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安徽省和县公安局民警在一家玻璃制品企业走访。秦祖泉 摄
3月13日,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走进企业车间,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征求员工意见建议。张金坛 摄
北海“联企民警”积极落实“一企一策”
“零距离”对接需求 实打实解决问题
“太感谢你们了,帮我们企业解决了大难题!”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某民营食品企业负责人激动地对民警说。这家企业因纠纷导致货款迟迟无法收回。北海市公安局海城分局地角派出所“联企民警”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现场办公、多方沟通,最终化解了矛盾。
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之一、“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凭借区位优势吸引了一大批民营企业落户发展。北海市公安局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服务举措,不断完善“一企一警”联系服务工作机制,选派上百名优秀民警担任“联企民警”,按照“一企一策”原则,“零距离”对接需求、实打实解决问题。
为确保“一企一警”联系服务工作机制落地见效,北海公安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联企民警”职责清单,包括每周至少深入一次企业交流沟通,开展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摸排案件线索等为重点的警务工作,协助企业及时发现、消除影响正常经营的不稳定因素,防范各类案事件发生,帮助建立“企业安全档案”。此外,北海公安紧抓公安主责主业,以“一企一警”为依托,加大对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害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等违法犯罪活动线索的收集,严查影响企业发展的案件,做到快侦快破,全力开展追赃、追逃、挽损工作。
近期,海城分局工业园区派出所所长廖军带队走进辖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特点和安全防范知识。“企业园区相对封闭,很多员工对如何应对电诈骗局了解不够,需要民警针对电诈形势,结合身边案例进行防诈培训。”某民营企业负责人陈先生称赞民警的反诈宣传“及时、有效”。
聚焦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北海公安整合出入境、户政等高频业务,运用“一窗通办”推出预约办、延时办、错时办等服务措施,不断拓展场景应用,满足企业多元化需求,实现涉企个性化服务信息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宣传精准解读。
“一企一警”联系服务工作机制的有效运行,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北海市公安局将群防群治等工作作为推动平安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构建警企联动、多元共治的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工作合力。
“企业园区内人员多,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纠纷。”北海市公安局副局长戴宏强介绍,他们将涉企纠纷排查化解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大事来抓,围绕辖区重大设施、重要民生和重点产业项目,在企业设置警务室,及时调解生产经营、劳动争议、工资薪酬等涉企纠纷,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解决好自身合理诉求。
北海公安还强化联巡联防,以企业聚集的工业园区为重点,发挥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积极探索实行“联企民警+网格员+保安员+N”组成的新型治理模式,通过“车巡+步巡+视频巡”,及时发现、上报、制止区域内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巡逻全覆盖、治安无盲区、防控无死角。
(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记者卢从杰,通讯员邱光耀)
温州鹿城小物业撬动大平安
“警会共建”有效服务新居民新员工
春日温州,暖阳倾洒,街巷熙攘。在桥儿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民警小谢、物业经理李姐和几名业委会代表围坐在圆桌前。“最近新春现场招聘会很热闹,节后人员流动大,大家要及时更新登记租住在小区里的居民信息”“咱们可以推荐他们加入乐巡队伍,参与积分巡逻”……这个不足30平方米的议事空间里,生动演绎着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分局“警会共建”机制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作为当地民营经济核心区的鹿城区,密布着近百个社区和百余个行政村,既是新温州人的“第一个家”,也是海量小微企业的“起点”。鹿城分局与物业企业、业委会携手共建,组织民警走进物业办公室,发动物业工作人员戴上“警务助理”袖标,联合业主代表成为协商议事主角,推动三方合力服务保障民营经济从业者。
在温州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的支持下,鹿城分局建立“警会共建”共治警务督导中心,将信息申报、隐患整改等成效纳入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体系,让物业企业深度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过去的这个时候,广场舞的声音很大,影响附近的‘早八打工人’休息,经常有人打电话报警。”去年以来,住在某广场附近的企业员工普遍有了不一样的感受——“现在晚上不吵了。”
这得益于“三方议事堂”。鹿城分局积极推动当地党委、政府建立党建引领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同”共治机制,并以“三方议事堂”为载体,邀请住建等12个部门列席会议,共同为和谐稳定出谋划策。小区停车位不够、噪音扰民……一个个急难愁盼问题在各方围坐一堂的协商中得以解决。
正是看准物业企业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天然优势,鹿城分局聘用86家物业企业、645个小区的1200余名物业工作人员为警务助理,把信息登记、隐患排查等职能“打包”进物业日常服务。在“警会共建”引领下,警务助理成为公安机关的“千里眼”“顺风耳”,将日常管理工作中发现的各类不稳定信息及时上报。
此外,鹿城分局在“温州安居”在线矩阵上创新打造“物业助手”模块并授权给物业警务助理专用,实时共享相应小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数据信息。如今,“温州安居”在线矩阵已在全市推广,并延伸至用工企业、工地等多方主体,实现服务管理“一键查询、一端申报、一网统管”。在承接了省级“浙里新市民”数字化应用试点之后,鹿城分局还联合当地新居民服务中心向新居民推出积分住房、补贴积分等42项积分福利,促进企业用工稳定。通过精准数据支撑与惠民政策双轮驱动,鹿城分局切实优化企业用工生态,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公安动能。
(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记者谢佳,通讯员刘万挺)
张家港锦丰派出所打造在线矛盾纠纷调解平台
“云调解”安商 “云普法”护企
“欢迎来到直播间,今天请大家来看这样一起发生在车间内的纠纷该如何化解?”近日,江苏省张家港市公安局锦丰派出所民警主播黄亚威坐在沙钢警务室开启线上直播。直播间观众大多来自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周边企业。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员工总数超4万名。近年来,企业所在地张家港市冶金工业园(锦丰镇)已建成苏南地区最大的冶金新材料和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成为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去年,锦丰派出所推出“驻企第二书记”机制,由党员民警进驻企业安保部门担任党组织副书记,在深化警企党建共建联建的基础上,利用警方专业知识和社会治理资源,联合对涉企矛盾纠纷开展提前排查、专业化解。
从“护企一个人”到“安商一个站”,公安机关进一步保障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锦丰派出所秉持“党建+互联网”理念,以沙钢警务室为基础,整合了一支集行政、司法、商会、人民调解等力量于一体的联调队伍,依托在线调解平台,在“驻企第二书记”基础上推动各类涉企纠纷高效化解。
不久前,一起设备租赁纠纷调解在线上进行。调解员与当事人通过在线调解平台开展三方视频调解,纠纷双方当事人认真聆听调解员的分析研判。“没想到除了派出所民警,还有这么多专业人士帮我一起解决问题。”正在外地出差的当事人宋先生在视频中说,线上调解不仅省时省力,还能直接在网上申请司法确认,“比打官司划算太多”。
“我们不仅对调解员开展专业培训,还针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主动吸纳行业专家和对口律师加入联调队伍,确保联动调处精准支撑、定分止争专业快捷。”锦丰派出所所长俞喆介绍,今年以来,联调队伍已化解涉企纠纷25起。
除了把矛盾纠纷化解搬到线上,锦丰派出所还将法律知识带入线上直播间,面向企业员工定期开展“云普法”,并为民营企业开通法律诉求服务“直通车”,线上提供法律咨询、以案释法、法律援助指引等全方位服务,为企业进行“病症诊断”,开出“法律处方”,切实帮助企业及时止损控险。
(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记者李路,通讯员潘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