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哧!呼哧!呼哧……”寒冷的空气刺激着鼻腔黏膜,胸腔像被挤压着喘不过气,巡边民警一脚深一脚浅,不小心一脚踏入雪坑,摔倒在半人深的雪里。踉跄着起身后,大家拍掉身上的雪,继续前进。
民警和护边员在海拔超过4200米的边境地区踏雪巡逻。张建鑫 摄
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节,帕米尔高原深处仍是一片白雪皑皑。近日,记者来到新疆喀什,探访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喀什边境管理支队排依克边境派出所,跟随民警在边境线上开展巡逻,深入了解他们守护边境安宁的故事。
瓦罕走廊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连接着中国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被称为鸡鸣四国之地,有多条通外山口要道。排依克边境派出所位于西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之间,紧紧扼守住进出瓦罕走廊的咽喉部位,是全国自然环境最恶劣、边境管理形势最复杂的边境派出所之一。
从1950年成立的“排依克工作站”到如今的排依克边境派出所,75年来,卫国戍边的红色基因在这里绵延不断。排依克的戍边民警扎实推进边疆治理工作,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2500平方公里辖区、197.4公里边境线上,无怨无悔。
高原深处——
一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
绵密的雪粒飘飘洒洒,抬眼望去,分不清白茫茫的是山还是天。唯有巡边民警扛着的红旗,随风摇曳成天地间独一份的鲜艳。
瓦罕走廊平均海拔4500多米,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全年6级以上大风天数超过300天,年平均温度为零下10摄氏度,冬季最低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自然环境极度恶劣。
巡边路上,民警随手抓起地上的积雪解渴。张建鑫 摄
“75年来,这条巡边路留下了太多前辈的脚印。排依克的一代代戍边人同大自然抗争,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戍边故事。”在排依克边境派出所“第三代营区”里,所长彭明有感慨道。
“第三代营区”是派出所的红色教育基地,里面有很多老物件:派出所的第一代运输车、巡逻车,凿冰取水的工具,斑驳掉漆的文件柜,“老掉牙”的电脑、电台等设备……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当时所里没有水、没有电,天寒地冻时只能靠土炉子取暖。那时通往边境的路没有修好,交通工具只有马,一去至少十天半个月。”派出所第五任所长马西来甫·汗巴巴回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排依克边境派出所是艰苦、偏远的代名词,像一座“雪域孤岛”,戍边人艰苦奋斗、无惧牺牲的故事说都说不完——
20世纪70年代,原排依克边防派出所班长杨明背着在巡逻中陷入昏迷的新兵徒步8个多小时返回营地,自己却因严重冻伤失去了三根手指;
20世纪80年代,为了给突发急性高原脑水肿的战友送特效药,原排依克边防派出所军医周宇峰徒步翻越冰达坂,双腿因严重冻伤留下终身残疾;
1987年大雪封山期间,原排依克边防派出所司务长刘大山运粮途中遭遇雪崩。他挖洞保住了最后3袋面粉,背粮回所时,冻僵的脚指甲全部脱落……
直到2016年,这里才通上长明电,2017年接通了互联网。
漫长岁月里的坚守,怎一个“难”字了得?高原反应会让人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头痛气喘、恶心呕吐,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会出现反应迟钝、偏头痛等问题。
但是,戍边民警从未退缩,这是为什么?
排依克边境派出所打造的红色教育基地里,国旗台上镌刻的一句话或许就是答案: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为了祖国,他们甘愿奉献一切。
红色教育基地里斑驳的墙上有一排鲜红的大字:“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老式的白灰墙本经不住高原风雪的侵蚀,唯独这几个大字,经过一代代民警反复描红显得格外醒目,如同瓦罕走廊的忠诚基因代代传承。
血脉传承——
一种拔节生长的精神力量
民警和护边员在雪中巡逻踏查。张建鑫 摄
“太苦了,我从小到大没有吃过这么多的苦。”说起与排依克的“初识”,民警阿不力米提·阿吾提的表情仿佛生吞黄连一般。
2008年,他来到排依克驻勤,被这里的艰苦程度震惊了。十几天的驻勤,他觉得“时间从来没过得这么慢”。
后来,他从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排依克边境派出所。那一刻,他说自己“都要哭了”。
既然这么苦,那是不是很想离开?
