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始,满城青绿,山海如画。
七月的厦门,似乎美得更绚烂热烈——抬头仰望,碧空如洗,万里无云;街道两旁,凤凰花开,红云尽染。东坪山上,林木蓊郁,满眼绿意;环岛路边,海水湛蓝,细沙如金……
绿色铺底,厦门的生态答卷,就写在碧海蓝天间。
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30多年来,鹭岛儿女牢记嘱托,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28项生态领域荣誉。
与“生态绿”交相辉映的还有一抹抹“平安蓝”。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挥厦门食药环侦队伍改革优势,探索打造具有厦门特色的现代化“全域生态警务”,全力为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城市保驾护航。
突出“全域化”,生态警务蓝图更加清晰
7月2日9时,地处厦门岛北部的五缘湾游艇码头热闹起来,游客陆续登船。厦门市公安局湖里分局五通派出所社区民警林敏旭和队友几人站在码头通道边上,维护码头秩序的同时,他们还随时关注着海面和岸边情况,遇到不文明、不安全的行为立即进行提醒、劝导。
在几个小时前,林敏旭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辖区的五缘湾湿地公园是厦门最大的湿地生态园区,他和队友除了全力做好码头、景区的安全隐患排查,动态治安巡逻,守护游客安全等工作外,还要及时处置非法捕鸟等行为。“一天早中晚三次的湿地区域‘车巡+步巡’雷打不动,一圈下来10公里,我一天的运动量完全够了。”林敏旭说。
去年,林敏旭在五缘湾游艇码头附近巡防时,发现海岸边隔一段距离漂浮着汽油。他了解到是湾内停靠经营性船舶众多,需要加油提供能源,而船主图省事就在自己的泊位上通过传递散装汽油的方式自行加油,不规范的手法经常导致加油过程中有汽油溢漏。
海面上漂浮的汽油成了林敏旭的心头患,他当天就联系相关部门协商处理此事。在多部门配合下,一个空闲的独立泊位被改造成游艇定点加油站,并有专业人员定时定点值守为船舶加油。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发现汽油溢漏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现象了。看着洁净的海洋,林敏旭有说不出的开心。
一个加速奔跑的身影,是一支队伍全力护航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厦门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是在全省率先组建的专门打击治理食药环等大生态领域违法犯罪的机构,它推动全市6个区成立“昆仑”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下设“昆仑办”实体化运作。市局通过构建“一支专业队伍+六个协调机构”,形成了全局“生态警务”工作的高效统筹协调格局。
除此之外,厦门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制定生态环境领域刑事案件办理权责清单,厘清“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工作职责,探索建立“生态警长”机制,构建起纵向“市-区-所-站”四级联动,横向“海湾-河湖-山林-湿地-园区”五大领域的职责体系。
军营村是厦门海拔最高、最偏僻的村庄,从厦门本岛出发开车大约两个小时才能抵达。同安分局莲花派出所民警林歆在这里担任“生态警长”已经5年,每次巡逻都要经过2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还有很多山路只能步行,但他却乐此不疲。
清理捕兽夹,查看茶园附近有没有野猪,有没有山火隐患,巡逻路上化解矛盾纠纷、组织联勤巡逻……“生态警长”林歆守护的不仅是绿水青山,还有根植在这片绿色青山之间,正在蓬勃发展的高山茶种植等农副业生产。
高先生经营的有机茶园就在林歆负责的山上,大片的高山茶林郁郁葱葱,每年采茶季还吸引大量游客来这里体验采茶、品茶。“有了‘生态警长’的巡逻,消除了很多安全隐患,茶园杂事少了,我们能更专心忙生产经营。”高先生说。
突出“个性化”,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山海健康步道,是厦门新晋的网红打卡点。这条钢铁巨龙全长23公里,从西到东横跨厦门全岛,串联起厦门岛“八山三水”的众多水库、公园、景区,漫步其间既能近距离欣赏群山环抱的葱茏绿意,体验“山海相连、曲径通幽”的奇观,也能远眺绝美的黄金海岸线,享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好。
