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青阳派出所组织民警辅警加强对辖区夜市区域治安巡逻和安全宣传。张金坛 摄
太仓市公安局浏河派出所:“智慧指挥+警灯巡护” 护航江尾海头第一镇
6月14日,江苏省太仓市公安局浏河派出所民警在听海路夜巡时与集市摊主交谈,叮嘱安全事项。卢旦 摄
“您好,我是派出所民警,您的车辆车窗没关、车门没锁,请尽快过来检查车内财物,我们正在您车旁值守……”6月14日21时许,江苏省太仓市公安局浏河派出所副所长倪庆庆带队在听海路金域连廊停车场附近巡逻时,发现一辆未关窗锁门的小轿车,立即通过挪车电话联系车主。10分钟后,车主匆匆赶来并连声道谢。
当夜幕降临,素有“江尾海头第一镇”美誉的太仓市浏河镇逐渐热闹起来。听海路上霓虹闪烁,夜宵摊点热气升腾,浓郁的烟火气息中洋溢着生活的欢腾。
从昔日“六国码头”的商贸繁华,到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丽起航,再到如今夜市升腾的市井烟火,这片土地始终承载着文化的交融与生活的温度。在这份热闹背后,浏河派出所创新推出的“夜间警务”模式,以“智慧指挥+警灯巡护”双轮驱动,为“夜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让这份烟火气更安心、更持久。
针对辖区侵财案件特点,浏河派出所构建了“视频巡+无人机巡+步巡+车巡”四位一体巡防体系。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作为智慧大脑,依托全覆盖的监控系统,对古镇老街、听海路夜市等重点区域开展24小时视频巡查。警用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自动巡航,实时回传重点区域画面,其搭载的热成像设备还能精准监测夜间异常火源,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大家有话好好说,别影响了用餐的好心情……”近日,派出所综合指挥室通过无人机巡查发现夜宵摊区有群众聚集,可能有纠纷,立即调度附近警力赶往现场。民警快速将因琐事发生口角的食客分开,仅用10分钟就化解了这个“深夜小插曲”,周边摊位随即恢复正常经营。
为高效处置夜市的消费纠纷、占摊争执、醉酒闹事等各类突发状况,浏河派出所健全“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依托“情指行”一体化应急处突体系,确保警力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在常态化夜间巡逻中,民警既当治安员又做安全员。“消防通道严禁占用!”“厨房油烟管道要定期清理!”他们对沿街商铺开展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隐患问题通过“网格+警格”联动机制跟踪整改。今年以来,该所累计消除夜市安全隐患42处,整改率达100%。
“自从听海路夜市火起来后,派出所的巡逻更密了。看到警灯闪烁,我们做生意心里特别踏实。”一位餐厅老板说。6月以来,浏河镇夜市区域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8%,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记者:杨青春 通讯员:苏进 陈科闻)
桂林市公安局秀峰分局:“微网格+商户联防”织密防控网
6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公安局秀峰分局巡逻大队民警在东西巷开展巡逻。饶承芃 摄
夜幕降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东西巷的红灯笼接连被点亮。这条承载着桂林千年文脉的古巷,自2016年6月开街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近亿人次。面对日均两三万人的客流压力,桂林市公安局秀峰分局创新推出“微网格+商户联防”机制,将2.92万平方米的街区科学划分为5个网格,构建起“一警+两辅+三网格员+N商户”的立体防控网络,让传统韵味与现代治理在这条古巷完美交融。
每天傍晚,当暮色笼罩古巷,东西巷警务室的民警便准时开始巡逻。他们手持智能终端,实时掌握街区动态,随队的网格员逐个扫描巷角的二维码。这套覆盖全巷的智慧防控体系,让每一处角落的安全尽在掌控。
“吴师傅,今天备了几笼桂花糕?生意还好吧?”社区民警唐卓琰熟络地与百年老店的第五代传人打招呼。这看似寻常的问候,背后是300余家商户被有效组织起来,组成的遍布古巷的“安全前哨”。
民警在每个微网格内,推选责任心强、熟悉情况的商户担任联防员,形成立体化群防群治力量。这些商户联防员作为民警的“眼睛”和“耳朵”,发挥着前端感知的关键作用。联防机制的核心枢纽是“守护家”App,商户可通过它即时上报异常情况,实现网格内的安全信息互通。
6月13日21时许,唐卓琰的智能终端弹出一条商户联防员的提醒:“唐警官,隔壁旅行社有游客因退票问题与店家发生争执。”他立即联动市场监管和物业人员,仅用8分钟便抵达现场。凭借丰富的经验,调解工作迅速完成。
“这样的效率源于我们建立的平安档案。”唐卓琰解释道,“‘守护家’App详细记录了每家店铺的基础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让我们对每家店铺的经营特点和潜在风险都了然于胸。”
当日23时20分,上海游客王女士焦急地冲进警务室,称自己装有价值数万元单反相机的背包遗失。民警迅速调取监控追踪,半小时内便将背包物归原主。“谢谢你们,从报警到找回,比点外卖还快!”王女士对民警的快速处置表示感谢。
“这套机制的精妙之处在于治理思路的转变。”秀峰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商户从治安管理的对象,转变为平安共建的‘合伙人’,实现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据统计,今年以来,通过该机制已累计调解矛盾纠纷23起,帮助走失游客12人次,寻回失物90件,游客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如今,东西巷的“夜经济”愈发红火,各类文创店铺、特色餐饮店纷纷入驻,为古巷注入新活力。在这条千年古巷里,警民携手织就的平安网,不仅守护着每一盏灯笼、每一缕甜香,更托起了游客稳稳的幸福,让“夜经济”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记者:吴建林 通讯员:杨柳)
重庆市公安局大渡口区分局:“警群联动”提升群众安全感
华灯初上,重庆大渡口九宫庙商圈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夜市摊前升腾的烟火气与霓虹灯光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城市夜生活画卷。在这片繁华背后,重庆市公安局大渡口区分局的民警们正用创新的“夜警务”模式,为城市“夜经济”保驾护航。
6月14日20时,身着“警群联动”背心的志愿者正在向摊贩和游客发放印有防诈内容的小扇子。巡逻民警或是在人群中宣讲治安法规,或是在摊点间发放反诈餐巾纸,以接地气的方式提升群众防范意识。
“现在秩序好多了,打架闹事的少了,我们做生意也安心。”在商圈经营多年的李老板说。针对夜间人流密集区易发矛盾纠纷的特点,大渡口区分局创新“警群联动”机制,将商圈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由民警牵头,联合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物业等部门组成“1+5+N”联勤小组。
每天19时,联勤小组准时上岗。他们开展联合巡查,排查安全隐患;为商户游客讲解安全知识;及时调解矛盾纠纷,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多部门联动,织就了一张严密的夜市安全网。
“警察同志,有人醉酒闹事!”6月10日晚,新山村派出所接到报警。接警后,民警不到5分钟便赶到现场,及时制止了一起醉酒滋事行为,赢得群众称赞。
入夏以来,大渡口公安机关坚持警力跟着人流走、服务围着需求转,在夜市等重点区域设置执勤点,提供咨询、调解、失物招领等便民服务。依托“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实现了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
据统计,今年以来,大渡口公安累计投入警力5600余人次,开展联合检查32次,整改安全隐患89处;辖区夜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8%,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42%,电诈发案数同比下降63%,治安环境持续向好。
(记者:周捷 通讯员: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