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社区的居民遇到一件烦心事。原来,社区里有一位好心人廖大爷,在自家屋里收养了10多只流浪猫,猫叫声和异味,让周围的邻居很是烦心。无奈之下,大家找到了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大坪派出所社区民警席江丰。席江丰得知此事后,多次与老人沟通谈心,最终成功让老人答应只留下两三只小猫,其他的都赠予了他人。
一起看似很小的邻里矛盾,其实就是基层社会治理中经常遇到的难题。而当了12年社区民警的席江丰,对社区治理有一套他自己的诀窍。
化矛盾解纠纷,‘坪’安义警大力量
现在,家住袁家岗社区的居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支戴着红袖标,身着制服的队伍走街串巷,他们就是席江丰组织起来的“‘坪’安义警”。
如何才能增强社区治安防控能力,一直是作为社区民警的席江丰思考的问题。
在“两队一室”警务改革中,渝中区公安分局在袁家岗社区设立了社区警务室,席江丰每天的工作从“下社区”变成了“在社区”。
席江丰发现,想要做好社区工作,单凭他一个人的力量还远远不够。2023年,席江丰主动联系了辖区企业和小区物业,建立起一支由企业和物业保安、社区工作人员、热心群众等组成的“‘坪’安义警”。
“成立这支‘义警’队伍,是为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和平安建设中来,从而增强社区群防群治能力。将队伍主要作为机动力量,参与到突发事件处置、矛盾纠纷化解等事情中。” 席江丰说到。
家住新东福小区的居民姜明望就是‘坪’安义警队伍中的一员,平时性格外向的他,得知社区要成立“义警”队后,主动报名加入。
前不久,小区要统一更换一批电表、水表和燃气表,有部分居民就不理解、不支持。于是,姜明望就与席江丰一起,挨家挨户地上门与居民沟通,最终顺利完成了小区换表工作。“能帮上大家,我感觉很有意义。”姜明望说。
据统计,‘坪’安义警队伍成立不到两年,袁家岗社区已分片区组建“义警”队伍3支,队员40余人,对社区展开巡逻防控上千次,及时整改各类安全隐患30余处,队伍成立后,社区摩托车盗窃、夜间扰民以及治安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了46%。
建起联调驿站,汇聚多方力量
在“义警”队伍组建后,席江丰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义警”队伍在日常的矛盾纠纷化解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当遇到一些合同纠纷、经济纠纷时,则需要更加专业力量的介入才能很好地化解。
那么这些专业人才哪里来呢?席江丰想到了一个办法:组建一个以公安民警为主导,汇聚公益驻站律师、社区工作人员、热心群众等多方力量的联合调解驿站。
例如廖大爷收养流浪猫的事情,席江丰就将大家邀请到了警务室的联调驿站里面对面交流,最终在驻站律师、社区工作人员等多方参与的调解下,廖大爷和邻居成功达成和解。
“社区警务工作关键是做好“人”的工作,纠纷调解必须要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小矛盾如不及时化解,积怨久了很可能酿成大祸。”席江丰说到。
据统计,联调驿站从2023年8月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邻里矛盾纠纷3起,涉企矛盾纠纷8起,家庭矛盾纠纷17起,其他矛盾纠纷30多起。
知社区解民意,为民服务无止境
作为社区民警的席江丰,在日常工作中也是面面俱到,细致入微。
他花了2年时间,走遍社区的犄角旮旯,对社区内堡坎、涵洞、公交车站等重点部位,一一建立详细簿册档案;根据辖区情况,分类建立起辖区独居老人等多类别需特殊照顾人群的基础工作簿册,做到对辖区群众情况“知根知底”。
辖区内曾经有一位独居的赵大爷,孤单时就喜欢拨打110报警电话找人聊天,甚至1年拨打过上千次110报警电话。席江丰得知后,每次都会利用入户走访、日常巡逻和下班后的空余时间去看望赵大爷,陪他说说话。“后来养成了一个习惯,我不打电话过去,他就打电话过来,最多时一天打十好几个,聊的都是家长里短,一直到大爷过世。”
“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民服务无止境。”席江丰说,作为转业军人的他,参军时护国卫疆,在警营就办实事,为民服务。也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小事”,让他成了群众贴心人,群众也待他如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