言,每次采访英烈的家属,都有很沉重的思想包袱,我怕再去揭开伤疤。但在思想挣扎中,又会想,英烈的事迹不应该沉寂,需要有人来讲。同时,我也在想,对家属而言,追忆亲人会很痛,但不知把压在心里的话倾诉出来会不会轻松一些?
27年过去了,尹胜男在谈起哥哥时依然会忍不住痛哭。但聊着聊着,我从她的悲痛中听到了很多积极向上的表达和对生命的感悟,“做着和哥哥一样的事儿,感到迷茫无助时,就会想起哥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支撑我。”
5月28日 星期二 五湖四海
临近中午,我们从盈江边境管理大队出发前往支那边境派出所采访。路上,派出所所长陈国翔打来电话问:“记者同志是哪里人?”得知我们来自北方后,陈所长说:“得嘞,今天中午主食吃包子。”
来到支那边境派出所的食堂,果然,刚入座,热腾腾的包子就上桌了。陈所长一边吃一边介绍,所里的民警辅警可以说是来自五湖四海,除了本省的,还有甘肃、湖北、内蒙古、湖南、黑龙江、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的。
那么,问题来了,吃饭可谓众口难调啊!陈所长笑着说:“入乡随俗嘛!当然,也有实在嘴馋家乡饭的时候就自己下厨。像我们来自甘肃的那个民警,就学会了做面食,连蒸馒头都会。”
说起面食,我想起前两天在户拉边境派出所时,教导员让食堂阿姨特意给我们煮了饺子。说是饺子,但个头很大,倒像是大包子。为了照顾“北方的胃”,也为了给大家营造家的氛围,所里就组织大家一起包饺子。“就是大家都不太会包,样子有点丑,还不能用水煮,怕一煮就成一锅粥,只能蒸着吃。”教导员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移民管理警察是公安边防部队转隶而来,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背井离乡,扎根边疆。
在支那边境派出所的墙上有一张照片,照片中民警们在茂密的山林中巡逻。照片下面写着:“用青春保家卫国,在那人烟稀少、条件恶劣的环境中坚守自己的使命。”
支那边境派出所的陈所长是黑龙江人,17年前来到离家4000余公里的德宏。“7年没回家了。现在派出所正在重建,事情多,等忙过这阵,回家看看。”
5月29日 星期三 山上的警务室
去往支那边境派出所白岩警务室的路是沙石路,弯弯曲曲,因为下雨,异常难走。上山一次不易,我们去采访时,所里领导特意拜托我们给警务室带了一袋蔬菜。
白岩警务室位于海拔1900米的山上,距派出所近30公里,离边境线仅11公里。在这里执勤的民警辅警一上山就要呆一个月。
我们到白岩警务室采访时,杨海东和战友们刚吃完午饭,还没来得及收拾。桌上两个菜,是他们自己下厨做的。
因为要拍摄采访视频,看杨海东穿着一件警用T恤,我便问道:“能不能换一下警服?”杨海东挠了挠头,有点难为情地说:“警服湿了。”
原来,近来从缅甸走私活体牛到国内的案件频发。杨海东和同事便常到重点地段巡查。昨天,一伙犯罪嫌疑人从缅甸赶着十几头牛入境,他们心存侥幸,大下雨天的应该不会有警察巡逻,没承想,被逮了个正着。
“雨很大,我们走了十几里的山路。他们很狡猾,一路上很多放哨的,我们不敢骑摩托车巡逻,只能徒步走小路。”杨海东说。
等回到警务室,杨海东他们浑身上下没有一块干的地儿。山上湿度大,衣服不容易干,这也就是杨海东没警服可穿的原因。
警务室前面有一个大的蓄水箱,储存的是山上流下来的水。可能因为水质原因,杨海东得过肾结石。“前几年,生活用水就靠这个蓄水箱。现在好多了,我们会从山下带桶装矿泉水上来。”杨海东笑道。
山上的条件苦,但杨海东不觉得苦。他养了一只大型犬做伴,巡逻时会带着一起。他还在警务室前面空地上立了一个靶,空闲时用弹弓练练准头。
5月30日 星期四 英雄树
瑞丽的姐勒边境派出所院子里有一片园子,里面种着小树。派出所民警告诉我们,园子叫“励警园”,树叫“英雄树”。
每棵树上都挂着牌子,走近一看不是树的介绍,而是民警的名字。其中一棵树的主人是孙文豪,牌子上介绍——姐勒边境派出所三级警长,2011年参加工作,2021年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下面是他的座右铭:“奋斗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
看着这片种有“英雄树”的园子,我想起木康边境检查站院子里的一面墙——功勋花墙。墙上,盆景错落有致,盆景前面摆放着红色、蓝色或绿色的牌子,红色的是“入党”、蓝色的是“优秀”、绿色的是“立功”。“这些花是民警们自己挑选的,我们一起养大,这对大家是一种激励吧。是不是还有点浪漫?”木康边境检查站教导员胡文武笑道。
姐勒边境派出所院子里一个亭子,名为“戍边亭”,亭子两边的柱子上写着一副对联:党旗红忠诚无悔守边疆,警徽耀英勇善战护安宁。
采访这些天,听着奋战在边境一线的热血故事,也感受着边疆警察的独有浪漫。
德宏路边有很多三角梅,热烈绽放,花瓣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像一簇簇燃烧的火焰。我不由得把花和一路上采访的人联系到一起,都如此可爱,如此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