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会前学法”与实战需求深度融合,实行党委重大决策前、解决疑难问题前,必先组织专题学法
“我们今天以宝峰派出所办理一起盗窃案被下发纠违通知书为例,学习修订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3月11日,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晋宁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黄毓林在“会前课堂”上向参会人员介绍。这是晋宁分局落实“会前学法”制度以来的一个场景。去年以来,晋宁分局制定“会前学法”制度,将“会前学法”作为党委会及各支部党员大会的“规定动作”,从分局执法办案中发现的问题查找执法能力短板,通过典型案例中暴露的程序不规范、定性不准确、处罚不恰当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学习。一年来,分局开展“会前学法”290余次,逐步形成了全警“学法更自觉 执法更规范”的良好态势。
学法成为“必修课”
晋宁分局党委将“会前学法”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明确了“学什么、怎么学、谁来抓”。他们每月制定学习计划,涵盖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执法指引和警示教育案例三类重点,确保“上级精神及时学、执法难点精准学、突出问题剖析学”。
党委会召开前,由法制大队找出分局存在的执法瑕疵案例,有针对性地领学相关法律法规,班子成员现场交流发言谈体会。每周三组织全体人员观看执法规范化接处警音视频点评,针对接处警中需要的法律法规开展专题学习,确保用法律解决接处警难题。法制大队常态化督导检查执法质量,重大案件办理后开展“复盘考法”,政工室按期汇总“学习档案”,将学法成效纳入教育训练评价体系。
这种“刀刃向内”的顶层设计,打破了传统教育训练的“瓶颈”。晋宁分局党委书记夏跃江表示:“学法不是额外负担,而是公安工作的‘氧气’——要让它融入呼吸、成为本能,要让大家转变思维,养成学法意识”。
瞄准实战深入学
为切实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水平,晋宁分局将“会前学法”与实战需求深度融合,实行党委重大决策前、解决疑难问题前,必先组织专题学法。
同时,晋宁分局要求各警种发挥主战作用,给“派出所主防”提供支撑,由各牵头警种分门别类开展学法,制作标准化执法指引,并将其上传执法工具箱,有针对性地解决同类问题。
为了让基层民警“说得了话、评得了理”,晋宁分局创新“接地气”学法模式,把专业性较强的法条转化成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此外,晋宁分局在派出所专门成立法律调解中心,用法律解决矛盾纠纷。自“会前学法”开展以来,晋宁分局辖区95%的矛盾纠纷在派出所就地解决,全区命案“零发生”。
推动执法规范化
晋宁分局聚焦学用结合,通过加强学法用法,不断构建新管理体系、新警务模式,学法质效不断显现。
“这个案件的漏洞是什么,为什么要适用这个法律,这个程序要这样做才合规……”自“会前学法”开展以来,每次学法,民警都会认真记录笔记。碰到类似问题,民警都会及时翻出学法笔记,确保相同问题不再发生。
晋宁分局每日召开调度会,从队伍管理、执法办案、盯办督办等八个方面分析存在的漏洞,逐条紧盯风险,并明确专人负责、依法解决。同时,晋宁分局聚焦案例办理质效,由分局各级领导、法制员审核案件,每天由法制大队点评审核情况,每季度评测领导案件审核情况,真正实现五级审核,杜绝了以前过度依赖法制员、法制大队的问题,倒逼全局执法更加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