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网讯 记者谢佳、通讯员赵越、胡轶文报道:1月14日,记者从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获悉,2024年,杭州市公安局立足“专业+机制+大数据”警务运行模式,全面强化110接处警规范化、非警务事项分流联动、人员走失警情协同处置、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工作,全面提升警情处置效率。2024年,杭州110共接到报警求助电话550万个,其中处警244万起,接受群众咨询34万起。
“您好,我们小区自来水管爆裂了。”“您稍等,我们马上帮您转接相关职能部门。”在杭州市公安局情指中心接警大厅,每天都会接到很多类似这样的非警务警情。
为了让每一起求助得到高效处置,让群众的诉求得到及时回应,杭州市公安局推动110报警服务台与12345等热线平台高效对接联动。科学划分12345热线平台和110报警服务台的职责边界、分流事项,梳理全口径群众诉求事项清单,健全职责明晰、优势互补、无缝对接的联动机制。2024年,全市110报警服务台接报非警务警情92.25万起,分流49.48万起。
2024年11月3日,桐庐县公安局情指中心接到报警,称分水镇合村乡某项目发生劳资纠纷,工人在施工现场讨要欠薪。桐庐县公安局迅速启动非警务事项协同处置机制,同步指令辖区镇街、人社、派出所等部门人员前往现场开展联动处置,双方最终达成支付欠薪的一致意见。
“我们将群众诉求交由相关职能部门的专业力量、专门渠道去解决,确保诉求有人管、专业管。”杭州市公安局情指中心三大队大队长蒋国富介绍,杭州公安推动建强职能部门专业处置力量、乡镇街道即时响应力量、多元矛盾纠纷调解力量,第一时间解决好人民群众诉求,有效破解非警务警情浪费警力资源的难题。
“我儿子在杭州西湖区工作,现在失联了,能帮忙找找吗?”2024年8月16日,一名身处外地的父亲拨打110急切地向杭州警方求助。接警员在问清失联人员韩某情况后,值班民警立即展开研判查找,最终发现韩某晕倒在其住处,经紧急送医无生命危险。
杭州公安不断优化接警理念,将异地报警纳入日常接处警工作体系,消除受理门槛,在“查、推、派、分、转”五步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了相关工作指引,明确各环节的要求、责任和方法,确保了警情的最终闭环处理,使异地报警服务更加高效、流畅。2024年,杭州110共受理处置异地报警6.99万起,成功为异地群众找回失联亲友64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