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街长巷、水路纵横,老人们围坐煮茶叙事,年轻人随乌篷船摇曳,一幅政通人和的画卷铺展眼前。而在风景外,浙江省绍兴市各类案件数、矛盾隐患化解数、道路交通事故数等各项指标大幅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上升。
这背后是绍兴市公安局多年来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强化实战导向、基层导向的结果。全市公安机关积极构建新型社区警务团队,推出“六小一大”任务职责,切实将基层治理工作事后治理转变为事先预防,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
预防警务,打造平安创稳新名片
“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我们立足‘派出所主防’定位,规范社区民警管控小要素、化解小风险、看牢小场所、甘当小蜜蜂、勤喊小喇叭、勤用大脚板等‘六小一大’职责任务,推动提升社区警务工作质效。”绍兴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
绍兴公安做实“1+2+N”社区警务团队,推动全市2014个警务站(室)与村社治理中心合署办公,791名社区民警全面兼任村社副书记或主任助理,警民双向熟悉率达82.6%,矛盾风险化解率提升至99.3%。
在建强社区警务团队的基础上,绍兴公安出台社区警务标准化等6个文件,制定社区警务团队周月季年工作行事历,建立月度专训、季度轮训培训机制。同时,落实社区、农村等“五必进”,特殊人群、困难群众“五必访”制度,明确社区民警每周参与村社例会,每月与重点行业安全负责人等见面,每季向辖区居民作一次治安情况报告制度,实现社区民警下沉社区时间达82.3%,切实筑牢平安防线。
群防群治,绘就固本强基新“枫”景
“明天我们去上岛村走访采集新住户信息。”日前,嵊州市公安局三江派出所基层基础副所长王晶在网格微信群里发了一则信息,立刻得到群内楼门栋长、物业公司人员的响应。如今,与群众一同开展走访排查是社区民警的常规动作。
当前,基础要素分布呈小而散、多而杂等特点,单靠社区民警一己之力,很难做到底数清、动态清。为此,绍兴公安在全市61个二类以上派出所增设专职巡防队,推动村社、各规上企业建立4429支社企巡防队伍,通过面上巡防、要素检查,协助社区警务团队管好基础要素。为做强群防群治力量,绍兴公安还整合村干部、网格员等力量,激活“红枫义警”“紫薇义警”“石城骑士”“虞城物联会”等188支3.8万余人的义警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数据赋能,加装基础管控新引擎
“叮,您有新的任务待处理!”10月10日,越城区分局产业园区派出所民警王志刚收到一条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的指令,一同下发的还有检查“标准件”。
为实现支撑保障一体化,绍兴公安创新开发社区警务标准化工作平台,将基础工作数据全量汇聚,实现各警种、社区民警同一平台值守。同时,平台设置了常规、智能、指令、预警信息四类任务,制定56个基础管控系列标准件,明确每类任务检查内容、法律依据等8项内容,制定民警工作标准。“我们将数智赋能嵌入基础工作,让民警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绍兴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各项基层基础工作实现了提质增效。绍兴公安推出枫桥式协同治理平台,协同处置非警务警情5.1万余起;研发反诈技术反制模型,依托全民小程序,提醒劝阻潜在受害人250余万人次;深入开展“治安单元”建设,建成智安小区2051个,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