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到2.0,法制部门体制改革打造新亮点
“公安法制部门是法治公安建设的中坚力量。”江苏省公安厅副厅长、南京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常和平说道。
2020年6月,南京市公安局实施法制部门垂直改革,打破属地化机构隶属体系,将6个城区分局和4个专业分局法制大队划归市公安局法制支队垂直管理,从根子上解决了同级监督、监督缺位等难题。2022年,南京市公安局在完成法制部门组织架构重建、力量重组、职能重塑基础上,持续发力、不断完善,纵深推进改革创新,执法监督质效不断提升。
为全面抓好法制部门队伍建设,南京市公安局遴选36名民警全部充实一线法制大队,重新选聘、选派206名专职、派驻法制员,将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执法,全局法制民警(法制员)较改革前增长30.7%,从事专职监督管理人员增长67.2%,基本实现了监督管理全覆盖。持续优化职能定位,从严抓好法制部门案件审核监督核心主业,实行全市刑事案件统一标准、统一尺度、统一指导,与检察机关的全口径对接,做到了刑事案件“统一审核、统一出口”。2022年,检察机关不捕不诉案件数同比下降89.4%。
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南京市公安局将如实受立案作为2.0版法制部门体制改革的重点项目破题攻坚,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执法问题。建立全市三级实体受立案机制,搭建“1+5+12+N”受立案管理体系架构,设立市公安局案件受理中心、治安、刑警、经侦、禁毒、食药环侦等5个分中心,12个属地分局中心以及151个派出所案件受理室,实现了受立案场所100%覆盖。
从碎片到系统,执法监督管理开创新局面
为加快构建职责明晰、权责统一、系统严密、运行高效的执法监督管理体系和执法责任体系,南京市公安局制定出台深入推进全市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执法责任体系改革实施意见、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具有南京特色、符合实战要求的监督管理框架初步搭建形成。
他们加强执法源头管控,大力推行法制员专职化,落实盯警盯案制度,每日通报、督促整改,真正“把每一起警情、案件从现场处置到办结(终结)全程管起来”;常态开展执法顽瘴痼疾整治,组织开展“清风”系列、涉黑恶、经济类警情案件专项检查监督行动,2022年累计评查警情案件1.6万余起,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615起;相继制发警情处置“六个必须”、调查取证“2+N”三色管理、案件办理“八项规定”、日常监督“十项措施”,有效解决执法不规范问题。
从规范到示范,公安队伍展现新形象
“在殴打他人(打架)警情处置中,应遵循‘调查先行、取证同步、处置跟进’的工作要求。现场处置时,必须全程开启执法记录仪。在控制现场后,民警应当立即依法开展调查取证工作。”2022年11月26日,南京市公安局建邺分局莲花派出所法制训练角开展打架类警情处置培训,20名民警参加培训。
2022年,南京市公安局狠抓执法主体实战技能培训,全新打造法律要求与实战应用相结合的执法培训模式,在建邺分局试点建立法制训练角并在全局推广,针对法律易错点、执法风险点常态“周周练”“月月测”,教育引导民警强化法治思维,熟练掌握规范执法要求,全面提升民警技战术水平和法律素养。
此外,南京市公安局在全局营造树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健全完善全员考核机制,综合考虑岗位特点、工作实绩,对侦查、情报、法制等一线执法民警统一考核排名并专项表彰。组织开展执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在不同层面、不同警种选树一批执法示范单位,2022年,玄武分局被命名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12个单位被命名为江苏省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