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是一个在许多人看来,略带神秘且有距离感的职业。想象中,?他们?在冰冷的仪器与无声的证据间,用精湛的技术和敏锐的洞察力,?剖析着每一具遗体背后的故事。他们以科学之光,?照亮真相之路,?让逝者的灵魂得以安息,?让法律的天平更加公正……
如果用这段话形容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所法医检验科科长赵建,好像抽象的语言不足以描摹这位沉稳内敛、眼里始终闪烁着光芒的年轻人。
当法医已有12个年头,经手的案件数百宗,赵建丝毫没有倦怠,反而越来越热爱这份工作。“每当走在街头,看到人来人往时,就会觉得城市安宁,有自己的一份功劳。”赵建说。
1988年出生的他,有着一份堪称“惊艳”的履历:获得公安部科技奖二等奖1项(个人排名第1),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个人排名第4);被授予首届广东省青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公安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民警等荣誉;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入选全国公安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库。
与法医结缘
别看赵建如今是业内小有名气的法医专家,可在高考录取结果出来前,他都不知道法医究竟是干什么的。
为了进入中山大学医学院学习,高考填报志愿时,赵建将医学院能选的专业都填了个遍,最终被法医系录取。录取结果出来后,他赶忙跑去查询相关资料,才发现法医是一个与尸体打交道的职业。
在旁人看来,各类尸体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是法医最难迈的一道槛。但赵建说,不仅如此,除了面对强烈的感官冲击,法医还要压下心头的不适,仔细寻找蛛丝马迹,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第一次参与凶案现场勘查,师兄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赵建展现了法医这份职业的价值。他不仅查明了死者是如何被杀害的,更通过现场的一系列痕迹,推断出了凶手的身高体重,是如何进入这所房间,又如何与死者发生争斗,杀害对方后,又是如何逃离现场的。
而第一次独立办案,也让赵建明白,法医不仅要替死者说话,也要捍卫生者的权利。
两个年轻人酒后发生了争执,一次推搡后,其中一人竟然倒地不起,20多岁的生命就此凋零,死者家属极为愤慨,要求凶手杀人偿命。
赵建顶住压力,仔细解剖了死者的遗体,发现他的脑中有一段畸形的血管,在情绪激烈,特别是饮酒后,发生了爆裂,这才是他死亡的真正原因。
为死者言,为生者权。赵建说,那是他第一次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
在之后的职业岁月里,他曾为搜寻物证跳进污浊的河水,为明确现场痕迹爬上高压铁塔,为确定死亡人数和案件性质冲进随时可能倒塌的火灾现场。曾有一次,某村民报案称家人失联。次日凌晨,警方在后山山坡发现失联村民遗体,初步怀疑为意外摔跌死亡。赵建通过尸体检验和现场勘查,在颈部和颜面部发现了勒颈导致机械性窒息死亡的证据,而且死者存在被拖拽的痕迹。专案组据此开展侦查,迅速抓获犯罪嫌疑人。技术的支撑,为案件侦破提供了方向和“底气”。
让尸体“说话”的硅藻检验技术
赵建之所以能斩获诸多荣誉,离不开他的科研能力。法医学硅藻检验实验室,以及广东公安第一个虚拟解剖实验室、第一个生化检测实验室的建立,都是赵建和同事们攻坚克难的心血。
广州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所的墙上挂满了来自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的锦旗。赵建和团队研发的硅藻检验技术为国内许多疑难案件的侦破提供了方向和证据,这些锦旗是来自同行的认可。
水中高度腐败尸体的死因鉴定是国际公认的难题,而硅藻检验技术是突破这一难题的钥匙。国内法医硅藻检验技术体系从“0”起步到成果全国应用,凝聚了赵建和团队成员多年的心血和汗水。他十年如一日,面对常人望而却步的高度腐败尸体艰苦探索,完成省部级项目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件,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81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7篇(SCI收录16篇)。
硅藻检验技术可提供准确、高效的溺死诊断。2016年5月,一具男性尸体在外省一处深山水塘中被发现,尸体已成白骨。经过DNA比对,该男子是一名养蜂人,一年前失踪。
失踪的人找到了,可面对一具白骨,如何确定死因呢?
难题被移交到了广州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所法医检验科,赵建利用硅藻检验技术,在尸体的骨髓中成功检验出了硅藻的存在。经比对,这与发现尸体水塘中的硅藻一致,由此确定此人为溺亡。
为什么小小的硅藻可以确定死因?
赵建介绍,硅藻在各种水域中广泛存在,这使得它们经常在溺亡时被死者伴随水流吸入和吞下。因为体积极小,它们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肺部、大脑和骨髓等不同的器官中。
“所以只要能在脏器中发现硅藻,基本就可以确定他是生前入水。”赵建解释,不同水域的硅藻拥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对硅藻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判断这份硅藻来自哪片水域。
依靠对硅藻的研究,赵建陆续解决多项核心技术难题,溺死尸体的硅藻检出率从过去的28%提升至97.4%,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行业标准。第21届国际法庭科学协会将该项技术誉为“法医病理学领域的里程碑”。
一项技术得到广泛认可的证明,不仅在于树立行业标准,更在于是否最大限度地惠及全行业。
围绕硅藻检验技术,公安部要求全国各省市派人学习,赵建便组织培训了全国30个省150余家单位的技术人员;他指导国内70多家单位硅藻检验实验室的设计、建设和技术支撑,显著提升了全国同行对该领域的认知。
为同行提供支撑是硅藻检验技术的重要应用。据统计,赵建所在的团队,年均70%的案件来自外地。多年间,硅藻检验技术先后应用于全国公安机关的3100多宗重大疑难案件。
曾经,在某省一废弃水窖内发现了一具女尸。经查,死者在6年前失踪,至找到时,尸体高度腐败蜡化。赵建应用硅藻检验技术明确了死者的死亡原因。
从警以来,赵建勘查重大、疑难现场400余次,发出检验鉴定报告800余份,为案件的侦破和处置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主持正义、打击犯罪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用赵建的话来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死者的话讲给活着的人听。”
(本文图片由广州市公安局提供)
(编辑:高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