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春寒料峭。吉林省长春市街道上车辆川流不息,人流与车流交织中,蓝白相间的警务站矗立在街面,警灯24小时不停闪烁。身着荧光绿背心的交巡警们不畏严寒、昼夜坚守,守护春城百姓的安宁,成为街头亮丽的平安风“警”线,让平安底色更加鲜亮,让群众幸福成色更加饱满。
2月17日,寒风呼啸,长春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支队宽城区大队一中队教导员赵磊在胜利公园警务站带班执勤时,接到学生报警称,街边有位老人倒地不起。“天这么冷,老人家别摔伤冻着了!”赵磊立刻带领辅警苏伟龙迅速赶到现场,只见老人躺在冰冷的地上,处于醉酒状态,神志不清,身上既没有手机,也没有身份证,无法确定其身份。两人小心地将老人扶上警车取暖,联系属地派出所民警将老人接到派出所,等老人清醒联系上家人后,民警将其安全送回家中。
2024年以来,长春市公安局党委聚焦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结合长春治安特点和工作实际,从交警和巡警部门机构整合、业务融合入手,改革创新、科学规划,以“交管模块化、防控多元化、处突一体化、服务便民化”为导向,构建“交巡合一”新格局,交通管理和治安防控工作实现由“单一到多元、被动到主动、静态到动态、管理到服务”转变,打造新型社会面管控工作“长春品牌”。
主动求变开新局,警务运行更加简洁顺畅
长春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支队街面警务站以“巡防中转站”“勤务保障站”为职能定位,体现“小快灵”作用,交巡警屯警街面,与派出所等巡防力量联动快速反应,稳妥处置各类警情和群众求助。2024年以来,警务站民警快速处置治安警情2400余起、突发应急案事件40余起,向19万余人次的企业员工、群众宣传交通、治安、反诈等知识,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收到锦旗84面;高峰时段设置固定执勤岗点705处、护学岗228处,早发现、早疏导、早处置交通拥堵,长春市工作日高峰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7.7%,平均车速同比上升9.8%。
交通巡逻警察支队的组建,实现业务融合,通过警力下沉,让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更加强化。每天720余名警务站民警辅警常态进驻、街面履职,将交通管理与治安防控相结合、应急处突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取得交通管理好、巡逻防控细、应急处突快、服务群众实的成效。
模块化交通管理,秩序维护更加便捷高效
长春市公安局以“群众满意、民警认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精准把握辖区社会治安形势,将全市辖区拆解划分为多个小网格模块,精心选址建设衔接固定警务站和移动警务站的街面警务站群组,明确派出所和交巡警中队辖区边界,与全市派出所、独立办公的社区警务室互相支撑、互为补充,守好点、连成线、覆盖面,让路安、民安、夜安。
城区固定警务站执行全天候勤务模式,接警处置交通拥堵、治安案件、突发事件等警情;根据治安形势和任务需要在辖区机动设置移动警务站,做到“车巡步巡相结合、定点巡线相结合、日巡夜查相结合”,打造屯警街面、动中备勤的基层战斗实体;快速路警务站疏堵保畅,机动灵活处警,确保快速路畅通无阻;县(市、区)警务站根据实际设定勤务模式,不搞“一刀切”“大而全”。各警务站紧密结合辖区实际,延伸管理服务触角,警务站与派出所、特警等巡防联动,切实织密安全防护网。
“警务站与地铁派出所、属地分局派出所联合巡查,清查各类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突发案事件,将第一时间开展处置工作,高效维护治安秩序。”交巡警支队南关区大队大队长任刚介绍。
多元化治安防控,立体巡防更加细化精准
长春市公安局在构建社会面协同管控新机制过程中,紧紧扭住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这个“牛鼻子”,建成空陆地下全设防、打防管控全流程、多元共治全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
