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消息,请及时查收!”4月9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呼兰分局公园路派出所社区民警遇政的移动警务终端,收到一条关于商户间因占道经营引发矛盾纠纷的报警信息。了解缘由后,遇政立即前往现场。与此同时,呼兰区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大厅值班民警解瑞明打来电话,提示已联系呼兰区城管局执法大队与和平社区工作人员同步前往。很快,在公安、城管、社区三方高效调解下,这起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妥善化解。
双向派警、重点矛盾纠纷类警情分流推送,提前预估矛盾势头、调动多方力量及时跟进处理,推动警情处置更高效、便民服务更完善——随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弘扬新时代“东莱精神”的不断深入,2023年8月,以公安为主、各行政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哈尔滨市呼兰区综治中心成立并运行。此后,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以该综治中心为试点,部署哈尔滨市公安局、呼兰分局两级公安机关共同发力,持续深入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更优解。
部门联动 构建“解纷共同体”
呼兰区综治中心总面积约600平方米,包括群众接待大厅、指挥调度中心、视频会议室等综合办公区域,还建有心理咨询室、人民调解室、视频监控室等功能类场所,在功能实现、工作运行、作用发挥上更加规范、专业、实用。
据介绍,在呼兰区综治中心建设、运行过程中,哈尔滨市公安局积极联动27个行政职能部门,牵头在中心设立12个综合服务窗口,并选派呼兰分局业务骨干开展定点服务,以满足群众源头调解、诉调对接、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需求。
“我们采取‘综治中心+网格协调指挥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三中心一体化运行模式,以区综治中心为‘大脑’,以网格中心、矛调中心为‘臂膀’,构建出‘一体两翼’融合联动架构,实现一中心统管、一张网统办、一站式调解,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哈尔滨市公安局呼兰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创新思维 畅通调解“快车道”
“一站式调解不仅方便群众,也让工作效率有了质的提升。”谈起综治中心的作用,呼兰分局光明派出所社区民警吕游颇有感触地向记者讲述了两起矛盾纠纷的处理情况。2023年年初,辖区两户居民因维修漏水管道费用产生矛盾纠纷。民警联合社区、物业工作人员共同上门调解,但双方始终互不让步。民警经过连续几日的预约才聚齐了物业维修团队以及律师、法官,为双方判定责任及相关费用承担比例。这起纠纷历经10天调解才得以解决。
今年3月末,呼兰分局原野派出所辖区也发生了类似矛盾纠纷。不同的是,当民警将两位当事人带到呼兰区综治中心后,由公安民警、物业工作人员、律师、法官等组成的专业团队分别从理的角度进行劝解、从法的角度进行解释、从情的角度进行开导,仅用1小时就让双方隔阂消除、满意而归。
呼兰分局推动综治中心与网格协调指挥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同统筹、同建设,协同各乡镇、街道共享基础信息,共建联动社会治理智慧系统,配套开发“网格+矛调”2个子系统,以社区警务室为“前哨”,设立社区解纷站19个;针对辖区乡镇村屯区域较多的实际,建立村(社区)解纷点201个,履行承上启下、协调部门、收集信息、研判预警等职能。
社区民警联合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对照辖区工作重点开展例行巡查,汇总各类矛盾纠纷隐患信息,并集中推送至呼兰区综治中心。中心根据矛盾特点联络相关部门,通过联席会商方式解决“疑难杂症”。
整合资源 “智囊团”多元调处
“虽然墙面有被弄脏的地方,但是您完全不退押金也是不妥当的……”近日,呼兰分局新民派出所副所长吕井天然带着两名女子专程来到呼兰区综治中心,邀请当周轮值的法律专家面对面化解一起租房纠纷。听完专家的权威解答,房东、租客的抵触情绪逐渐被消除,双方在民警的见证下握手言和,避免了矛盾进一步升级。
在市、区各部门全力支撑下,呼兰分局在区综治中心牵头建立了由司法行政人员、法官、检察官、律师、心理专家等构成的多元调解核心团队。团队目前有130余人,全部被纳入多元调处体系,由综治中心调配使用。根据各自专长,团队成员分别担任常驻调解员、法律咨询员、心理疏导员、协调调度员,组成了一个集约型多元解纷“智囊团”,推动简单矛盾一次办结、一般矛盾限时转办、复杂矛盾组团联办,让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更专业、更科学,进一步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截至目前,呼兰区综治中心接收各类矛盾纠纷816起、化解812起,化解率达99.5%,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与咨询服务160余次、提供心理咨询与疏导服务90余次,切实为哈尔滨平安建设工作构筑起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