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东北角的原始森林深处,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恩和哈达边境派出所的营房。
恩和哈达边境派出所民警在界碑前重温入党誓词。
建所28年来,一代又一代恩和哈达边境派出所民警接力坚守着恩和哈达镇这段216公里的边境线和5895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离派出所最近的商店在11公里外、距离额尔古纳市区928公里,冬季最低温度零下58摄氏度,全年无霜期仅有81天。
“我们这里是边境交界地带,每天都要组织人员去巡一次边,每次看到‘一切如常、一切正常’的巡边结果,我觉得一切都值得。”民警陈向军说。
头顶边关月,心系万家安。中秋、国庆佳节期间,恩和哈达边境派出所8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民警坚守岗位,坚持每天巡边境线,用忠诚守护着边疆的祥和与安宁。
“大家都穿严实点,边境线上草爬子(蜱虫)多。”9月29日清晨,恩和哈达镇还沉浸在浓浓的水雾中,民警蔡培和4名同事已经换好衣服、戴上防虫网罩,备上自热食品以及铁丝、钳子等物品,踩着露水踏上了巡边路。走出派出所营区没多久,手机便没有了信号。
行走中,扑面而来的草爬子速度快、密度高,隔着防虫网罩也能清楚地听见它们不断撞击的声音。草爬子牢牢地贴附在防虫网罩上和衣服上,抖也抖不掉。对于这种情况,民警早已习以为常,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蚊虫叮咬后留下的深色印记。
民警陈向军不时来到边界防护网前,仔细查看防护网是否有破损。“小洞不补,必成大患。我们每次巡边都会带上钳子、铁丝等,及时修补能当场处理的破损。”陈向军说,每次检查都要认真细致,不留一丝隐患。
下午,经过40多公里的行走,巡边队伍来到界碑旁边。界碑既是边境的分界点,也是祖国主权的象征。民警牟东印擦拭着界碑国徽上的灰尘,让国徽常年保持着明亮的颜色。
巡边结束回到所里,夜幕已悄然降临。陈向军的老家在河北石家庄,而他已经在祖国北疆坚守了8年。他说:“每次巡边看到界碑和界河时,便觉得留在这里有了意义。”望着窗外的满月,陈向军回想起自己在警徽前许下的铮铮誓言和家人对自己的支持,感觉再苦再累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