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卓玛警务室民警卓玛指导辖区商户下载反诈App。杨洋 摄
晨光熹微,梭磨河畔蒸腾的雾气裹着酥油香漫过街道。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卓玛警务室内,女警们整理装备,准备开始一天的巡逻走访、法治宣传……
2018年,马尔康市公安局针对流动人口多、治安形势复杂等情况,创建了群众家门口的卓玛警务室。这支由8名女警组成的队伍用实际行动写下辖区连续七年刑事案件“零发案”、群众满意“百分百”的平安答卷,成为群众的知心“卓玛”,如同象征着幸福和希望的格桑花,绽放在海拔2600米的高原城市。
细织网格,关爱温暖民心
3月7日9时,卓玛警务室女民警卓玛与辅警罗依石满背着警务包,提着牛奶等生活物资,随网格员海江一同走进马江路一处居民住宅。海江大姐在前期走访时发现此户家庭困难,便将情况反映给警务室。卓玛和罗依石满一边与群众拉家常,一边认真记录着老人的身体状况等信息,思索着帮扶措施。临近中午,她们接到新的警情,又匆匆赶往马尔康镇,处理因楼道摆放杂物而产生的邻里纠纷。
为更好地了解民情,发现问题、解决困难,卓玛警务室依托“警网融合”做实社区警务工作。卓玛警务室将马江社区划分为13个基础网格、102个微网格,将网格员队伍与警务室警力融合,做好“微警务”,办好“微实事”。
102个微网格,卓玛警务室女警在用关爱温暖民心——
2020年,卓玛在走访中了解到,辖区一位古稀老人独自照顾三个孙子孙女。老人不会说汉语,也不了解入学政策,导致两个孙女上小学成了难题。卓玛和警务室其他民警辅警主动了解相关政策,多方奔走,协助准备相关手续资料,帮助老人的两个孙女成功入学。如今,警务室民警辅警还经常到老人家中探望,关心三个孩子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并送去衣物及学习生活用品。
28岁男子身患残疾,但他家沿河而建、地势陡峭,外出要通过梯台,给他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卓玛警务室民警辅警走访发现后,多次前往相关部门了解政策,帮忙争取到了残疾人房屋改造资金,让他出行更加方便。
双语服务,架起沟通桥梁
卓玛警务室附近是阿坝州人民医院,守护医院平安有序的就医环境,是卓玛警务室的重要工作内容。“盲区的监控正在补建,大门升降器的问题我们也在跟进解决,你们前期检查发现的安防薄弱环节,我们都在进一步完善。”近日,警务室民警米云珊和卓玛在医院走访,医院保卫科科长张勇说。张勇表示,警务室离医院很近,只要有需要,给她们打电话或者到警务室求助,民警辅警都会及时过来处理,帮忙维护医院的就医秩序,排查风险隐患,解决矛盾纠纷。
据了解,阿坝州人民医院年均接诊30余万人次,大部分患者是来自四川、甘肃、青海等地的藏族群众,医患双方会因语言不通引起误解。警务室民警辅警都会汉语和藏语,她们为患者和医院搭起了沟通的桥梁。
2月中旬,一位前来就诊的老人因语言不通,对治疗流程产生误解。卓玛和同事及时赶到,她们安抚老人的情绪,并与医护人员沟通,耐心向老人解释,其需要先消炎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治疗。得知自己误会了医生,老人向医护人员道歉,同时感谢卓玛的沟通和帮助。
巾帼担当,守护辖区安宁
刚到警务室不久的民警泽郎斯满之前在阿坝县公安局从事法制工作。前段时间,她成功劝回了一名想要轻生的群众。对于如今的工作,她又多了些感悟,“社区警务工作,不是简单的法律适用,而是心与心的对话,能帮助到他人,更是一种幸福。”
“姐姐,我想和你说个事……”2023年,辖区的一名女商户跟在卓玛身后叫住了她。女商户掀开衣袖,瘀青的伤痕触目惊心——她遭受家暴,却因恐惧不敢报警。“家暴只有一次和无数次!”卓玛给求助的女性留下自己的电话,并告诉女商户,“有事可以直接找我。”在卓玛的帮助和鼓励下,这名女性最终通过法律途径摆脱困境。
卓玛警务室通过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引导辖区的居民认清家庭暴力并非家务事,而是违法行为,鼓励受害者勇敢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调解纠纷、反诈宣传、安全检查、巡逻宣防、送证上门、站好护学岗……警务室的工作内容非常琐碎,每个人都像小蜜蜂,不停在辖区各处穿梭。卓玛警务室自成立以来,共接受群众咨询12000余次,提供帮助2000余次,提供服务7000余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90余起。