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人民公安报》,是在2017年9月,那时我刚参加公安工作,由于在部队干过几年宣传,很快便被安排到宣传岗位。那时就听业内前辈们说,《人民公安报》是公安宣传的主流报纸,用稿标准非常高。从那时起,我便把在《人民公安报》上发表作品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
每天完成常规宣传工作后,我便找来最新的《人民公安报》开始阅读,学习评论、通讯、消息等文字稿件的写作技巧和图片的拍摄技巧。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当遇到自己认为写得好的稿件时,我就摘抄下来,制作成剪贴本,琢磨报纸的用稿内容、选题角度、版面风格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我便开始采写我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采访对象上班忙没时间,我就约他下班后接受采访。通过深入对话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力争采写到有情感、有故事、有血有肉的内容。最后,我将一篇自认为可以达到《人民公安报》刊发标准的人物通讯稿投给了甘肃记者站。没过两天,甘肃记者站反馈,稿件不够生动,人物特性还没有挖掘出来,部分内容缺乏现场感。
不怕稿件差,就怕没回应。知道稿件存在的问题后,我拿着自己的稿件和《人民公安报》已经刊发的稿件反复对比,发现果真和记者站反馈的问题一样。于是,我再次联系采访对象,继续深挖,通过他的表情、细节讲述以及话语间流露的情感捕捉到更有价值的内容。采访结束后,我便一头扎进稿件写作中,经过一番修改完善,再次将稿件提交。功夫不负有心人,稿件投上去不久,便在《人民公安报》的人物版面刊发。
第一篇稿件成功刊发使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往后的日子里,我不但写先进人物,还写案件故事、基层经验等等,也经常拿起相机深入基层随警作战,在一线挖掘最有价值的新闻素材,通宵达旦成为家常便饭,但我乐此不疲。
经过努力,我撰写的稿件、拍摄的新闻图片越来越多地被《人民公安报》采用,每当拿到刊发了自己作品的报纸,所有疲惫和烦恼都化为乌有。后来,我被评为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优秀通讯员,参加了全国公安新闻宣传研修班,结交了许多良师益友。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学习到了更多新闻宣传工作的经验。
不知从何时起,《人民公安报》已经成为我工作、生活、学习的一部分,每每看到自己的稿件、图片被采用时,幸福感油然而生。衷心祝愿《人民公安报》越办越好!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泽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