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的移动、灵活的探头,远程监控、语音对讲、自主避障……“看,现在向我们走来的就是警用巡逻机器人。”12月8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领秀城社区的广场上,济南市公安局市中分局十六里河派出所社区民警陈兴珍向记者介绍。
领秀城社区人口有10万。3年前,这个“身高”一米五的警用巡逻机器人上了岗,全天候开展安保巡逻,为群众解答户政、车驾管等常见业务问题,现在日均咨询量300余次。
平安建设,科技是重要推动力;社会治理,智能化可开新局。近年来,济南市公安局把科技创新工作置于公安工作发展的大局中谋划推进,破解制约公安科技发展的关键性、体制性和机制性难题,深化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积聚新动能、新优势,推动了公安工作提档升级。
联合创新夯实根基,一体统筹开新局
“远隔千里,没想到不用回老家,仅用3天就完成了户口迁移。”在广东深圳工作的杨先生发出这样的感叹。11月下旬,因工作需要急需落户深圳,杨先生试着通过政务服务平台“不见面审批”专区,提交了户口迁移申请。不到半小时,历下分局千佛山派出所户籍民警便与他取得联系,指导他通过平台补充信息,仅用3天就办结了户口迁移业务。
目前,济南已实现了12类69项高频户籍业务“不见面办理”,今年以来为群众提供“不见面”服务6.33万人次。
济南市公安局在科技兴警过程中,按照省市集约共建思路,与山东省公安厅共同推动大数据实战中心专班化运作、实体化运行,梳理支撑实战清单,形成组合式赋能应用体系。依托院校、科技企业优势,先后与高校、科研单位以及国家头部科技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成立“泉警实验室”,打造“产学研服用”一体化融合创新基地。与济南市科技局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协同推进科技兴警机制,联合开展科技兴警“四大行动”,科技创新示范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强链补链突破卡点,精尖手段赋实战
“某广场有人持利器滋事。”9月初的一天上午,济南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突发警情。
“按照重大突发敏感案事件处置预案要求执行!附近巡逻车和‘四级巡防’快反力量到场先期处置。”值班科长韩林立刻通过智慧指挥平台进行实时指挥。仅30分钟,指挥中心与现场民警就完成了一体联动、合成作战,成功制伏嫌疑人。
“日均6000余次,每一起警情都是一次考验。有了智慧指挥平台作为支撑,我们就能与时间赛跑,实现零差错、零隐患、零遗憾。”韩林说。
济南市公安局全方位强化“卡脖子”技术攻关,赋能实战应用。建设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面向全警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整体性能提升10倍;整合全市视频资源,布建结构化相机和车辆卡口;研发“链上天眼”打击虚拟币追踪系统,支撑侦破开设网络赌场案、电信网络诈骗案各一起;打造“泉警小智”智能系统,赋能业务应用、数据分析、线索预警等场景;研发面向虚假图片视频等内容的一键溯源功能,侦破利用“AI换脸”实施犯罪案件2起。
引育并举造就人才,科技兴警强动能
“我们将全天划分为11个信号灯控制时段,其中早晚2个高峰时段、2个早晚次高峰时段、3个平峰时段、3个过渡时段和1个夜间时段,对每个时段进行信号配时优化。”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科学研究所交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赵景春,20多年来专注于信号灯精细化配时,拥有国家发明专利4项,荣获山东省科技奖2次。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济南市公安局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推行分类招警制度,重点增加技术专业名额,确保足额满员招录,构建起人才迭代、梯队培养的长效机制。同时,大力推行“线上+线下”“一人一规划”等人才培养模式,选拔优秀技术人员赴高校深造,并举办网络技术等各类培训班,今年以来,开展警务技战术比武竞赛17场次,数智警务沙龙论坛、泉警课堂293场次,参训民警8600余人次。大力实施“科技兴警521人才计划”,常态开展建模大赛、视频图像比武竞赛,成立“泉警学院”,培养齐鲁英才拔尖型、标兵型人才79人,打造科技创新团队50个,组建公安科技信息化专家智库2个,10项科技成果获公安部、山东公安科学技术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