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各地公安机关因地制宜拓展帮扶领域、完善帮扶机制、优化帮扶方式,多措并举保障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农业稳产增产,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公安力量。
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升级
11月中旬,利川市汪营镇红鹤坝村,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今年5月,湖北省公安厅驻红鹤坝村工作队联合省农科院引进耐低温、采收期长达三季的亚非皱叶菜让村民种植。”利川市副市长张冉说。
2021年以来,湖北省公安厅牵头省直9家帮扶单位,结对帮扶利川市9个乡村振兴重点村,实施帮扶项目222个,投入帮扶资金4574万元;围绕当地特色资源,推动建设清江河红鹤坝段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为村民增加了就业机会、提升了收入水平。
这样铆足干劲的驻村帮扶,在荆楚大地遍地开花。
在崇阳县青山镇华陂村,咸宁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通过推动水渠清淤、打造红色文化旅游项目等措施,助力乡村产业、生态、乡风、环境全面振兴。
在南漳县薛坪镇南冲村,南漳县公安局驻村工作队通过延伸供水管线、改造老旧线路等措施,提升村民生活水平,筑牢产业发展基础。
为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湖北省公安厅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牵头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组建200余支驻村工作队,有序开展定点帮扶和省内区域协作工作,真正提高村民收入,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据统计,2021年以来,湖北公安机关共实施帮扶项目400余个,投入帮扶资金8000余万元。
湖北省鹤峰县公安局走马派出所民警在茶园走访。张正宇 摄
做实主动警务预防警务
一起村民间的矛盾纠纷,可能直接影响到农田收成。
如何调解此类矛盾?湖北公安机关积极探索乡村社会治理新模式,深入推进“一村一辅警”全覆盖,将警力、资源推向基层一线,让警务工作前移至田间地头,努力创造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的社会环境。
“每周三晚上与村民谈心收集意见,当场列出意见清单,限时处置落实。”赤壁市公安局车埠派出所民警陈立表示,近年来,派出所通过“村湾夜话”工作法主动收集社情民意456条,已解决落实378条。
湖北各地公安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立“百步联防”“红色管家”“乡贤调解”等工作法,架起警民连心桥,切实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矛盾纠纷现场化解率超过80%。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盗抢骗”“黄赌毒”等乡村地区高发的违法犯罪,各地公安机关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不断加强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巡查,努力消除各类安全风险隐患,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今年以来,湖北省农村地区“盗抢骗”等民生案件破案率大幅上升,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净化。
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
近年来,湖北公安机关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依法查处一批假劣农资违法案件,并对重点场所、重点主体、重点品种开展拉网式清查,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今年前十个月,全省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34万人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湖北公安机关强化显性用警,优化警力部署,开展全天候巡防护农行动,同时,根据农忙时节村民出行特点,分析研判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科学调整勤务部署。今年前十个月,全省公安机关完成农村公路隐患突出点段治理3615处,全力守护群众平安出行。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湖北公安机关持续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犯罪的打击力度,推进与行业主管部门的行刑衔接,在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双向移交等机制上,提升打击质效,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今年以来,全省共办理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刑事案件近90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00余名。
同时,湖北公安机关扎实开展“金风”行动,对非法占用、毁坏耕地的犯罪线索,逐一深挖细查、依法打击,切实将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2023年以来,湖北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案件166起。
(中国警察网记者赖栋才、通讯员廖琬均)
工作中,吉林省公安厅坚持将预防做在打击之前,组织召开全省知名农资企业座谈会,开辟农资企业举报专门渠道,第一时间获取案件线索;创新科技应用,打造侦查模型,汇总数据信息,筛选确定可疑盗采黑土人员和车辆信息;利用警用无人机对全省重点黑土矿区和易发案区域部位开展巡航巡查,及时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全时全域监测全省黑土区,分析土壤和植被变化,形成黑土地动态监测技战法,提升公安机关涉黑土地违法犯罪动态感知能力。
