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派出所、新村派出所、小南门派出所,是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的三个派出所,它们的辖区面积共3.41平方公里,横跨两条街道,聚合了11676家企业单位。
从地图上看,三个派出所像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布在昆明市五华区,而昆明市地标性商业片区——昆明南屏街片区,就位于三角形的中心区域。从三个派出所骑车到这里,平均要3分钟。
深夜值班室,民警讲述接处警变迁——
“1+1+1>3”
21时,是南屏街片区核心区——南屏步行街的人流高峰时段。
12月11日21时,记者走进护国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看到智慧大屏上显示着街面的实时情况,大屏下方的桌面上摆着三部无线对讲机,从右到左依次为三所对讲机、警用对讲机和“护小侠”对讲机。
21时至24时,综合指挥室响起了6次“叮咚”声——每声“叮咚”都是一条110新指令。楼下的值班室里,桌子上放着一部对讲机、一台座机和半瓶冰水。漫漫长夜,值班民警邓武刚都靠喝冰水提神,保持应对突发情况的警觉。
邓武刚对记者讲起22年前他入警后第一次接警时的情景:2002年,也是一个深夜,正在值班的邓武刚接到报警电话,称有人在夜市打架,他担心群众受伤,立即背着装备冲了出去,用对讲机联系增援警力,顺利处置了自己的第一次深夜“出更”。
“现在有了智慧接处警平台,更方便群众报警。现在,我们三个所开始一起接警,处警更快了。”邓武刚说。
2023年11月,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聚焦完善“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区域勤指联动警务机制,在位于闹市商圈的护国派出所、新村派出所、小南门派出所共建联勤指挥室,实现信息共享、协同指挥、资源互补,有效提高了见警率、管事率和震慑力、控制力。
“我们三个派出所辖区治安要素相似、基础相近。”邓武刚抽出一张纸,画出了三所辖区简图——护国派出所辖区与小南门派出所辖区隔着正义路,与新村派出所辖区隔着东风西路。三个派出所辖区紧邻、面积相近,辖区内夜市、商场、楼宇等要素相似。
“我们打破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了1+1+1>3的效果,做到快接快处、迅速应对。”邓武刚介绍,通过在护国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设立联勤指挥室,同置三所对讲机、同挂三所接处警平台,遇到突发情况时,能直接指挥调配三所警力,实现周边警力梯次增援、全部警力整体联动,民警最快1分钟就能到场处置。
居民楼起火,居民点赞民警处警及时——
“不一会儿就来了”
文庙直街与正义路平行,是昆明热门夜市之一。这里是护国派出所辖区的远端,从所里过去最快要10分钟,却是小南门派出所辖区的近端。
19时,文庙直街的商铺门口排起了长队。文庙直街往西50米的居民楼里,陈阿姨刚吃过晚饭,打算出门逛逛,一阵冷风吹过,她裹了裹外套。
今年1月,也是这样冷的天。天还没亮,睡梦中的陈阿姨突然被噼里啪啦的声音吵醒,她起床一看,发现对面的居民楼起火了,赶紧拿起手机拨打110报警。“报警以后,我发现民警不一会儿就来了。”她回忆道。
陈阿姨说的“不一会儿”,约1分钟。护国派出所的接警记录显示,1月25日,离5时16分还差10秒,接警平台接到陈阿姨的报警。从小南门派出所民警的执法记录仪记录可以看到,5时17分,民警已到达火场救助居民。
当时,小南门派出所民警正在火场附近的正义路巡逻,接到指令后立即赶到现场处置。
当天的具体细节,陈阿姨已经记不清楚,但清楚地记得:“我下楼的时候看到有警察在维护秩序,不知道是哪个所的,来得很及时。”
12月11日17时29分,记者跟着金鹰购物广场的安保经理李兴林拐过两个路口,走了约3分钟,来到小南门派出所。他找到民警说明来意:“明天我们广场客流会多些,想请你们帮忙维护秩序。”
到小南门派出所的路,李兴林6年里不知道走了多少次,每次广场举办活动,他都会提前跟民警说一声。今年春节期间,金鹰购物广场单日客流峰值达30万人次,民警全天候维护现场秩序,确保活动顺利举行。
“秩序好了,愿意来我们这里的顾客也多了。”李兴林说,平时就能看到民警在广场附近巡逻,有时客流量大了,他们会主动维护秩序。
商场楼宇处,商户感受到安全——
“不关门也不慌”
22时,顺城购物中心打烊,下班的店员、逛完街的游客开始往地铁站走,人流密集。这里与南屏步行街楼宇相邻,是新村派出所的辖区。
离22时还差几分钟,“护小侠”志愿服务队志愿者、顺城购物中心安保人员黄刚就带着“护小侠”对讲机,开始了第二次巡逻。“如果有纠纷,我会先控制场面,再用对讲机喊民警来现场处置。”他说。
黄刚去年刚加入“护小侠”,但已经积累了不少化解纠纷的经验。一次,他在巡逻时发现有游客因插队产生纠纷,但现场人流量大,他一时处置不了,就对着“护小侠”对讲机喊了一声,新村派出所民警马上就赶到了现场,处置后告诉了他化解方法。后来,他经常参加民警组织的矛盾纠纷调解培训,学到了更多方法。
区域勤指联动警务机制建立后,把三个派出所辖区内的治安志愿者整合起来,组建“护小侠”志愿服务队,由三所共同调配,定期开展调解矛盾纠纷业务培训。如今,民警调解纠纷有“护小侠”帮忙,入户调查有“护小侠”带路,法治宣传有“护小侠”搭台。
到了闭店时间,店主张女士关上灯,拉下卷帘门准备回家。看到还有许多东西放在店外,记者提醒她要收好,“不关门也不慌,民警和‘护小侠’会帮我关。”张女士说。
时空交替,分秒为民。记者了解到,自“冬季行动”开展以来,护国派出所、新村派出所、小南门派出所通过区域勤指联动警务机制,快速处置突发情况,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已调解矛盾纠纷148起,为群众找回遗失物品114件,找回走失人员21名,帮群众挽回经济损失74万余元。
记者手记:满意背后的变与不变
(本网记者 徐婷)
时代在变,理念在变,为民初心始终如一。
从最初群众到派出所报警,到有了110报警服务台,再到“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建立,一代代公安民警转变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优化勤务模式,想方设法让110接处警再快一秒、让群众安全感更多一分。
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以新警务理念为先导,推动构建区域勤指联动警务机制,实现快接快处、快查快办,让平安守护更有底气;积极扩大群防群治“朋友圈”,夯实群众工作基础,让社区警务更接地气;全力维护公共秩序,让闹市商圈更聚人气。
公安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居民陈阿姨分不清民警来自哪个派出所,但民警的守护她始终没忘;安保经理李兴林与派出所打了多年交道,民警对他的点滴帮助他都记在心里;店主张女士出于对民警的信任,店铺可以夜不闭户。不同的经历,却让他们产生了同一种印象——满意。
昆明公安用实际行动证明:改革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守护人民幸福和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