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努力让群众安全感看得见、摸得着。
今年以来,福建公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大力弘扬新时代“漳州110”精神,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巡防体系,推进智慧巡防系统和智能安防单元建设,构建“巡线+守点+控面”“车巡+步巡+骑巡+无人机巡”相结合的立体巡防模式,推动社会治安巡逻防控工作向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转型。
2月28日,福建省长汀县公安局民警辅警在景区开展反诈宣传。兰慧英 摄
强化巡逻
推进街面警务执勤点建设
“每天都能看到民警在巡逻,心里很踏实,安全感满满。”3月1日,经常在武平县梁野文化广场散步的刘大妈说。
武平县公安局巡特警反恐大队坚持以点带线控面、巡处结合、相互策应的理念,严格落实高峰勤务机制、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机制以及“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同时,设置4条必巡线、12个必巡点,共建203个社区村组巡防点,采取“步巡+车巡+定点巡+无人机巡”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增加巡逻密度,大幅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
“全省推进覆盖人员密集场所、治安复杂地段等处的街面警务执勤点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加大街面巡防力量投放,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福建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有关负责人表示。
精准管理
创新研发“任务标准件”
为统筹力量抓紧抓实基层基础工作,福建公安机关坚持将传统与科技有机结合,持续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健全“传统+科技”一体融合机制,打造“警力+民力”多元共治格局,打牢维护安全稳定根基。
“有人在辖区商圈购买大量黄金,店家询问相关情况时对方闪烁其词,疑似诈骗洗钱。”2月11日,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梧村派出所民警张文超的警务通收到一条“任务标准件”。
他在3分钟内到达“任务标准件”指定的地点,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有力拦截了电信网络诈骗资金,斩断了一条犯罪链条。
厦门市公安局坚持科技赋能,依托强大的平台数据支撑,针对涉及派出所的200余项业务工作,分门别类制定“任务标准件”,精细、规范、务实,让基层民警在处置每一起警情时,接到指令就知道应该怎么干,努力实现基层基础工作精准落地、精准赋能、精准管理。
“以前,社区民警干反诈工作,不知道案件会发生在谁身上、什么时候发生,更多时候要靠‘走断腿、磨破嘴’来提升群众防骗意识,效果有限。”谈起“任务标准件”给社区工作带来的改变,张文超感触很深,“现在,社区民警下社区只要带着警务通,接下平台推送的任务,就能在‘提醒’的基础上进行‘阻断’,实现精准反诈。”
基层基础工作离群众最近。福建公安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打牢基础,聚焦“派出所主防”,深化“两队一室”改革,打造“基础管控中心+任务标准件+智慧社区警务平台”新型社区警务机制,创新研发“任务标准件”数十个,实现全流程风险预警、全要素动态感知,全面释放基层治理动能,为平安福建、法治福建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