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安徽省宣城市公安局宣州分局举行侵权假冒伪劣商品集中销毁活动,现场销毁假冒知名品牌汽车零部件共1.5万余件。邓明洋 摄
近日,江苏省宝应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生产、销售假冒劣质产品案件,查获假冒某品牌鸡汁调味料1500多箱及各种品牌鸡汁商标标识5000多套,涉案金额26万余元。沈冬兵 摄
3月13日,甘肃省灵台县公安局联合市场监管局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联合检查行动,严防假冒种子、化肥、农药等流入市场。赵江宏 摄
注重源头治理和风险防范
重庆构建诚信放心消费环境
中国警察网讯 记者周捷、通讯员成静报道:去年以来,重庆公安机关以“昆仑2024”等专项行动为牵引,严打食品药品和知识产权领域犯罪,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群众安心消费“撑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护航。2024年,重庆公安共破获涉假案件331起。
重庆公安聚焦节假日等重要节点,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打击整治行动”等专项工作,紧盯食品旺销规律特点,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品,严查重点环节、严打食品安全犯罪。此外,重庆公安还注重源头治理和风险防范,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开展专项整治等方式,深入社区、商圈、企业、校园、村镇进行科普、宣传,向广大消费者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常识,增强消费者法治意识,鼓励老百姓举报身边的涉假线索,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今年1月,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成功破获一起制售假酒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捣毁窝点4处,现场查获假冒品牌假酒成品、半成品914瓶,查扣制假浓香型原液酒约1吨,纸箱、瓶盖、防伪码等假冒商标标识4000余套(个),其他作案工具一批,案值1000余万元。
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重庆公安持续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斩断制假链条、端掉黑窝点、铲除犯罪网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彰显了重庆公安惠企安民的“民生温度”。
在假冒伪劣违法犯罪中,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的除了普通消费者,还有合法经营的广大企业。重庆公安多措并举,一方面严打涉企违法犯罪,另一方面通过多项服务举措,为企业发展强信心增动力。
去年2月,渝中区分局食药环支队接到群众报警称,在某汽车配件销售店购买的一款品牌汽车大灯配件疑似假冒产品。接警后,渝中公安立即进行侦查,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到该店所在区域调查取证,发现该店铺仓库中存放着大量假冒某知名汽车品牌的商品,涉案金额达50余万元。
除了严打违法犯罪,重庆公安机关还设立市、区两级警务联络官,主动上门与企业进行有效沟通,定期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从中发现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线索并依法进行打击。同时,对发现的涉企风险,他们主动进行预警提示,研判提出打击对策和防范建议,积极开展宣传活动。
六枝开展消费者权益日宣传
中国警察网讯 记者缪春云、通讯员卢莉报道:3月14日,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公安局森林公安局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局、烟草专卖局等相关部门开展“共筑满意消费”主题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活动中,森林公安发挥警种专业优势,将防范宣传阵地前移,通过悬挂横幅、摆放普法展板、发放宣传册、现场答疑等方式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同时,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违法犯罪行为,营造打击和防范违法犯罪的良好社会氛围。活动现场共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100余人次,有效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法律意识、健康消费意识。
六枝森林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发力,建立“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长效治理机制,强化监管与协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违法犯罪打击力度,为广大消费者营造更加安全、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
湖北严打制假售假违法犯罪
新建100家省级联合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
近年来,湖北公安机关依法严打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环食药和知识产权领域突出违法犯罪,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凝聚联动共治协作合力、优化侦查办案执法效能为抓手,努力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为推动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2024年,全省公安机关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领域犯罪案件506起,打掉犯罪团伙86个,端掉制假窝点378个。
3月12日,英山九昇茶业有限公司内,英山县公安局民警向记者展示着草拟的茶企“直播带货”提示函,为即将到来的明前茶上市期做准备。
今年1月,英山九昇茶业有限公司被设立为省级联合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民警与工作站成员单位走访调研全县茶企后,联合制定针对性“直播带货”提示函,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3年以来,湖北省公安厅会同省知识产权局、省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新建100家省级联合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加大对知识产权密集企业、园区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力度,全链条维护合法商标品牌的合法权益,引导企业开展合规建设,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如何依托工作站,当好消费环境“护航员”?
湖北各地公安机关组织民警辅警定期入驻工作站,提供知识产权维权举报绿色便捷通道,及时收集并处理假冒伪劣产品信息;定期深入企业开展法治宣传、警示教育和法律咨询服务,引导经营主体增强诚信经营意识,共同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截至目前,全省基层知识产权“融站入所”已实现县域全覆盖。
近年来,宜昌公安机关依法严打涉本地某知名品牌酵母公司侵权违法犯罪,协同各部门常态化开展联合行动、会商研判。线索研判期间,该酵母公司法务部在宜昌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派驻法务人员和打假骨干跟班作业,协助开展涉案产品侵权认定、物证处置等工作,助推案件侦办进度。
这背后,是“跨界”联动共治在发挥作用。
湖北公安机关联合市场监管、卫生健康、检法机关等部门,搭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完善案件双向移送、实时会商、联合执法等机制,建立检验鉴定“绿色通道”,最大限度汇聚打击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等犯罪工作合力,有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各级公安机关还会同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教育等部门紧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场所,常态化开展清查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强监管。
针对环食药和知识产权领域违法犯罪跨区域、链条化、网络化等特点,湖北公安机关以深化“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为主线,打破警种壁垒,充分运用专案专班、提级侦办、挂牌督办、集中会战等方式,推动违法犯罪全链条溯源、全要素打击,切实保障民生安全。
在此基础上,湖北省各级公安机关紧盯基层民警工作需求和难点,围绕环食药侦执法办案工作实际,以“昆仑讲堂”“生态警务论坛”、业务培训班、类案研讨会等形式,全面提升环食药侦民警实战能力和执法规范化水平,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人才支撑。
(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记者李宗吾)
叶城集中销毁假冒伪劣商品
中国警察网讯 记者周涛、通讯员程超报道:3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公安局联合多部门,以消费者权益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助力群众提升消费维权与防范意识,营造安全有序的消费环境。
在农贸市场,民警通过摆放海报、悬挂横幅、发放资料等形式,向过往群众详细讲解消费维权流程,普及各类消费维权知识,并现场传授辨别真假商品的技巧,提高消费者防范意识。宣传活动结束后,叶城县公安局食药环侦大队联合相关部门举行假冒伪劣商品集中销毁行动。此次销毁的假冒伪劣商品涉及食品、烟酒、药品、工业材料等多个种类,总涉案货值28万余元。此次活动让广大群众了解了常见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辨别方法,提高了自我防范意识和参与防范、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积极性,为有效打击环食药和知识产权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