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津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的广阔天地里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依托综治中心全力推进多元共治模式,让温暖而磅礴的力量如春风化雨般滋润津城的每一个角落,走进千家万户。
曾经,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社区民警常常是单枪匹马开展工作,力量相对单薄。如今,在综治中心的统筹协调下,“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协同治理局面已经形成。工作中,天津公安机关深化警网融合理念,通过110报警服务台、12345热线、窗口接报、信访等渠道受理群众诉求,组织网格员、社区民警、辅警、群防群治力量开展走访排查;同时做实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做深社区警务室、人民调解室、法律服务室“三室联建”,进一步整合调解力量,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创新“三所联动”机制
进一步充实基层调解力量
家住津南区的黄女士和李先生曾是一对夫妻。离婚后,李先生搬离共同住所,但尚有许多个人物品未取走。之后,李先生多次上门讨要均被拒绝,导致两人矛盾不断升级,经常发生激烈争吵,甚至影响到周围邻居的正常生活。
派出所介入后,立即启动“三所联动”机制,联合司法所人民调解员、律师事务所律师组成调解小组,将双方约至调解室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三方各司其职:人民调解员从情理角度出发,引导双方回忆曾经的夫妻情分,劝导双方放下成见,以平和心态解决问题;律师凭借专业法律知识,详细解读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分配及离婚后双方的权利义务;民警则对李先生的上门骚扰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明确指出其行为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涉嫌违法,劝导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情绪逐渐平复,态度有所缓和。最终,在民警、人民调解员和律师的共同见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黄女士对李先生遗留的个人物品给予适当补偿,李先生承诺不再上门骚扰。这场婚姻家庭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据统计,目前天津249个街镇已建立“三所联动”机制,5173个社区已建立“三室联建”机制,并动员64名退休民警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进一步充实基层调解力量。
对长期难以化解的矛盾纠纷,基层单位及时上报街乡镇综治中心。在乡镇(街道)政法委员的统筹领导下,通过“三所联动”机制,由派出所所长(或主管副所长)牵头组织街乡镇相关部门研究化解方案。需要提级化解的矛盾纠纷,则由政法委员通过综治中心大数据平台,逐级上报至区、市两级综治中心,通过分析会商推动纠纷化解。
成立“热线联盟”
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向纵深发展
在社会治理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是关键环节。要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持续强化体系支撑尤为重要。
近年来,在天津市委政法委统筹领导下,市公安局、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司法局等13家单位共同成立天津市“热线联盟”,建立起协同联动、高效处置、便民为民的工作机制,打破了以往各部门相对独立的工作模式,实现了信息共享与工作协同。通过这一机制,各条热线之间紧密配合,群众诉求的处理效率显著提升,有力推动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向纵深发展。
近日,110报警服务台接到12345政务服务热线转递的警情,反映一名男子因感情问题产生心理障碍,情绪激动。110接警员会同12345接线员开展线上疏导劝解,稳定当事人情绪,同时指令属地分局立即出警处置,并联动相关警种协同配合。经过工作,民警成功找到该男子,通过释法说理帮助其打开心结,使其情绪逐渐恢复稳定。
另一个案例发生在凌晨时分。110报警服务台连续接到多起报警,均反映北辰区某小区35号楼停水停电问题。110报警服务台迅速联动12345等相关部门开展处置工作。在当地镇政府、社区、电力、供水等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恢复了正常供电供水,及时解决了居民的生活困难。
据统计,“热线联盟”成立至今,110报警服务台转出热线13万余条,转入热线2700余条,联动解决了2.9万余件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以源头预防为基础,以就地解决为目标,以机制平台为支撑,以法治建设为保障,天津公安机关用心用情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通过构建“预防—化解—治理”全链条法治闭环,在渤海之滨筑起新时代平安建设的法治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