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看守所荣立集体一等功,彭州市拘留所、青白江区看守所获评“全国公安监管部门法治文明监所建设成效突出单位”,新都区看守所获评“全国公安监管部门智慧监管建设成效突出单位”……一连串闪亮成绩的背后,是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监管支队紧盯监管“主阵地”迈出的坚实步伐。
2024年,成都市公安局监管支队以“谋治”系列专项行动为抓手,以法治文明监所建设为载体,因地制宜、因所施策,抓好监所规范化管理,推进“智慧监管”升级,实现全市公安监所安全稳定“零事故”,交出了高质量“平安答卷”。
融入社会治理 筑牢安全防线
走进成都市看守所,“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的标识醒目。主通道上,监所秩序365天有条不紊;巡视道上,值守警力24小时不间断巡查;监控屏上,视频巡视实时进行……“即使在深度运用‘数字监管’的今天,在岗民警辅警平均每天也要走上万步,只为监所安全万无一失。”成都市看守所相关负责人说。
成都市公安局监管支队不断推动监所医疗专业化工作,提升依法应收尽收能力,深度融入社会治理,最大限度净化治安环境。2024年6月,成都公安监管病区获评“公安监管医院(病区)建设工作成效突出单位”。
2024年,被监管人员孙某因多次盗窃,被依法刑事拘留。入所时,他自称吞食异物并拒绝手术取出,想要借此逃避打击。“绝不姑息!”成都市看守所与办案单位、驻所医生通力协作,依法将其收押入所。看守所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医管结合、宽严相济的管理机制给孙某做思想工作,让他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主动服从监所管理,孙某后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现在已经顺利交付监狱执行。”
做好情感关怀 矛盾不出监所
一幅牡丹画挂在墙上,点亮了成都市看守所女子监区。“这幅画由在押人员亲笔描绘,挂在这里表达了人生之花的绚丽多彩。”成都市看守所女子大队大队长江蓉介绍。除强化安全管控、保障合法权益之外,女子大队会根据女性在押人员特征,从“心”出发,给予情感上的关怀,增强她们改过自新、重塑人生的信心。
成都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建立了一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队伍,推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筛查、心理服务咨询和危机干预介入的“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体系,并指导监管民警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管理之中。目前,监管支队已有20余名民警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书。
“入所必排”多维化解、“高墙内外”迅速联动、“亲身说法”广泛教育、“跟踪回访”巩固成果……成都市公安局监管支队聚力创建“枫桥式”公安监所,把矛盾纠纷排查贯穿管理教育全过程,化解在公安执法最末端,力求“矛盾不出监所”。
“请警察同志放心,我一定吸取教训,回家后做守法公民!”宋某因与邻居发生纠纷后殴打对方,被依法行政拘留。入所当日,宋某仍认为“有理在先”,扬言出所之后还要找对方滋事。对此类“复燃性”较高的矛盾,成都市拘留所靶向施策——先以“法”入手强化法治教育,再以“账”入手促使转变,围绕“个人形象、居住环境、较真成本”等情况进行分析,并适时安排亲情电话引入亲属帮忙规劝,促使宋某真心悔过并写下书面保证。
执法规范高效 回应公众关切
成都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举办禁毒文艺汇演,成都市拘留所邀请志愿者开展社会帮教,联合成都市律师协会开展警律交流活动……这是2024年成都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生动缩影,通过这些活动,成都公安监管部门收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理解支持。
冬去春又来,阳光倾洒高墙内外。在“硬件设施+软件保障”同步升级的基础之上,成都公安监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2024年度共计接待群众15万余人次,保障近5000人次家属会见,群众满意率达100%。
把公安监管活动置于阳光之下,成都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强化执法行为全过程管控、全流程把关、全覆盖监督,并对重大警情处置落实执法证据“一事一档”,有力保障被监管人员合法权益。
在“成都公安监管”微信预约平台上,一位外省律师留言点赞:“律师会见大厅的警官态度超好、解答耐心。”原来,这位律师初到成都市看守所办理会见业务时由于不了解业务,没有提前预约,本以为会白跑一趟。接待民警雷达贵通过“绿色通道”为其办理即到即审即见,让这位外省律师顺利会见当事人。
“依法规范和加强律师会见工作,是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重要环节。”成都市公安局监管支队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支队开通“线上+线下”两条预约通道,为广大律师提供“全时段、一站式、高质量”会见服务,律师满意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