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实验室里,法医博士朱传红正指导团队进行微量物证检测。这支由他带领的DNA技术团队,多次助力案件破获。“从靠一根塑料带上的微量组织锁定真凶,到建立全省首个DNA数据库,科技创新让证据会说话。”朱传红的话语中透着科研工作者的执着。这是武汉市公安局深化人才强警战略的生动注脚。
2024年,武汉市公安局通过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推动专业人才与警务实战深度融合,促进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加快提升。
招引选育,壮大人才“生力军”
“有专业知识作基础,运用相关技术精准治理毒品问题、收集难以发现的证据助力破案,我感觉我来对了!”厦门大学毕业的博士涂许煌是近年武汉公安专门引进的化学专业人才。从警不久,他快速成长为禁毒工作技术骨干,并参与重要创新项目。
人才是第一资源。栽好梧桐树,方有凤凰栖。武汉市公安局政治部负责人介绍,2024年武汉市公安局先后招录了6名涂许煌这样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涉及控制科学与工程、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工程等专业。与之同时招录的,还有近200名硕士研究生,以及从部属公安院校招录的8名紧缺特殊公安专业人才。
记者了解到,一年来,武汉市公安局积极推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细化基层人才需求调查,确保人才引进“精细化”。
“我有一个刑警梦。”“00后”民警洪骁扬2024年从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毕业后,怀揣梦想加入警营。在武昌区分局杨园街派出所见习期间,他熟练运用数据平台,精准锁定犯罪踪迹,及时为群众追赃挽损,接连收获3面锦旗。在青山区分局,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专业的“00后”女警王冰倩,从派出所调入经侦大队半年时间,累计参与打处经济犯罪嫌疑人19名,为群众挽损225万余元。
目前,武汉公安狠抓高学历人才入库一批、骨干人才入库一批、技术能手入库一批、攻坚人才入库一批、持证人才入库一批的人才入库“五个一批”,最大限度地将优秀专业人才全部纳入局党委视线培育,通过定期开展专题培训、专家讲座、青年论坛,让警营新苗向青年英才发展、让青年英才向更高层次汇聚。
创新管理,激活发展“动力源”
“95后”优秀女警张晋悦被提拔担任东新分局湖滨派出所副所长,办理民生案件屡受群众点赞;“90后”民警方洋在治安复杂的汉阳区分局担任建桥派出所所长,拓展警务实战创新新领域;“80后”英模刑警许奎被任命为视频侦查支队政委……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近年来,武汉公安为激发人才活力、动力,千方百计在提拔任用、交流使用、项目培育、表彰奖励等方面拿出“爱才、惜才、励才、助才”的务实措施。
去年10月中旬,跨省流窜的惯偷曾某进入了视频侦查支队民警的视野。他被发现经常出现在武汉东西湖被盗小区周边。民警接力跟踪,掌握了曾某的作案和活动规律。随后,抓捕民警成功将其抓获。到案后,曾某和同伙如实交代了流窜多地盗窃作案的事实。东西湖区一位受害群众说:“我还没报警,警察就已经上门问我是否丢失了财物。”
这番行云流水般破案流程的幕后引领者,是“绝不放过一个坏人”的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许奎。刚入警营,许奎就对新型破案方式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攻克了一批疑难案件。从派出所刑侦民警,到分局专攻“民生小案”的视频侦查中队中队长,再到刑侦大队主要领导,直至如今担任视频侦查支队政委,市局党委持续不断地为这位青年英才提供最匹配、最能激发他干事创业热情的舞台。
武汉市公安局建立健全“党委主责、政工主抓、警种主育、实战主用”的公安专业人才队伍管理机制,在市局干部管理信息系统搭建公安专业人才信息管理模块,对专业人才逐人建档,实现各类人才“一网搜”“一网看”,落实动态管理和跟踪培养。今后,武汉市公安局还将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公安专业人才队伍。
务实保障,当好创业“助推器”
2024年,湖北省首支专注于食品药品及知识产权领域犯罪打防工作的专业团队“张学明食药侦工作室”在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成立。负责人张学明是武昌区分局经侦大队民警,他从事经侦工作20余年,是食品药品犯罪侦查领域的专家。为了提升打击效率,武昌区分局还专门给工作室配备了两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民警。工作室投入运行不久,成功打掉一个涉案金额千余万元的非法销售假冒卷烟团伙,刑事拘留30人。
截至目前,武汉市公安局已在各警种、各战线设立工作室23个,正成为服务民生、打击破案、综合治理、科技创新的经验“孵化室”、难题“攻坚室”……各个工作室的民警潜心钻研,优秀项目、作品层出不穷,小小工作室正释放出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