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微风轻拂。在古田会议会址,“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大字在绿树掩映下熠熠生辉。
福建省上杭县公安局古田派出所的女警们身着笔挺警服,骑着警用自行车穿梭在古田会议会址边的道路上。她们身姿矫健,目光专注而敏锐。看到聚集的村民,她们停下车进行反诈宣传;遇到问路的游客,她们耐心指引,还贴心介绍周边景点……女警们骑着警用自行车,宛如灵动音符,在这片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土地上奏响忠诚守护的乐章。
古田派出所成立于1959年,从警用自行车、警用三轮摩托车,再到如今的警用轿车、警用面包车、警用电瓶车……民警们使用过多种交通工具,变的是交通工具的类型,不变的是薪火相传的忠诚与担当。一代代警用车辆伴随着一代代古田民警,持续书写着跨越时空的守望故事。
单骑岁月:二八自行车镌刻忠诚印记
在古田派出所忠诚教育馆里,陈列着派出所的老物件,其中一辆锈迹斑斑的自行车尤其令人注目。这辆凤凰牌二八自行车是古田派出所建所时,上杭县公安局配发的。
古田派出所首任民警邱永康至今记得接车那天的情景:那是1959年12月的一天,自行车刚送到所里,所长张宝彬就兴奋地用红绸子把车梁擦了又擦,“这可是咱们所的‘千里马’,大家要好好珍惜。”当时派出所条件艰苦,仅有两辆自行车,巡逻、出警全靠它,那时山路没硬化,泥土路上还有很多细碎的石子,车轮滚过就会留下歪歪扭扭的车辙。因为使用频率高,再加上南方雨多,不出3个月,自行车的链条生了锈,民警就用煤油除锈,自行车内胎还打了许多补丁。“有次追偷鸡的贼,车胎扎了个窟窿,我扔下自行车,追了二里地才把贼抓住,鞋底都磨穿了。”邱永康说。
1960年,古田土地肥沃,田地里的蔬菜长势喜人,红薯、稻谷也迎来丰收。周边小偷趁着夜色摸进会址周边的田地,掰下玉米、挖出红薯,甚至成捆地割走稻谷。当时派出所警力有限,交通工具匮乏,为了守护村民的劳动成果,民警只能骑着自行车在田间地头巡逻。他们还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周边村民在田间站岗放哨,形成警民联防的守护网。在警民携手努力下,偷盗现象很快得到遏制。那时,派出所民警骑着自行车在田间地头巡逻的身影成为当地村民眼中的平安“警”色。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自行车依旧是古田派出所民警的主要交通工具。“1982年夏季的一天,两户人家因宅基地边界问题争执不下,双方对峙了大半天。”退休民警张文球回忆道,当他知道情况后,跨上这辆自行车就往村里赶。六七里的山路,链条卡了三次,他半推半骑,后背的警服被汗水浸透。
到了现场,双方正吵得面红耳赤,甚至还有人抄起了扁担。张文球顾不上擦汗,把自行车往两家人中间一横,双方及围观村民看见满头大汗的民警,对民警的信任感油然而生。“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张文球耐心做双方思想工作,找来知情人了解情况。傍晚时分,终于厘清了边界争议,张文球带着众人在宅基地边界重新插上木桩。矛盾解决了,两家人争着留张文球吃饭,他笑着摆摆手,跨上吱呀作响的自行车回了派出所。
那些年,民警骑着自行车下村调解纠纷,骑着自行车抓捕犯罪嫌疑人,用自行车载着发烧的村娃去城里求医……民警蹬车出发,穿梭于田间地头、乡间小道。二八自行车是古田派出所民警守护平安的历史见证。
三轮驰骋:摩托颠簸中书写为民情怀
1984年夏天,古田派出所配发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如今已退休的民警陈希安对那段经历记忆犹新,“当时因为我会骑摩托车,所长便派我和另一个同事去福州将摩托车骑回。返程路途遥远、一路颠簸,但一想到所里有了摩托车,可以大幅提高出警速度,心里就满是期待,一路心情欢快,一点也不觉得累。”
将摩托车骑回古田派出所后,所长王德梅把它当成宝贝一样呵护,规定只有紧急情况才能使用,而且用完后必须立即清洗干净。
时间流转到1986年秋天,一天早上,村民老张满头大汗地冲进古田派出所,声音带着哭腔说:“陈警官,我家两头大水牛全没了!牛圈的锁被撬开,牛肯定被偷了!”
