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各地公安机关因地制宜拓展帮扶领域、完善帮扶机制、优化帮扶方式,多措并举保障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农业稳产增产,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公安力量。
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升级
11月中旬,利川市汪营镇红鹤坝村,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今年5月,湖北省公安厅驻红鹤坝村工作队联合省农科院引进耐低温、采收期长达三季的亚非皱叶菜让村民种植。”利川市副市长张冉说。
2021年以来,湖北省公安厅牵头省直9家帮扶单位,结对帮扶利川市9个乡村振兴重点村,实施帮扶项目222个,投入帮扶资金4574万元;围绕当地特色资源,推动建设清江河红鹤坝段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为村民增加了就业机会、提升了收入水平。
这样铆足干劲的驻村帮扶,在荆楚大地遍地开花。
在崇阳县青山镇华陂村,咸宁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通过推动水渠清淤、打造红色文化旅游项目等措施,助力乡村产业、生态、乡风、环境全面振兴。
在南漳县薛坪镇南冲村,南漳县公安局驻村工作队通过延伸供水管线、改造老旧线路等措施,提升村民生活水平,筑牢产业发展基础。
为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湖北省公安厅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牵头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组建200余支驻村工作队,有序开展定点帮扶和省内区域协作工作,真正提高村民收入,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据统计,2021年以来,湖北公安机关共实施帮扶项目400余个,投入帮扶资金8000余万元。
做实主动警务预防警务
一起村民间的矛盾纠纷,可能直接影响到农田收成。
如何调解此类矛盾?湖北公安机关积极探索乡村社会治理新模式,深入推进“一村一辅警”全覆盖,将警力、资源推向基层一线,让警务工作前移至田间地头,努力创造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的社会环境。
“每周三晚上与村民谈心收集意见,当场列出意见清单,限时处置落实。”赤壁市公安局车埠派出所民警陈立表示,近年来,派出所通过“村湾夜话”工作法主动收集社情民意456条,已解决落实378条。
湖北各地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立“百步联防”“红色管家”“乡贤调解”等工作法,架起警民连心桥,切实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矛盾纠纷现场化解率超过80%。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盗抢骗”“黄赌毒”等乡村地区高发的违法犯罪,各地公安机关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不断加强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巡查,努力消除各类安全风险隐患,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今年以来,湖北省农村地区“盗抢骗”等民生案件破案率大幅上升,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净化。
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
近年来,湖北公安机关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依法查处一批假劣农资违法案件,并对重点场所、重点主体、重点品种开展拉网式清查,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今年前十个月,全省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34万人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湖北公安机关强化显性用警,优化警力部署,开展全天候巡防护农行动,同时,根据农忙时节村民出行特点,分析研判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科学调整勤务部署。今年前十个月,全省公安机关完成农村公路隐患突出点段治理3615处,全力守护群众平安出行。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湖北公安机关持续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犯罪的打击力度,推进与行业主管部门的行刑衔接,在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双向移交等机制上,提升打击质效,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今年以来,全省共办理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刑事案件近90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00余名。
同时,湖北公安机关扎实开展“金风”行动,对非法占用、毁坏耕地的犯罪线索,逐一深挖细查、依法打击,切实将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2023年以来,湖北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案件166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