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省兰考县公安局坝头派出所张庄警务室,向值班民警了解农村治安情况,希望他们恪尽职守、热情服务,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护农民群众利益多作贡献。
同年,河南启动“一村(格)一警”工作。11年来,河南省公安机关已建成了覆盖全省各个村庄、城市网格的新型警务模式。而今,以“四丰富两提升”(丰富职能、丰富团队、丰富载体、丰富保障,提升“一村(格)一警”工作整体水平、提升服务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为主线强力推进的“一村(格)一警”工作机制,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河南公安实践”。
3月13日1时30分,河南省新郑市公安局龙湖派出所社区民警马玉璞刚放下手头工作,手机短信提示音又响起来了。之前因噪音纠纷引发矛盾的当事人发来感谢短信:“马警官,谢谢你的努力,现在情况好很多了,我终于能踏实休息了。”
马玉璞的两部手机里有8000余名微信好友,其中九成多是辖区居民和商户。辖区的大事小情,马玉璞都“门儿清”。有事就找马玉璞,已成为华南城附近商户和群众的习惯。
和马玉璞一样,河南1.2万名社区民警、4.1万名社区辅警(含警务助理)沉到全省5.2万余个村(社区)里、奔走在基层社会治理最前沿,用心用情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强职能凝聚合力,打造治理新格局
“真的太感谢了,要不是你们,我们这个家就散了。”3月13日,见到正在村内走访的台前县公安局孙口派出所社区民警裴晓东,村民小张满怀感激地上前打招呼。
“小张兄弟俩都是急性子,因为分配老人留下的耕地,可是没少让‘六所一庭’矛盾纠纷调解团队费脑筋。”裴晓东说。“六所一庭”即在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将派出所、司法所、民政所、自然资源所、劳动保障所、律师事务所以及人民法庭等专业力量协同起来的工作机制。像这样的社区警务团队,在台前县还有451支。这是河南公安机关通过“丰富职能”强化基层治理,化解“小矛盾”,托起“大平安”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河南公安机关完善“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机制,加强与综治、司法、信访等基层单位联动,确保形成合力,抓早抓小,充分发挥“六大员”(治安防范组织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情报信息采集员、法律政策宣传员、警务下沉联络员、便民利民服务员)作用,更好组织发动宣传服务群众。同时,他们持续推动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进街道(乡镇)、社区(村)“班子”,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群防群治作用。全省派出所所长进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比例动态保持在98%以上,社区民警辅警兼任村(社区)副书记或副主任比例达100%。
建团队百花齐放,奏响和谐“交响曲”
“正弘商圈涵盖正弘城、万达坊2个大型商业综合体,从业人员2万余人,日客流量最高达10万人次……”说起辖区情况,郑州市公安局文化路派出所正弘商圈专属警务网格的社区民警孙莉如数家珍。
正弘商圈专属警务网格围绕“十户联防”工作法扎实推进群防群治工作,把商圈内相邻的商家、企业组成一个个安全防范小组,在社区民警指导下配备相应的应急器械,定期进行安全防范技能培训,确保遇到突发情况时能第一时间吹响“平安哨”。
近年来,河南公安机关充分发挥社区民警的牵动作用,根据城乡社区、大型企业、学校、医院、市场、商圈等治安特点,组建各具特色的警务团队。
在城乡社区,以“两委”干部、基层法律工作者、德高望重人士等组成矛盾调解队伍;以综治干部、内保力量、物业保安等组成治安巡防队伍;以网格员、巷道楼栋长、快递员、环卫工人等组成治安信息员队伍;以治安积极分子、骨干商户、民兵连、巡防队员等力量组成应急互助队伍,确保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可以一呼百应、先期到达处置。
截至目前,全省公安机关已形成郑州“绿城群众”、开封“桐花义警”等特色品牌的社区警务团队2.8万余支,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小警务”贴近民心,增强平安“磁吸力”
“开门”找问题,想方设法解决居民关心事烦心事,是新乡市公安局解放路派出所姜南警务室开展“小板凳+议事”活动的初衷。
姜庄小区在建设前期没有合理规划停车位,居民经常因为停车问题争吵。为此,社区民警联合社区干部在小区开展“小板凳+议事”活动,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制定方案,有效解决了小区停车管理不规范问题。
这是河南公安机关通过“丰富载体”,做深做实基层警务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省公安机关持续健全完善以“警法联调”“警调对接”为重点的矛盾化解联动体系;依托“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探索推行“登门入群”“背包住村”“流动警务室”“板凳议事会”“网上警务室”等新形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的获得感更足。
此外,河南省公安厅下发《关于持续深化公安派出所警务室站公安政务服务类业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督促、指导各地公安机关结合群众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安高频政务业务服务,切实让警务室成为群众“一站式”办事的前沿阵地。截至目前,全省警务室均可为群众提供捎办代办、业务咨询、指导线上办理服务,2265个警务室可以直接为群众受理公安政务服务业务,已为群众办理公安政务业务64万笔,为群众提供业务咨询服务35.8万次。
优保障减负增效,增强基层“倾斜度”
“有了这个可视化智能基础平台,我们在指挥室里就可以实时掌握辖区周边环境,真正实现动态高效布警、弹性用警。”潢川县公安局北城派出所所长孙延泉介绍。
近年来,北城派出所不断深化“两队一室”改革,全面推动社区民警辅警专职化,社区警务队警力占比达到全所警力55%。社区民警辅警工作时间常驻警务室,按照“就地着装巡逻、就地接处警”要求,将民警“下社区”变为“驻社区”。
河南省公安厅落实厅党委关于警力前置的工作部署,推动警力下沉派出所、社区警务室3605人、2475人。他们以标准化建设为牵引,守牢派出所警力5人以上底线、保证“两个40%以上”,目前,全省派出所警力占县级公安机关总警力、社区民警占派出所总警力比例分别达43.5%、44.8%。同时,他们健全完善警种部门支援派出所机制,促进打防均衡,表彰奖励向基层倾斜,全面落实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负面清单”制度,减轻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负担。
河南公安机关还持续推进铸忠诚、转理念、强作风、提能力、严纪律、优保障、建新功,把警务室、警务工作站建成公安民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加强能力作风建设的平台阵地,切实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全省公安民警辅警充分发挥“一村(格)一警”源头作用,深入开展“豫筑平安”“夏季行动”“冬季行动”,“一村(格)一警”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持续以村(格)的小平安汇聚巩固全省的大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