耕牛是农户的宝贝疙瘩,既是主要生产工具,又是重要的经济来源。耕牛被盗,陈希安赶紧将此事汇报给所长王德梅。得知情况后,王德梅顾不上吃早饭,和陈希安匆匆赶到老张家牛圈。他们蹲下身子仔细勘查。潮湿的泥土上,清晰的牛蹄印一路延伸,旁边还夹杂着几串深浅不一的胶鞋脚印。顺着痕迹追踪,他们在村口的土路上发现了新鲜的牛粪,这表明耕牛是被人徒步驱赶离开的。
“往西南方向去了!”王德梅指着前方,那是通往邻县的山路。陈希安和所长立刻返回派出所,骑上那辆三轮摩托车追赶。摩托车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颠簸前行,他们一路追踪,每到一个村庄就停下来向村民打听。下午2点多,一位放羊的老汉提供了关键线索:“晌午的时候,看见两个男人赶着两头牛,往邻县那边去了,其中一人穿蓝色的衬衫,后背都被汗水浸透了!”
得知消息,他们顾不上喝口水,加大油门继续追赶。此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落下来,土路很快变得泥泞不堪。三轮摩托车好几次差点打滑翻倒,但他们顾不上危险,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让盗牛贼跑了!
沿着蜿蜒的山路,他们骑着三轮摩托车冒雨前行,刚到邻县,就看到两个晃动的身影和两头缓慢移动的耕牛。他们立即截住了盗牛贼。看到民警,盗牛贼一下子瘫坐在地上。经过连夜讯问,民警不仅追回了被盗的两头水牛,还带破了系列耕牛被盗案。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到90年代初,古田派出所民警办理重大案件或执行紧急任务时,便会骑上三轮摩托车,风驰电掣般穿梭于大街小巷,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那辆三轮摩托车行驶时发出“突突”的轰鸣声,经常引得村里孩童追着跑,三轮摩托车成了孩子们心中“最酷的警车”。
迭代升级:多样化警车守护辖区安宁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警用交通工具不断迭代升级,从2000年开始,桑塔纳汽车逐步替代了三轮摩托车,成为古田派出所民警执行任务时的主要交通工具。这些年来,警车的种类愈发丰富,小轿车、摩托车、面包车、自行车等各司其职,都发挥着独特作用。
古田镇的西山下片区,是全镇最偏远的区域,最远的村子距离镇政府驻地足有30公里,都是崎岖的山路,以往村民办事往往要耗费一整天时间。
为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古田派出所西山下警务室在6个村设立便民服务点,由民警统一收集村民办事需求进行代办。考虑到山路狭窄曲折,民警选择骑摩托车穿梭于山间小道。每天清晨,驻村民警张岩凯便迎着晨曦出发,骑着摩托车往返数十公里,风雨无阻地收集代办材料。这份坚持与付出,为村民省去了大量时间,西山下警务室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三省”警务室——省时、省力、省钱,这是村民对派出所民警最质朴的赞誉。
2023年,女民警林南从警察学院毕业后,成为金湖村的包村民警。金湖村位于群山深处,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孩子。为尽快融入村民生活、摸清村里情况,林南结合村民生活规律,每周3次在傍晚时分开着警用面包车进村。她挨家挨户走访,与村民唠家常,陪空巢老人聊天,每到一处,她都会发放写有自己姓名、电话号码的警民联系卡,“有什么事记得来找我啊!”
林南坚持走访,将村民的情况熟记于心,尽力帮村民解决困难。风里来雨里去,林南和村民们的心贴得越来越近。现在大家遇到任何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小林警官”。
2024年10月17日,金湖村留守儿童健健的爷爷遇到了难题。健健的父母在外打工,健健每天到集镇幼儿园上学,都是爷爷骑摩托车接送。那天下午放学前突然下起暴雨,山路变得泥泞不堪,而爷爷的手又意外扭伤,不能骑摩托车,接健健回家成了难题。焦急之际,爷爷想起了林南,赶忙拨通电话求助。接到电话后,林南毫不犹豫地开着警用面包车,冒雨将健健安全送回家。在林南要离开时,健健紧紧抱住林南,眼神坚定地说:“小林姐姐,谢谢你!我长大以后也要当警察,保护其他小朋友!”
