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谷城县公安局树牢“安全、规范、集约、智能、高效”理念,探索实践资源聚能、体系蓄能、监督提能、科技赋能“四能驱动”模式,深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以执法办案新模式开创规范执法新局面。
资源聚能
“千根线”拧成“一股绳”
谷城公安锚定“市县主战”职能定位,通过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聚合法制、刑侦、经侦、治安等主要执法资源,按照“应进必进、能进则进”原则,明确所有刑事案件和相关行政案件进入中心集中办、专业办、规范办、快速办。
既要警力聚合,还要功能融合。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科学设置案件办理、合成作战、执法监督、涉案财物管理等勤务单元,为基层办案提供24小时服务保障。
除保障民警及时讯(询)问外,中心还完善了毒化检验、急救医疗等功能。嫌疑人可在伤情鉴定室、法律援助室等获取相关法律服务。执法办案流程结束后,经乘车押送,嫌疑人3分钟就能到达看守所,所内配备有监所医院,为嫌疑人提供生命健康保障。
中心还为公检法协作搭建了平台。检察机关派员轮班入驻中心,就案件管辖、移送起诉等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法院设置速裁法庭,对危险驾驶等案情简单的案件实行快速审理。
“截至目前,中心最大入区量达48人,以往困扰基层民警的看管难、体检难、就医难、收监难等问题全部迎刃而解。”谷城县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负责人王一森介绍,依托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全区公安机关进一步统筹基层执法办案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互补、一体监督管理。
体系蓄能
“合成化”提升新质效
“根据目前掌握的证据情况,建议以多线侦查嫌疑人活动轨迹为突破口。”今年1月,谷城县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合成作战室民警在研判一起电动车被盗案件时,针对嫌疑人百般抵赖的情况,围绕案发中心现场溯源追踪,最终形成完整证据链,将嫌疑人“零口供”定罪,并带破案件6起。
谷城公安充分发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作用,常态化开展警情、案情、社情“入区初研+系统精研”,不断提升破案质效。
——全程进行指导。审讯一开始,包含嫌疑人基本情况等信息的“初研报告”就会第一时间推送至审讯室电脑。中心案审民警24小时值守,在审讯前提出建议,审讯中提醒偏差,审讯后配合复盘,在帮助办案民警提升办案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执法风险,锤炼了实战技能。
——全面抽丝剥茧。中心围绕新老线索开展循环研判,确保案不漏人、人不漏罪,支撑打击质效全面提升。
——全域协同运行。市县两级中心“一盘棋”,共享资源、手段、力量,实现办案“入区审讯远程同步、交办任务线上流转”。
监督提能
“一子落”激活“满盘棋”
“现将今日各单位接处警、案件办理、涉案财物、电子案卷监督、法制员巡查等情况通报如下,请相关办案部门及时核查整改……”在谷城公安执法信息化工作群,值班民警每天不间断地对执法全流程全要素进行监督提醒,督促警情处置“日清日结、颗粒归仓”。
“既要方便民警执法办案,还要规范民警执法办案。”谷城县公安局法制大队大队长曾伟介绍,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围绕“人、案、物、场、卷”等要素,积极研发线上监督管理平台,开展执法问题动态巡查,对相关问题及时推送属地公安机关进行销号整改,重点解决现场勘查不及时、案件不入中心办理、执法监督管理责任压不实等问题。
中心还通过“智能+人工”方式,全程监督现勘、抓捕、押送等执法办案环节,着力防止刑讯逼供、非法取证等情况的发生,从源头上倒逼民警执法办案能力提升。
突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2024年,全县公安执法办案类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46%。”谷城县公安局控告申诉科主任陈洪章说。
科技赋能
“保姆式”保障全流程
“办案自助终端”可让办案民警快速入区、查询信息;“执法记录仪采集终端”可将执法记录仪上抓获嫌疑人的视频上传到执法监督平台,实现执法全程可视、可控、可追溯;“智能随身物品保管柜”内外双向都能打开,让嫌疑人出区不走“回头路”,体现人文关怀……走进谷城县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这些随处可见的高科技元素体现着执法办案工作的智慧与高效。
谷城县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做实做细“保姆式”服务,进一步保障执法办案提质增效。
一方面,服务智能办案。他们融入综合治理理念,拓展邮政寄递、律师援助、物价鉴定等功能区建设,为民警办案提供有效支撑;不断升级“智能化”应用,加强涉案笔录、卷宗、财物的智能管理,拓展多元远程办案模式;安排专人值守中心监管平台,通过场所告警模块,对超期羁押等情形进行实时预警。
另一方面,服务实战实训。他们推动执法数据全量汇聚共享,强化对接处警、受立案等执法各环节的量化分析、综合研判,为基层“打防管控服”提供数据支撑;制定全警培训计划,开展轮岗培训、随岗练兵、技能比武,将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打造成培养办案骨干、专业队伍的实战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