同时,吉林省公安厅坚持重拳打击,深化“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综合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有效构建管控体系;统筹各侦查警种优势协同作战,连续4年部署开展打击盗挖黑土犯罪、打击制售伪劣农资犯罪专项行动;采用大兵团作战方式,对专业性强、跨省跨地区的重大疑难案件,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同步上案、协同攻坚;坚持打大案与盯小案、盯个案与抓类案相结合,突出精准打击、深度打击、规模打击,切实增强打击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年以来,吉林省公安机关共侦办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216起、盗挖黑土案件29起、农资领域犯罪案件46起。
为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吉林省公安厅强化部门协作,先后与省委政法委、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司法协作的意见》《关于强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的指导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深化完善黑土领域机制建设,提升协同打击黑土犯罪能力水平。吉林省公安厅连续3年与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打击破坏黑土资源、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不断完善信息共享、情况互通、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联动执法,充分实现优势互补、力量融合、手段集成,提高了案件侦办效率。吉林省公安厅把打击涉粮食安全领域违法犯罪工作纳入考核重点,将打击犯罪与行政监管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对存在的问题短板、监管漏洞及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据了解,为切实引导广大群众增强耕地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吉林省公安机关持续强化普法宣传,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粮食安全和黑土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在春耕备耕等节点,组织民警深入村屯,采取入户走访、悬挂条幅、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打击破坏耕地犯罪典型案例,有效震慑违法犯罪。今年以来,吉林省公安机关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宣传730余次。
(中国警察网记者庄玲玲、通讯员吴庸)
“一看标签首当先,仔细查看莫受骗,标签完整无损坏……”这是来宾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化身“护蔗安全员”,走村串巷,向村民宣传普及农资产品识假辨假知识的场景。
每到甘蔗生长关键期,经常有不法分子趁机向蔗农兜售假冒伪劣农资。为保护蔗农利益,经侦支队发挥职能作用,联合相关部门到农资经营门店开展联合检查。一年来,当地公安机关会同农业执法部门对农资销售网点开展检查56次,查获劣质假冒农资产品量同比下降82%。
“蔗农朋友们,辛苦劳作换来的收入来之不易,莫让集资诈骗毁了您的心血与希望。”日前,来宾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三大队大队长韦立明对兴宾区凤凰镇牛角村甘蔗农机服务社村民说。
针对蔗款尾款结算和农机购置时期诈骗案件高发的情况,经侦支队及时收集真实案例,编写宣传手册,深入蔗田地头、农机服务社和村头巷尾,开展防非法集资、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
今年以来,来宾公安经侦部门已深入农村开展防骗防诈宣传21场,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覆盖群众超10万人。
(中国警察网记者蒙茜、通讯员陈子文、胡光娥)
■特写:“看到警察巡逻值守,我们很放心”
又到冬日丰收时,走进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七都镇各大果园,沉甸甸的脐橙挂满枝头,处处弥漫着馥郁的果香。近日,宁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七都派出所民警开启果园警务模式,扎实开展巡逻防控、反诈宣传、矛盾化解,努力创造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的社会环境。
“以前脐橙成熟时,我们每天得守在果园里,生怕有人偷摘或破坏。现在看到警察巡逻值守,我们很放心!”见到正在巡逻的民警辅警,果农周大爷竖起拇指。
金果飘香季,也是各类盗窃案件的高发期。当地民警辅警常态化开展巡逻防控,预防和打击偷盗、破坏果树等违法行为。民警辅警还与果农面对面拉家常,结合真实案例向他们讲解典型涉农诈骗,普及涉农安全生产常识,提醒果农在农忙时切勿放松警惕。
福建省宁德市公安局蕉城分局七都派出所民警帮助果农装车。林滨 摄
“多亏了民警出面调解,不然真伤了和气。”果农老张感激地说。
12月11日,老张因灌溉水源问题与果园邻居老陈发生争执。接警后,民警立即会同镇村干部、司法调解员赶赴现场,经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入户走访,发现是水源管道老化导致渗漏。了解情况后,民警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及宣传法律知识的方式,与双方耐心沟通交流。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并签订了用水协议,确保今后公平合理使用水源。
据了解,针对土地确权、瓜果受损、买卖纠纷等易发矛盾,七都派出所把田间地头当做调解室,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已成功调解纠纷9起,调解成功率100%。
(中国警察网记者袁灏、王庭钧、通讯员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