长春市公安局开展多元化治安防控,精准投放警力,市区内固定警务站执行24小时勤务模式,夜间时段接管移动警务站的管区范围,车巡、步巡、视频巡、无人机巡、固定岗勤务模式交替,妥善处置各类突发警情、案事件和群众求助。驻站民警辅警通过科技赋能,发现警情立刻联系巡逻民警辅警处置。长春市公安局选派特警支队警务航空队民警专业飞手进驻市公安局情指中心,统一指挥操控固定警务站“鹰巢”无人机场,对拥堵点位、主次干道、大型活动现场等开展视频巡查。
“前方路面结冰,多车侧滑,请注意减速,及时更换车道避开前方路段。”2024年12月13日,特警支队警务航空队接到市公安局情指中心指令,某小区附近路面突发多车失控相撞交通事故。民警立刻操作无人机飞到事发地点上空,画面回传指挥中心,发现因为降雪严寒天气导致路面结冰,车辆发生侧滑。民警通过无人机喊话、闪烁警灯等方式,提醒后方车辆及非机动车减速慢行、避开此路段,情指中心根据实时图传画面,远程调派附近警务站民警辅警及时开展车辆疏通,避免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长春市公安局建立“四级”(市公安局情指中心—交巡警支队、各区分局—派出所—警务站)联动机制和“五员”(企业保安员、外卖配送员、社区联络员、民意信息员、隐患排查员)联络机制,将各路数据、资源整合纳入指挥调度系统,实现警务信息一页阅览、民警辅警一键指挥、一图作战。
一体化快反处突,应急管控更加快速有效
按照“日常交巡调度、突发情指派警、所站同频联动”的接处警原则,一般警情由交巡警指挥中心指派最近的民警辅警快速到场处置,到达现场后,民警辅警根据情况可直接联系派出所警力增援;突发警情由长春市公安局情指中心按照“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根据警情类型,迅速集结案发地周边警务站和相邻派出所及公安武警联勤组,有效缩短出警时间,提升工作质效。
警情发现快。长春市公安局坚持显性用警、动态布警,依托“警力+民力+科技”手段全域巡防,根据警情动态设定执勤点、必巡线,便于驻站民警及时发现警情、比对核查。
实战指挥快。长春市公安局聚焦实战,坚持扁平化警务调度,坚持信息导巡,依托“四级”联动机制和“五员”联络机制,实现上下贯通、秒级响应、可视化指挥。遇到突发案事件,警务站与属地公安机关协调处置,提高快速反应和合成作战能力。
民警辅警出警快。遇有突发案事件,长春市公安局实行“一警双派”,警务站民警先期处置,派出所和属地公安机关警力同时增援、联动快处,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规范勤务流程,最大限度压缩出警时间。
现场处置快。长春市公安局发挥“警在街面、出警更快”的优势,同时强化培训,提升警务站民警辅警应急处突能力,快速处置突发警情和案事件。
支援保障快。长春市公安局以科技引领警务、数据赋能实战,汇集各方资源,构建“无人机+视频+机动警力”协同快速反应体系,支援保障出警民警辅警依法履职。
便民化服务保障,群众感到更加安全幸福
长春市公安局以办好民生“小事”、托稳群众幸福为己任,在推进社会面协同管控新机制过程中,不断拓展警务站工作职能,组织民警辅警常态化开展培训、练兵,使交巡警不仅懂交通管理、会巡防处警,也会调解纠纷。民警辅警热情接待上门求助的群众,全力救助受伤、患病、遇险人员,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警爱民、民拥警”的氛围愈发浓厚。
“快救救我的孩子啊!”2024年7月的一天夜晚,于女士的孩子不慎落入维修深井里。事发地点离交巡警支队经开区大队世纪广场警务站较近,警务站辅警孙健立即展开搜寻,因具体位置不清且草丛茂密,一度搜寻无果。孙健让于女士与孩子保持电话通话,他按响交警指挥棒电子哨声,通过判断听话筒里传出的哨音大小分析孩子掉落地点,最终发现落井的孩子。因井较深,孙健喊来群众合力用拖车绳将孩子救出,所幸孩子并未受伤。随后,孙健设置警戒标识,联系市政部门及时修补,防止意外再次发生。
长春市公安局以警务实战为导向,坚持专业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工作规范,定期选树典型,加大向基层倾斜的保障力度,推动社会面协同管控新机制从“有其形”到“有其质”再到“有其效”转变,为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