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号码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跟我一起全民反诈!” 10月23日,安徽省反电诈中心、省公安厅刑警总队一级警长王飞在《全民反诈·科技赋能》公益访谈节目中这样呼吁广大网友。
为了提高全民反诈意识,普及反诈常识,中国警察网联合科大讯飞共同发起了《全民反诈·科技赋能》公益访谈,邀请了常年战斗了反电诈一线的公安民警和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就群众关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打击电信诈骗为什么这么难
“电信诈骗是一种新型的犯罪业态,就是指犯罪分子通过使用电话、短信、网络等工具远程设置骗局对被害人实施诈骗犯罪的这种犯罪活动。”王飞介绍道,“尽管大多数群众对电信诈骗都已经比较熟悉,但还有很多人难以避免上当受骗。”
为什么电信诈骗屡禁不绝?王飞介绍,主要是因为这种新型犯罪现呈现出了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发案数量大。仅2020年,全年全国可能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群众数超过10万人,因为电信网络诈骗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了数百亿元。
第二个特点是空间跨度大。大多数的作案人员和作案群体位居境外,那么给公安机关的侦查打击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第三个特点是犯罪链条比较长。围绕着电信网络诈骗的主体犯罪,延伸出了上游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下游的洗钱犯罪等等一系列完整的犯罪业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犯罪链条。
第四个特点是作案手段翻新快。这种犯罪手段,每个月甚至每一天都会有新的这种诈骗犯罪的套路手段不断延伸出来,让普通群众感到防不胜防。
尽管面对这些难点,但是王飞认为,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我们还是要从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入手。比如首先要做到的是不听不信不转账,莫名的链接不要轻易的点击。因为犯罪分子主要还是利用受害人的一些心理上的弱点,比如说麻痹心理、恐惧心理,还有一些贪小便宜的这种行为,如果我们能够在思想上提高警惕,能够避免自己陷入这样的心理弱点,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但是如果不幸遭遇了电信诈骗,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跟公安机关联系。
打击防范电信诈骗 安徽公安成效明显
王飞介绍道,安徽近年来也一直处于电信网络诈骗持续高发的态势,早在2015年底,就成立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机制,2016年在全省各个地市都建立了反电诈中心,依托反电诈中心开展反诈的各项业务工作,概括起来就是打防管控。
打击,这是公安机关的主责主业。近年来,安徽公安抓获了一大批犯罪分子,惩戒了一大批涉嫌犯罪人员。截至今年9月底,安徽公安已经抓获犯罪嫌疑人18,000多人,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8,000余起,同比都分别增长了100%以上,形成了有效的震慑。
防范,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工作,一是依托于厂商和互联网公司,以及自主研发的业务系统,开展事前的预警拦截,通过技术手段去发现潜在的一次被骗用户,在事前进行劝阻拦截,防止上当受骗。二是广泛的开展宣传防范,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更多的接触和了解电信网络战略犯罪。
管控,一个是对人的管控,防止省内的一些涉案人员出境;二是对卡的管控,包括银行卡和手机卡,这都是电信网络诈骗不可或缺的作案工具,通过源头管控来抓住这两头,从生态上去遏制这种网络诈骗滋生的土壤。
除此之外,反电诈中心还有其他一些业务工作,比如针对已经被骗的群众,最大限度的帮助他们挽回财产损失。王飞介绍道,今年以来,已经冻结涉案银行账户600多个,冻结涉案资金30多亿元,通过认真梳理资金,按照相关的资金权属,已经将其中的2亿多元被骗的损失返还到被害人的手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国家反诈中心APP要下 96110电话要接
在采访过程中,王飞表示,想给广大群众推荐两款反电诈“神器”。一是国家反诈中心APP,通过下载APP可以有效的进行预警提示,在很大程度上使我们避免遭受电信诈骗,同时 APP上面还有很多常见的诈骗犯罪类型。如果耐心的去看一看,平时多去了解一下的话,就可以知道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套路,在思想上建立这一道防护网,防止自己上当受骗。
另一个是96110专号。王飞介绍道,96110专号是从2020年开始,安徽省响应国家号召,在国务院联席会议的要求下,建立的一套运行专号,实际上承载了反电诈中心的各项业务。
比如,通过96110可以对潜在的被害用户进行预警劝阻,当接到96110来电的时候,群众一定要接听,听从公安机关的预警和劝阻,因为接到这个电话的时候,很有可能自己已经是潜在的被害人了。同时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遭遇了疑似电脑的诈骗的骗局,或者是感觉有很多情况下无法判断的话,也可以拨打96110进行咨询。比如一些银行用户手机用户账户被封停或者是阻断,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拨打96110进行咨询,寻求反诈中心的核查和解决。
最后,王飞表示,96110这个平台,安徽反电诈中心还将进一步做大做强,进一步的宣传和推广,使更多的网友,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了解到96110,让96110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