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们!不仅帮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还守护了我们的合法权益!”近日,在四川成都海霸王西部食品物流园区的调解室里,商户代表曹某紧握民警和调解室工作人员的手表示感谢。
今年2月24日,一起突如其来的冷冻食用菌运输事故,让商户蒙受严重经济损失。如何赔?赔多少?商户与运输方在赔偿问题上陷入僵局。很快,一场由调解室、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区分局正义路派出所、安靖司法所及园区保安管理部共同参与的调解大会,在园区调解室拉开帷幕。经过多轮调解协商,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这是郫都区综治中心的工作日常,也是成都公安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缩影。近年来,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区分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以赴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整合资源、优化机制、数字赋能,不断提升矛盾纠纷调解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把调解平台建在群众“家门口”。
携手破局,从单打独斗迈向多元共治
不久前,郫筒街道一里阳光小区的噪音扰民问题,在“中心呼叫、部门报到”的联动机制下,公安、生态环境、消防等多部门迅速集结,解决了困扰居民长达7年的难题。
从区级到镇街,再到村社,郫都区三级综治中心联动发力,正有效分流非警务警情。
区级层面,由党委政法委牵头,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多部门携手破局,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2024年,郫都区综治中心共处理矛盾纠纷1200余起,其中非警务警情占比下降至15%,调解成功率达98%。
镇街层面,“三所一庭”联动联调机制让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法庭同频共振,形成“一站式”调解模式。仅2024年上半年,郫都区分局15个派出所驻所人民调解室就成功调解矛盾纠纷600余起。
村社层面,社区民警与村社干部、物业保安等群防群治力量紧密合作,共绘和谐画卷。2024年,郫都区村社层面发现并解决矛盾纠纷隐患800余起,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聚势赋能,从经验调解走向专业解纷
“这房子是我买的,她凭什么要分一半?”“结婚这么多年,我也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凭什么就不能分财产!”今年1月,在郫都区分局红光派出所的调解室里,丈夫李先生和妻子王女士争执不下,一场婚姻家庭纠纷一触即发。
郫都区综治中心介入调解。在民警的组织下,律师首先从法律角度,清晰明了阐述了各方的权益和责任。紧接着,心理咨询师上场安抚情绪,引导双方理性平和沟通。行业专家也适时上场,针对财产评估等专业问题,提供详尽且准确的解读,为双方尽快达成和解扫清障碍。
记者了解到,2024年,郫都区综治中心的专业调解组织和行业调解组织共参与调解矛盾纠纷4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5%,处理非警务警情300余起。其中,涉及婚姻家庭、财产分割等复杂纠纷的调解成功率更是达到98%。
这些可喜数据的背后,离不开智能化信息平台的支持。仅2024年,该平台成功预警并化解潜在矛盾纠纷200余起。依托智能化信息平台,郫都区综治中心实现了基础数据整合、矛盾纠纷全流程掌控、风险防控预警。
跟踪回访,从化解纠纷到根除隐患
“张警官,这是他们第三次因噪音问题来找我了……”近日,郫都区居民王阿姨告诉社区民警。“通过社区民警的及时反馈,我们根据数据分析,发现这个区域的邻里矛盾主要集中在噪音和宠物问题上,后期可以靶向发力、精准化解。”郫都区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指着大屏幕上的数据报告说。
针对这类纠纷,郫都区综治中心构建完善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排查预警、调解处理和跟踪回访等全流程管理。
针对每一起纠纷,郫都区综治中心都会建立矛盾纠纷化解档案,定期对当事人进行回访,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矛盾纠纷不反弹。2024年,郫都区共回访矛盾纠纷当事人1000余人次,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50余个。
如今,郫都公安依托综治中心,对纠纷相关情况进行全面的数据采集和科学分析研判,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实现从“案结事了”到“长治长效”的华丽转身,加速打造矛盾化解的“终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