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杨蕴华(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联勤指挥部一级高级警长)
第一代接警员杨蕴华在接听电话。
1986年1月10日零时,广州市公安局开通110报警服务台,刚毕业不久的我成为广州市110报警服务台最早的一批接警员,也是全国首批110接警员。
当时我们6名接警员三班倒,接处警全部人工操作。接到报警电话后,我们的手要做好记录,耳要听清报警人报警情况,脑要熟记广州市地理环境和各个派出所联系电话,以方便快速地通知相关部门。为了快速匹配离报警点最近的派出所,我和同事跑遍了老城区,把各分局、各派出所的分界处记在笔记本上,牢牢记在脑子里。
1987年12月29日深夜,我接到了番禺县公安局(现为广州市公安局番禺区分局)打来的电话,报告发生一起特大持械抢劫案,嫌疑人极有可能乘坐当晚火车北上,请求110协助附近警力实施抓捕。问清楚嫌疑人相貌特征后,我通过电台快速向沿途各警种发出指令并联系铁路部门。当天23时28分,火车准备开动时,民警及时赶到站台将4名嫌疑人抓获。
一直以来,广州110报警服务台紧贴不同阶段群众报警需求变化、社会治理理念革新和信息科技迭代升级,先后经历五次大的变革:一是1996年,全面使用计算机系统接警处警,改变“一人一电话”的手工操作模式;二是1998年,建立以110报警服务台为龙头,各应急救援单位参与的社会服务联动机制;三是2008年,完成110、119、122的线路并网工作,实现常用警务应急救援服务“三台合一”;四是2012年,实现对全市各行政区域报警电话的统一受理;五是2014年,广州110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立联动协作机制。
经过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广州110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市城市应急服务的“第一窗口”、打击违法犯罪的“第一关口”、维护社会治安的“第一防线”,在打击犯罪、救助危难群众上得到社会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
近年来,广州110积极顺应超大城市社会治安新形势新挑战,聚焦“指挥中枢”和“最强大脑”职能定位,大力实施精准警务战略,升级打造“指挥一张图”,实现警情、警力、勤务、基础信息“一图展示、一键调度”;以移动警务终端为突破,推动指令多方式、多渠道直达警务工作末梢;研发相关系统,秒级预警推送风险警情;开展110“难打入”问题专项治理,实现110、12345“两个平台”话务、数据双向互通,提高110台整体接通率;拓宽警务协作渠道,先后建立与12348、114、12355(法律服务热线、移车服务平台、青少年服务台)、960169(多语种服务热线)、蓝天救援队等平台深度融合协作。
接警坐席前,一根细细的电话线串起了警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守护着万家灯火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