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察网讯 近日,在位于浙江杭州滨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移民事务服务中心,顺利办理了签证延期的某企业外籍客商杜邦看着手机上生成的签证回执二维码,用不熟练的中文说:“谢谢。”跟他一起来的翻译向民警进一步转达了杜邦的谢意:“你们主动上门走访,了解需求,为外籍客商提供延期签证服务,真是太暖心了。”
杭州滨江公安机关针对辖区高新企业园区外籍客商及外籍工作人员较多的实际,设立了全流程口岸签证申请平台,为有紧急入境需求的外籍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为紧急商务往来开通“绿色通道”。
不久前,在某科技企业楼下,算法工程师陈先生拿到加急办理的户口簿,向登门服务的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分局“兴企帮帮团”民警竖起大拇指:“前几天,我刚在‘浙里办’App提交了申请,没想到民警这么快就送证上门了。”
滨江分局秉承服务“关键小事”是让人才“集中精力办大事”的工作理念,主动走进企业,上门提供人才落户、出入境证件办理、法律咨询等“打包服务”,着力打造“15分钟警务圈”。
身处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高地,滨江区2.8万家科技企业除了能享受到近在家门口的贴心服务,还能感受到“共富警务”带来的法治温度。
面对企业出海风险防控、知识产权保护、内部贪腐预防等高频风险,滨江分局创新打造“滨企安”宣防中心,联合数十家成员企业,不断探索护企优商实践新路径,以“矩阵+制度+工具”为基础,构建起一套特色企业风险防范体系,实现治理规范、引导高效、经营有序。
“这是我们开发的智能防控系统,今年已检测多个高风险安全隐患并进行预警,帮助民警更有针对性地预防企业犯罪。”在“滨企安”宣防中心的电子沙盘前,滨江分局经侦大队大队长高杰指着企业风险预警数据介绍,“根据相关预警,中心工作人员近期开展了企业内部安全防范、贪腐预防等宣传。”与此同时,滨江分局通过建强“知识产权警官”队伍,定期开展咨询答疑、学术探讨、警企交流等活动,着力打造安全合法的营商环境,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法治屏障。
科技赋能,公安硬核守护令人心安。近日,在某科技园区门口的一辆移动警务车内,民警切换着高清监控。随着操控屏亮起定位坐标,一架六旋翼警用无人机从车顶升空,对企业周边进行空地一体立体巡查。32架这样的警用无人机的巡航轨迹与路面警力巡逻路线形成空地一体防护网,机器狗、无人车也在地面进行自动巡逻,实时发现潜在风险。这是“滨江机警”,用电子眼注视着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
“顶格保护”与“滴灌服务”结合,滨江分局全力推进“共富警务”建设,让法治化营商环境体现在每一起案件的高效侦破、每一次风险的精准预警、每一项服务的温度传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