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庐州天高云淡,创新浪潮处处涌动。在安徽省合肥滨湖科学城,科研工作者们潜心钻研,让一项项科技成果“落地成金”。公安机关如何为科技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近日,记者来到合肥滨湖科学城,一路寻找答案。
护字当先,高质量守护科技创新策源地
驱车进入庐阳区三十岗乡,一条崭新大道通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中区。走进建筑群,一栋栋浅灰色建筑大气简约,透着“科技范儿”。这里是在建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一批批重大科技项目正在这里“成长”。
每天早上8点半,民警杨以磊开完早会后,会去园区转一圈。
“2022年10月开始,三十岗警务综合服务中心成立。每天我们都要围绕大科学装置建设区、建成区、国家综合研究院和研究生院以及附近生活区开展至少4次巡逻。园区有不少重要实验设备和在建工地,所里晚上还会安排专门的巡逻警力,这样才放心。”
据杨以磊介绍,警务站共有2名民警和3名辅警,除了日常巡逻外,他们还依托服务中心,将办公地点前置,为园区和附近居民提供安防指导、矛盾化解、证照办理、业务咨询等服务。
“有了什么需求,咱们民警总能第一时间赶到,可没少帮我们解决忧心事、烦心事。”庐阳区三十岗乡党委委员徐红照对民警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
安企惠企,高水平服务新兴产业聚集地
科技成果转化后,后续如何茁壮成长?对此,合肥公安对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全周期跟进、第一时间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合肥市高新区一家科技公司负责人童志祥对此印象深刻:“公安机关多次带领行业专家上门指导培训,帮助我们建立了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制度,让我们更加安心地投入研发和生产。”
今年以来,合肥公安围绕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目标,创新建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一体化工作模式,构建“五位一体”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联合检察院、市场监管、文旅等16个部门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机制,推动重点县区组建联合执法、协同保护机构,在109个公安派出所和143个市场监管机构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双联络员制度。
此外,合肥公安还会同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教学研究机构、企业团体等成立合肥知识产权保护发展联盟,并与长三角重要城市公安机关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区域警务合作协议,不断强化跨区域保护能力,破获多起侵犯“专精特新”企业知识产权案件,高水平保护科技创新产业。
在合肥,汽车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新能源“赛道”尤为突出。为服务企业发展,合肥公安在全市车管所和相关企业园区警务站开设10余个“新能源汽车业务专窗”,方便群众办理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业务。
“新能源汽车要进行多种环境、多种路况的测试,需要申请特别的临时牌照。”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业务受理指导科科长陶余宝介绍,为支持新能源汽车研发,在符合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合肥交警根据试验单位申请的行驶范围,按照规范标准发放实验临牌。
筑巢引凤,高效能涵养近悦远来养人生态
如何让顶尖人才愿意来、留得下?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的“护航者”,合肥公安致力于深化便民服务改革,开展“筑巢引凤”人才服务计划,助力合肥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合肥公安机关会同市人才办,在全市户政、出入境、交管服务大厅新组建26人的人才服务队伍,为全市各类人才提供“绿色通道”和“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并提供电话预约服务。1.3万名持“江淮优才卡”人才和合肥市高层次人才已享受个性化服务。
合肥公安推出“电子居住证”网上办理服务,对新开工企业、项目开展上门服务和预约服务,提供居住证集中办理,目前已为企业员工办理电子居住证12.7万张。同时,他们推行人才落户“随意迁”,放宽企业集体户设立门槛。今年以来,5800余名企业员工和家属顺利在合肥落户。
“公安机关的服务很周到、很细致。期待在合肥的新生活!”10月20日,刚刚博士毕业的王先生落户合肥。他表示,很喜欢合肥的创新氛围和人文气息,希望能够在这里闯出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