答案出乎意料。2014年的时候,他被调到了叶城。2023年,他再一次面临工作调动,组织征求他的个人意见,他说:“我想回排依克。”
为什么要回来?他说,是排依克让他明白了什么是卫国戍边、什么是血脉传承。
对排依克边境派出所的很多民警来说,“传承”二字有着特殊的含义。
瓦罕走廊深处有块特殊的戍边石,上面刻着“一辈子戍边爱祖国、跟党走,一代代子孙定来接班”。这是老一代戍边人卡德尔·阿布都克力木留下的家训。卡德尔·阿布都克力木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人公阿米尔的原型,也是排依克边境派出所副所长肖恭尼·龙吉克的祖父。
“我们一家四代人扎根帕米尔高原75年。我的曾祖父为解放军建哨所,做义务向导;祖父是戍边军人;父亲曾在边防部队服役,退役后义务护边20年。”肖恭尼·龙吉克格外自豪,“戍边这事在我家传承了75年,我很自豪。”
如今,作为家族的第四代戍边人,肖恭尼·龙吉克和哥哥放弃了留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机会,坚守在边境一线。
父辈的血脉里,浸润着名为“忠诚”的红色基因。
所长彭明有的外祖父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在他的影响下,彭明有对戍边有着真挚的情怀。2018年,他主动申请来到高原,来到最艰苦的地方戍边。
“我父亲曾是一名军人,他一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样。”副所长徐青是公认的“硬汉”,曾在警务实战练兵考核中带队荣获总站第一名。“我的儿子将来定会以我为荣,就像我以父亲为荣一样。”他骄傲地说。
民警袁啸是目前所里唯一一名硕士研究生。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到这么偏远的地方工作。“我爷爷参与过中巴友谊公路建设,这里是他奋斗过的地方。”远眺瓦罕走廊,袁啸目光坚定。
在排依克边境派出所,传承的故事数不胜数。每逢新警到来,彭明有都会向他们讲述这些故事。
“老一辈戍边人传承了几十年的接力棒,如今交到我们手上。如果遇到一点困难就选择放弃,那先要问问自己内心能不能过去。”民警丁吉祥说,无论在排依克待多长时间,都要认真做点事情,“等到若干年后,我带着父母家人回排依克时,希望也能看到自己曾经奋斗的痕迹”。
青春无悔——
一群擎旗奋进的警营青年
走进派出所,左手边有一面留言墙。
“保家卫国”“向上生长”“无上光荣”“扎根高原”……每一位来到排依克的民警都会在瓦罕走廊捡一块石头,写上自己的心里话,留在这里。
留言墙最下面的中间位置有两块石头格外引人注目,分别写着“青春”“无悔”。它们属于民警景旭辉和程浴阳,代表着他们的心声——青春无悔。
“你为什么要写下这几个字?”记者问。
“青春有很多种。我想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的边防线。”景旭辉说。“00后”的他是派出所最年轻的民警,来到这里才100多天。高原的紫外线已给他的面庞晕染上了一层黝黑和些许沧桑。
初来排依克时,他觉得“路越走越荒,心越走越凉”。来到排依克后,他发现这是一个团结友爱、无私奉献、昂扬向上的大家庭。
景旭辉第一次巡边时,大家为他组织了一场传承仪式——一名老民警郑重地将手里的钢枪交给他,语重心长地说:“巡边的路要靠你们走下去……”
景旭辉闻言动容,“那一刻,我深深明白了肩上的责任。”
排依克边境派出所的民警平均年龄不到30岁。在大好的青春岁月里与高寒、荒凉和寂寞为伴,是他们每个人对国家和个人前途命运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无悔抉择。
“我跟他们保证过,在排依克,不会让他们的青春浪费。我们要做有意义的事情!”彭明有的话掷地有声。
“做有意义的事情”“不怕苦”“不怕累”,戍边民警是怎样将这些付诸行动的?负责所里医疗和后勤工作的民警胡乃邦最有发言权——
“教导员来这里第一天就让我见识了‘教科书式’高血压,人前硬汉、人后硬撑。”
“高原紫外线照射、雪反光让民警阿塔巴依·尼亚孜胡加的眼睛长了翼状胬肉,但他还是积极主动去巡边。”
……
“真是又生气又心疼。”胡乃邦忍不住掉泪。此时,他身旁的战友都红了眼眶。
“大家来自四面八方,就像‘边塞四海苑’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植物,在雪域高原扎根生长、竞相怒放。”彭明有说。
“边塞四海苑”是派出所的阳光暖房,里面生长着民警从家乡带来并亲手种下的柠檬、芭蕉、三角梅……他们说,虽然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但排依克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风雪磨不灭忠诚,高原压不垮脊梁。75年薪火相传、75年执着坚守,心中的忠诚火种不灭,戍边卫士的红色基因在岁月流淌中传承延续、蓬勃生长,在遥远的祖国边境盛开出一朵朵雪莲花,无畏风霜、向阳生长。
短评:在信仰的高山上镌刻忠诚
万广朋
在帕米尔高原的“褶皱”深处,瓦罕走廊如镶嵌在雪峰间的丝路明珠,见证着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喀什边境管理支队排依克边境派出所民警用生命刻度丈量忠诚的英雄壮举。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忠诚的模样。那是一代代戍边人的无声坚守,是年轻民警们的挺膺担当,是警民一家亲共守边境线的信仰传承。当巡逻车在海拔4500米的冰达坂碾出裂纹,当界碑在霞光中泛起金辉,这群戍边人用75载春秋完成了一场震撼人心的精神攀越——他们仰望高山,最终把自己站成了高山。
排依克边境派出所的忠诚,是卫国戍边的血脉传承。副所长肖恭尼·龙吉克一家四代护边,从曾祖父为解放军建哨所、做义务向导,到祖父卫国戍边,再到父亲退役后义务护边20年,卫国戍边的使命已经融入家族基因。所长彭明有的外祖父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在外祖父的影响下,彭明有主动选择来到最艰苦的地方戍边。在这里,卫国戍边不仅是职责,更是流淌在血液中的信仰。
排依克边境派出所的忠诚,是年轻民警们的前赴后继。排依克边境派出所民警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在青春年华与高寒为伴,是他们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无悔抉择。“青春有很多种,我想把我的青春献给祖国的边防线。”“扎根高原”“无上荣光”……一句句青春誓言,坚定、炽热、赤诚。
排依克边境派出所的忠诚,是警民共守边境线的无悔信仰。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是排依克边境派出所守护瓦罕走廊的“法宝”。在这里,群众义务协助民警守边护边。边境线上“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警民合力筑起了强边固防的“钢铁长城”。
如今,排依克边境派出所打造的红色教育基地吸引了6万余名游客前来感悟卫国戍边精神,排依克边境派出所的故事早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正如一位游客留言:“守护边疆,无上荣光,向边疆勇士致敬。”在这里,每一面飘扬的国旗、每一个戍边的足迹,都是对忠诚最厚重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