现在,古田派出所已经配备了3辆面包车、2辆摩托车、4辆自行车和1辆电瓶观光车,这些不同类型的警用交通工具,见证着派出所民警无数次的紧急救援、暖心服务,承载着古田派出所民警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万千群众的坚定承诺。
女警骑行:巡逻自行车架起连心之桥
古树参天,草木葱茏。彩眉岭下,灰墙黛瓦的古田会议会址庄重古朴。离会址不远处,一队身着警服、英姿飒爽的女警正骑着警用自行车在景区内穿梭忙碌着。她们就是古田派出所女警巡逻服务队的队员们。
为了牢记初心使命,发挥自行车灵活机动的特点,更加贴近百姓、服务百姓,树立人民警察良好形象,2010年的春天,古田派出所成立了女警巡逻服务队,成立之初,配备了4辆警用自行车,这自行车和建所初期的二八自行车相比,功能进行了升级,安装了警灯、配备了便携装备包。此后,古田派出所女警巡逻服务队的交通工具又增加了电瓶观光车。
在女警巡逻服务队第五任队长杨柳眼里,这些警用自行车是女警巡逻服务队的交通工具,架起了派出所民警和群众的连心桥。
警用自行车小巧轻便,更加贴近群众。女警们骑着警用自行车穿梭在古田镇的村道小巷中开展治安巡逻,入户宣传反诈知识,到学校开展法治宣传。在古田会议会址,女警在巡逻间隙为游客义务讲解古田会议精神。
为了更好地照看辖区独居老人,杨柳琢磨出了“早看窗帘晚看灯”的方法。她带领女警巡逻服务队队员,骑行巡逻时会注意观察独居老人家的窗户,如果10点多窗帘还没拉开或者天黑了一直没亮灯,她们就会上门了解情况。去年10月11日上午,杨柳和女警们沿山路骑行经过一户独居老人家门口,已经10点,这户老人家中的窗帘还没拉开,于是杨柳上前敲门。
“奶奶,我们来看您了。”“听到自行车铃声,我就知道你们来看我了。每次你们来,我都觉得安心又开心。”经过闲聊,得知老人是因为昨晚没睡好才迟起,杨柳和女警这才放心地离开。
去年11月,杨柳调整了岗位,她的徒弟袁如萍接过“接力棒”,成为女警巡逻服务队的负责人,她带领女警巡逻服务队队员,骑着警用自行车奔波在大街小巷,继续守护着辖区的平安。
今年3月11日一大早,袁如萍仔细检查自行车后座的便携装备包,对队员张淑琴叮嘱道:“指纹仪、相机、背景布等设备一定要检查到位,今天要上门为行动不便的吴阿婆办理身份证。”
随着清脆的车铃声,两辆警用自行车穿梭在古旧巷陌。拐过几个弯,袁如萍远远就看见吴阿婆坐在家门口等待。见到女警来了,老人激动地说:“闺女们,我这腿脚不利索,身份证过期好久了,正愁没法去派出所办理呢。”“阿婆别着急,我们这就给您办。”袁如萍和女警们迅速行动起来,一切准备好后,袁如萍耐心指导老人调整姿势,“阿婆,看这里,笑一笑!”随着“咔嚓”一声,一张合格的证件照拍摄完成。临走前,袁如萍将警民联系卡交到老人手中,“阿婆,这上面有我们的电话,以后有困难,随时联系我们!”
返回途中,天空飘起细雨。女警们将雨衣盖在便携装备包上,然后冒雨骑行。她们知道,包里不仅装着设备,更装着群众的信任与期待。这样的上门服务,女警巡逻服务队每月都要开展多次,她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将公安服务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60余载风雨沧桑,60余载岁月峥嵘,古田派出所一代代民警坚守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获得“人民满意派出所”、“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全国“公安楷模”等20余项国家级荣誉和60余项省市级荣誉。
“警车的车轮,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我们为民服务初心的见证。”古田派出所所长童建强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