“又美又飒!”近日,山海健康步道上新增的山海生态女子巡逻队吸引了市民游客的注意。这支由厦门市公安局湖里派出所组建的女子巡逻队,主要任务是周末、节假日等游览高峰期,在仙岳山山海步栈道(湖里段)开展巡逻防控、隐患排查等警务服务。她们和过路的市民游客微笑互动,山海生态女子巡逻队成了步道上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厦门公安立足各区生态资源,以食药侦支队为牵引,以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为支点,打造“河湖型、海湾型、山林型”三型生态警务运行模式,在全市山区林地、重点水域、能源产业基地等区域建设35个生态警务工作站,根据各区生态资源禀赋,不断调整优化职能体系、科学配置警力资源,因地制宜开展“个性化”的生态环境保护。
他们在思明区椰风寨,构建“三防联动、五位一体”立体管防新模式,有力保护白海豚、文昌鱼等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经济发展;在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组建生态警务巡防队,助力高山农副产品等产业经济发展,绘就“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的公安新实践;在集美区坂头水库、海沧区蔡尖尾山天语舟气象台,推进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建设,护航饮用水源安全,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翔安区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升级打造生态卫士,红树林公园生态焕发新的活力……从山到海,从溪流到湖泊,厦门公安构建了从山顶到海洋一体治理的生态警务格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突出“协同化”,生态保护势能更加强劲
走进厦门市公安局同安分局生态警务调度中心,一面大屏幕将辖区所有涉生态区域及警情完整、清晰呈现出来。随着民警在电脑前点击、操作,无论是高山上的植被覆盖情况,还是环东海域的渔船进出往来,皆实时掌握。
2023年8月10日,生态警务调度中心敏锐捕捉线索,打掉辖区内一非法养殖场,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查扣手机20余部,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这背后,生态警务调度中心的数据支撑实现了“全环节、全链条、全要素”目标打击的成效。
近年来,厦门市公安局积极推进实现智能预警,构建数字化调度中心,通过分类施策、多点延伸、广泛摸排、深度研判,提升生态领域犯罪预防预警智能化水平;将重要区域纳入监控范围,实现重要路线、区域、点位智能采集设备全覆盖,构建智能化管控综合作战平台,为海湾生态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他们针对非法捕捞、污染环境、涉野生动物捕猎等问题,通过实行视频实景巡查与岸线、海域动态巡防相结合的勤务模式,提高见警率,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生存空间。今年以来,涉海刑事案件同比下降64%。
打造智慧生态警务是护航“生态绿”的重点,但不是全部,生态环境保护的背后除了“警察蓝”,还需要更多力量的加入。
——探访厦门“城市绿肺”五缘湾。湖里区警检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协作配合办公室在生态警务工作站正式揭牌,“打击监督并重、生态公益并举、检察行政并联、海湾陆岸并治、法治综治并施”的“五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警检协作新模式,筑牢“共治型”生态协作守护圈。
——漫步厦门“城市会客厅”筼筜湖畔。厦门市公安局联动市筼筜湖保护中心、市政白鹭洲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启动环筼筜湖生态警务联盟,打通了治理部门间的沟通、协调、配合的壁垒,推动“生态警务”迈上新台阶。
——共建“海陆一体化生态保护联合工作平台”。厦门市公安局会同市委政法委、市人民检察院、厦门海事等13家单位签署设立生态司法协同保护协议,构建海陆一体化司法生态保护工作平台;与自然资源局、水利局等部门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联盟,固化“林长+河湖长+警长”工作模式;加强与厦门水务原水投资公司、厦大生态与环境学院及抖音、阿里、美亚柏科等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助力生态安全、人才培养、科研实践等工作,构建实践与研究相结合、资源共享共用为特色的海陆一体化生态保护联合工作平台。
从山林到湖海,从城市到港湾,厦门公安不断延伸感知触角、织密生态协同共治的防控网,继续探索全域生态警务的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