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鹤壁市公安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分局持续围绕“降警情、控发案、除隐患、保平安”的主责主业,坚持“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理念,机关民警全部下沉社区、联手义警力量将警务工作延伸到“最后一米”,充分发挥“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群防群治的作用,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平安答卷。一年来,该区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0.81%、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1.93%。
“人人都是社区民警”
分包到户 深耕细作“责任田”
为深化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保证复杂矛盾纠纷有专人推动、闭环流转,真正从源头上化矛盾、控风险、除隐患,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分局创新开展“人人都是社区民警”活动。机关民警下沉基层没有时间限制,局长、班子成员、机关队室民警与派出所民警同岗同责,全面参与派出所的矛盾纠纷排查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防范宣传等基层基础工作。
在分局的分包表上,40名民警均有各自的“责任田”,在原有社区民警的基础上,确保每一个小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村镇都有机关民警分包负责。在警力分包时,示范区分局充分利用各警种优势,发挥各自警种所长,刑侦民警分包案件相对高发的小区、法制民警分包辖区各学校,经侦民警分包企业等,机关民警与专职的社区民警工作进行补充。
“义警警务专员”
公安主管 社会助力 提升治安管理效能
2023年10月17日,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义警协会成立,示范区分局按照“党建引领、公安主管、协会统筹、社会助力”的原则,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和预防警务活动社会化理念,发挥群防群治作用,联手义警力量将警务工作延伸到服务群众、防范促安的“最后一米”,创新设立了义警警务专员,分局党委选派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民警作为义警警务专员,深入义警团队一线工作,一方面把分局工作理念融入义警团队,将公安工作具体化,指导义警各项工作开展;另一方面把义警团队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各类情况进行汇总,为分局决策提供依据,双方形成有机整体,协同提升治安管理效能。
为构建深层次警民合作机制,示范区分局开办了义警警校,由义警警务专员负责对义警队伍开展日常专业技能培训、警务实战演练,进一步提升了义警治安综合防控能力。义警队员们除了巡逻、现场化解矛盾纠纷,还注意收集辖区治安信息,包括社区内的消防设施状况、治安盲点、易发案区域等。示范区分局根据义警队员收集到的信息,不断调整和优化义警服务模式,提升居民满意度。义警队员不仅是平安守护员、纠纷调解员,还是应急处突员、情报信息员、普法宣传员。“公安+义警”护校安园防控新模式,则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了消除校园隐患、排查不安定因素、确保校园周边安全的积极作用,不少接送孩子的家长表示:“看到民警和义警在,心里就踏实。”
目前,示范区义警管理有平台、工作有场地,义警队伍成为平安建设力量的有力补充,开创了‘警民携手’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
“派单式工作”
警力跟着警情走 提升警务工作前瞻性
近年来,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分局针对辖区案件及监控情况,经研判后下发工作清单,指挥长、属地派出所、警务室、社区民警四级联动,落实派单式工作方法。将工作清单分为“研判单”“防控单”“服务单”,落实“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动态警务模式工作机制,确保线上线下不留死角,处置过程形成闭环,提升警务工作前瞻性。
针对辖区内的小矛盾、小警情,示范区分局根据警情加强精准研判,对辖区警情、矛盾纠纷、热难点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研判辖区内警情高发时段、高发地等,下发“研判单”,为后续重点区域和时段巡逻管控提供依据。
根据研判单内容,机关下沉社区民警加强辖区走访,及时发现矛盾纠纷,同时将专职社区民警名片发放到每位群众手中,提高精准服务性;义警队伍对辖区重点路段、居民小区、繁华商业区、重点企业等地进行巡逻防控,根据季度适时调整巡逻时段,并重点对未落锁车辆、盗窃可疑人员进行排查。同时开展法治宣传、安防教育、纠纷调解、文明劝导等辅助性警务工作。
“排、化、防、建四字工作法”
推动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建、排、化、防四字工作法”是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分局在处理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的核心理念,并成功化解了一些原本可能升级的矛盾纠纷。
“排”即排查。即定期进行社区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掌握社区内的矛盾和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矛盾升级;“化”即化解。对于排查出的矛盾和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化解,通过耐心的沟通和调解,争取让双方达成和解,使矛盾纠纷依法及时就地化解。“防”即预防。矛盾纠纷的化解不仅在于“治已病”,更在于“防未病”,关键不是在于化解,而在于预防。不仅注重解决现有的矛盾和问题,更注重对矛盾和冲突的防范。“建”即建设。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与社区居民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建设和谐的社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